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二年级语文评课>二年级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及片段

二年级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及片段

详细内容

二年级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及片段

上午第二节,带着同学们学习了《爱迪生救妈妈》一课。

为了配合自己的海量读,更是对繁琐分析的语文教学的不认同,我一直坚持一篇课文的学习只用一节的时间(除去写字的任务)。每一篇课文不一样,我尽量采用不尽相同的方法,抽出其中最重要的点,省出时间多读多认字。

我把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斥责”和“恍然大悟”的意思。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和爱动脑。
  教学重点:在词语教学中,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对有些词语采用读对话、看图、各种形式的说话练习的手段来理解。

我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标段读文三遍,认字圈词再读一遍,小伙伴互相提问字词。

二、PK字词

采用接龙的方式,三个小组进行识字读词比赛。

三、听读跟读

1、听范读并小声跟读。

2、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做填空。

爱迪生从小就 ,常常想出 。

我认为他很 。

四、自由读

1、从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相关答案。

家里出了什么事?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爱迪生怎样做的?

2、前两个问题指名说出相关句子,并齐读。

3、第三个问题,指名说出句子,分角色读相关段落(4段),根据朗读的语气变化及说话练习理解词语。

五、火眼金睛搜集累

1、学生标记出自己的积累。

2、比赛谁的积累通过得多。

3、把每一个积累的短句读三遍。

理解词语“斥责、恍然大悟”的教学片段

师:家里遇到了这么大的事情,爱迪生是怎样做的呢?

生:第四段,“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师:同学们找得很全,把爱迪生前后做的事都说明白了。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老师想请男生扮演爸爸,女生扮演爱迪生,老师做旁白,一起来读一读。

(分角色读)

师:你们读得可真好,字正腔圆,特别是男生,把爸爸当时的语气全读出来了。咱们来个颠倒颠,女生做一次爸爸,男生做爱迪生。

生:(大笑)好!

(分角色读,老师做旁白时,特别强调爸爸说的话前的提示语:“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这样,孩子更能读得入情入境。)

师:我要为大家鼓鼓掌。现在我也想参与进去,我来做爱迪生,你们一起做爸爸?

生:(大笑)好!

(分角色读时,老师还要做旁白,强调爸爸和爱迪生说话之前的提示语,孩子会读得很到位。)

师:(装作很委屈,)亲爱的张浩迪“爸爸”,你干嘛这样对我说话呢?

张xx:因为妈妈的手术都做不了,我们都着急死了,你还在这里拿着镜子胡闹,所以我要狠狠地批评你。

师:周xx“爸爸”,如果我真的胡闹,你会怎做?

周xx:我也会狠狠地吵你。

师:老师现在请几个同学解释一下文中的词语“斥责”的意思,怎样说话才算斥责?

生:就是吵。

生:就是你做错了事,狠狠地批评你。

生:我这样读这句话,就叫斥责。(生试着读了一遍。)

师:亲爱的 “爸爸”,你为什么要这样批评我,你平时不是很疼爱我的吗?

生:我以为你在捣蛋呢,所以这样吵你。

师:我明白了,可是我没有瞎胡闹啊,我也在替爸爸妈妈想办法呢!爸爸们轻听:“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现在,爸爸明白了吗?

李xx:我明白了,对不起,刚才我误会了你。

邱xx:对不起,刚才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现在我知道了,我不该吵你。

xx:你原谅我吧,刚才我不该吵你。

师:没关系,“爸爸”们。你刚才不明白,现在总算明白了。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就是——

生:恍然大悟。

师:这个词的意思是?

生:现在明白了。

生:后来明白了。

屈xx:就是......就是原来不知道,现在明白了。

师: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不光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恍然大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还夸我了呢,请你们扮演医生夸夸我这个聪明的小孩儿吧!

老师引读: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

——

生:“今天多亏了你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谢谢医生的夸奖,我也谢谢你帮我了我们。

片段反思:

我一直苦恼于低年级的孩子怎样理解词语。他们的阅读量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给孩子解释词语变成了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后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分角色朗读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比如,这个片段中的“斥责”,同学们虽然不理解它的意思,但他们明白什么叫“又急又气”。读的时候,只要老师略一强调,孩子就能读出这种语气。老师稍一引导,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用身边的人讲故事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词语,并且兴趣很浓。比如,读儿歌时,孩子不理解“打他两个打耳光”的意思。我就借用班里一个豆豆的名字讲故事:“大头不听话,淘气捣蛋,狠狠地揍了辉辉一顿。辉辉的哥哥气坏了,上来就打了大头两个打耳光。”一边讲,一边配以语气和动作,大家在哈哈大笑中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

根据故事的意思给词语找近义词也能让孩子理解词语。学习儿歌“杀猪刀刮胡子——悬乎 张屠夫,杀肥猪,杀完肥猪去东屋。

杀猪刀,刮黑胡,你说悬乎不悬乎?”孩子抓住最后的一个词“悬乎”不放,非要我解释清楚。我有点犯愁,想了想,问:“你爸爸用什么刮胡子?”大家纷纷说刮胡子刀。我继续:“如果让你爸爸拿一把杀猪的大刀刮胡子,你会对他说什么?”孩子议论纷纷,绝大部分的意思是“太危险”。至此,我请豆豆给儿歌中的“悬乎”换个词,他们大部分都能想出“危险”这个词。问题解决得很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