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信息技术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彩旗飘飘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彩旗飘飘说课稿

详细内容

彩旗飘飘说课

一、 教材分析

《彩旗飘飘》是LOGO语言的一节综合练习课。LOGO语言是程序设计的简单入门软件。主要是运用命令语言指挥小海龟进行绘画的设计。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激发的表现欲望。这节综合课主要是要学生在掌握LOGO命令的使用时,将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会的各种命令和方法运用到彩旗飘飘这一主题中,在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体验画面中表现的热闹气氛,回忆国庆节的欢快场面,提高对LOGO语言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画图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学生从知识理解阶段到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阶段。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良好技术素养。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对电脑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如何运用相应的命令缺少一定的技术素养能力及知识建构。

2、学生会在完成某个特定的项目后得到很大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但取决于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

3、学生的思路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有个别自我为中心的存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巩固掌握FD、BK、RT、LT、PU、PD、DRAW等LOGO绘画的命令。

会运用适当的命令绘画图形。

2、过程能力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共同探究,运用各种命令完成彩旗飘飘的画面。

学会运用工具菜单中改变画笔颜色的工具来丰富画面的颜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标志项目的教学,让学生在愉快地完成项目的同时,使其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使其养成勤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加以小组间评比竞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四、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对电脑绘画的兴趣,创设回忆刚刚过去的国庆节热闹,欢快的气氛(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合作探究,完成探究及项目的学习(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探索体验——分享交流——项目合作——分享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相互合作,讨论和操作等方式,合作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设计思路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主要是以形成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在解决具体的设计问题时,教师以引导和启发为主,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的环境,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构建认知结构,发展学习的能力。通过每个阶段的交流分享形式(有集体的,有小组的。有个人的),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我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中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

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在整个设计上我运用了发放三个任务包的形式。首先第一个任务包是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讨论绘画一面旗子,即在小组中讨论绘画怎么样造型的旗子,归纳出绘画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在各自的电脑上绘画实施。其次,发布第二个任务包,要求学生在画面上绘画多面旗子。并在小组中讨论如何绘画出造型不同,方向不同的旗子。归纳出绘画中必须要借助的命令。最后一个任务包,请学生还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弱的同学,在LOGO语言窗口界面中,探索颜色工具的用法,如何运用工具按钮使小海龟能画出彩色的线条并使整个画面背景出现漂亮的颜色。通过三个任务包的发放,主要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团结协作的完成任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向老师取得一个帮助包,用以解决自己小组的问题。

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合作学习、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到其他小组分享交流及寻找帮助的方法,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积极性。

本节课中除了在自主探索阶段设计三个任务包以外,还有创设了两个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第一是在课的引入,教师通过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回忆刚刚过去的国庆节热闹,欢快的气氛,从而引发绘画的兴趣。第二是小结评价过程中的交流展示,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座位去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绘画的彩旗,感受教室里创设的热闹气氛。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媒体

一、

引入

二、

自主探究

三、

评价小结

1、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国庆节,你们能说说热闹的气氛吗?

3、老师在国庆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都挂上了国旗和彩旗,真漂亮。今天我们请小海龟来帮我们画画小彩旗,好吗?

1、出示课题

1、教师出示任务包:

(1)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2) 选择绘画的彩旗的形状

(3) 讨论交流绘画方法。

(4) 各自练习。

(5) 完成在组长的电脑上。

2、问题:

如何画出彩色的旗子。

1、展示学生作品。

4、总结命令,提出可以简便的方法,即下节可学习的内容。

3、学生交流讨论。

1、听老师布置任务。

2、小组接受任务包。

3、每组各自进行合作探究。

a) 归纳一面旗子的画法。

b) 运用PU和PD命令在画面上绘画出多面旗子。

4、帮助:

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求助得到一个帮助包,取的方法。

6小组合作探究

运用菜单栏中的工具自己尝试方法。

4、集体交流。

5、小组完成画面。

2、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

3、评选出最漂亮的旗子。

情境策略

引起学生的兴趣

合作学习策略

自主探究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增进同学间友谊

教练策略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帮助

自主探究策略

学习评价策略

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总结一节课的所得。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