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详细内容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7课时

教学设计

环节提示

教学流程

教后反思

预习质疑

预习58页的额内容,完成如下预习要求: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了?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是怎样解决的?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

4.说一说你的学习收获,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记在心里,带着它走进明天的数学课堂。

乘加、乘减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言历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根据一幅图列出乘加和乘减算式是不容易的。课前预习学习为本节课的教学生成提供的充足的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难度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解决例题中呈现的数学问题,通过教学中的预习检测,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停留在表象状态,并未理解乘加和乘减的含义。

针对学生认知和自学学情,我着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算式中乘法的含义,以此来突破难点。学生对于根据一幅图列出乘加算式易于理解,对于乘减出错较多,我以假设思想促进学生理解,然后将多加减去。这一教学思路对于大部分孩子是见效的,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列不出乘减算式。我认为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

预习检测

课件出示主题图:

结合你的预习,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

指名说一说。

探究新知

师:结合你昨天的预习和同桌说说,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1.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指名汇报 

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知道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3+3+2= 3×3+2=

3+3+3+3-1=4×3-1=

2+3×3=如:3×3+2=前3个木马上,每个上都有3个人,就是3×3=9个,最后一个坐位上是2个人,所以这样列式。教师一边板演,一边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3×3+2 =11 9 +2 =11

4.揭示课题,明确计算方法。

教师讲解:

算式里有乘号、加号,叫做乘加算式。

有乘号、减号的就是乘减。

像这样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师:小结:这个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的方法解决,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5.练习

(1)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的桃子图,

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的乘加和乘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尝试。

指名汇报,并上台指着桃子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开火车订正,并说出运算顺序。

全课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的顺序。

检测反馈

1.口算:学生在练习本上动笔计算,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5×3+4=3×3+1=3×4-2=

5×3-4=3×2-1=4×4-2=

2.第59页第4题影院图,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时,老师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3×3+2=

3+3+3+3-1=3×4-1=

作业设计:

算一算:

2×3+2=4×3+1=3×2-2=

3×3-4=3×2-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