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加工过程工序数目解析
详细内容
工序数量是指冲压件加工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序数目(包括辅助工序数目)的总和。冲压工序的数量主要根据工件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尺寸精度和材料性质确定,在具体情况下还应考虑生产批量、实际制造模具的能力、冲压设备条件以及工艺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保证冲压件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工序数量应尽可能少些。
工序数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冲裁形状简单的工件,采用单工序模具完成。冲裁形状复杂的工件,由于模具的结构或强度受到限制,其内外轮廓应分成几部分冲裁,需采用多道冲压工序。对于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可在冲裁工序后再增加一道校平工序。
(2)弯曲件的工序数量主要取决于其结构形状的复杂程度,根据弯曲角的数目、相对位置和弯曲方向而定。当弯曲件的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则在弯曲后应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3)拉深件的工序数量与材料性质、拉深高度、拉深阶梯数以及拉深直径、材料厚度等条件有关,需经拉深工艺计算才能确定。当拉深件圆角半径较小或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则需在拉深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4)当工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考虑在冲裁工序后再增加整修工序或者直接采用精密冲裁工序。
(5)工序数量的确定还应符合企业现有制模能力和冲压设备的状况。制模能力应能保证模具加工、装配精度相应提高的要求。否则只能增加工序数目。
(6)为了提高冲压工艺的稳定性有时需要增加工序数目,以保证冲压件的质量。例如弯曲件的附加定位工艺孔冲制、成形工艺中的增加变形减轻孔冲裁以转移变形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