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确定位置》评课稿

《确定位置》评课稿

详细内容

《确定位置》评课稿


2015年11月6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助推教育均衡发展”xx小学送教下乡活动来到xx小学。一位高大帅气的年轻小伙——曹xx老师执教《确定位置》。曹xx老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同学们在教室的位置感知“列”与“行”,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接下来,曹xx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和意思,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对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感悟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整节课教学流程严谨流畅,学生表现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高潮迭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数学。数学学习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

学习身边的数学

学习身边的数学,要求教师要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要善于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悟数学的美好。

曹xx老师根据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数学概念“列”与“行”、“第几列”与“第几行”,让学生直观感知自己的位置;并通过拍手、挥手、站起来、跳一跳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列和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列和行的感知和感悟,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


数学源于实践,数学又要回归生活。在数对的应用部分,曹老师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可以用数对表示,通过举例加深对数对的理解。整堂课充分体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感知感悟,最后又回归生活的数学思想。

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曹老师在引出用列和行可以表示同学们在教室的位置后,及时引出数对的概念,并告诉数对是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偶然发现一只蜘蛛,想研究蜘蛛的位置,从而发现并提出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记录生活。


在学习数对的应用时,曹老师拓展经线与纬线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xx市及xx县的经纬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数学的“有用”。

课堂不是句号,而是逗号,是分号,更是省略号,要给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思考的空间。在课堂的结尾处,曹老师留下一个悬念,促使学生思考:一条线,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位置;一个面,可以用两个数表示位置;一个空间,可以用几个数表示位置呢?寥寥数语,引导学生跳出二维空间的束缚,去思考和探究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能否用数对表示;唤起的不仅是学生对数对神奇的探究,更是对数学思想的无限可能的憧憬和追问。

学习有意思的数学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数学好玩。每个人对好玩的理解并不相同。数学要好玩首先得有趣。这种趣尤其要调动、唤醒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趣的最好载体是游戏。在拓展环境,曹老师通过游戏“破解密码”,引导学生感悟数对寄寓的美好含义——“同学们很棒”,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倍感数对的神奇和美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对原理,自己想句有意义的话,用数对的方式送给自己、送给同学、送给老师,送给爸爸妈妈,学生在参与中乐此不彼,踊跃参与,课堂高潮迭起,数对的原理及应用有机渗透,育人无痕。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的美好不仅在于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 更要感悟到“数学有趣”;不仅要感受到“数学有意义”,更要感悟到“数学有意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数学比有用的数学更美好,更让人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