汉语大全>职场指南>柔道 一种文雅的运动方式(一)

柔道 一种文雅的运动方式(一)

详细内容


柔道,这个术语实际上来自两个日本词汇———"柔"(即ju),它意味着文雅、温柔、柔顺或灵活;而"道"(即do),意味着方式、道路、途径或教导。因此柔道通常也就被译作"一种文雅的方式"。对于柔道这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这样的描述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与其他迅速而熟练地刺和踢的格斗技术不同,柔道中教导的就是"灵活即力量"。

  历史

  柔道被称为"体术",后又改称为"柔",或称"柔术"。此柔术即柔道之母体,是一种徒手格斗的武术。日本《古书记》上记载的"比力"和《日本书记》上记载的"?力",被称为是柔道更早一些的名称。

  借力少林武术

  柔道的历史非常悠久,因此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对柔道的起源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搏击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

  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为大家所接受。相传早在十二世纪以前,中国唐手和手搏,向琉球传至日本。到了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少年时代曾在河南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谟随浙江道奉檄使单凤翔赴日本,成为尾张藩主德川义直的门客。后在江户城南国正寺里,以少林武术教授寺僧。当时正好有武术家福野七郎史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右卫门三人借住寺中,也跟着陈氏学习。经他们苦心钻研,深得少林武术的奥妙。后来三人到各地传授,不断研究、提高,致使柔术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并经过民间辗转相传而形成了许多流派和各自的体系,名人辈出。

  "柔道之父"嘉纳治五郎

  但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正值大动荡时期。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睦仁登上天皇宝座,改号为明治。从此,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模仿西方欧美各国先进的科学文明之风日盛,柔术也因被视为封建之物而遭到人们的摈弃。柔术家受到影响,有的消沉隐居,有的替贵族当卫士,有的做杂耍表演。然而没落武士却依仗柔术,在社会上进行骚扰,欺侮平民,敲诈勒索。当时的柔术成为一些浪士打架殴斗的工具,为社会各界蔑视和厌恶,柔术面临着衰败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