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印刷市场分析>我国包装印刷业呈四大发展趋势

我国包装印刷业呈四大发展趋势

详细内容

包装印刷业——计划经济时代被人遗忘的角落,改革开放初期的宠儿,然而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包装印刷企业开始抱怨业务越来越难接,利润越来越少?是什么把包装印刷业推入微利时代?包装印刷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国的包装印刷行业,已有40多年历史,是国内印刷业中规模最大的新兴工业之一。包装印刷业一直是我国技术改造最为活跃的领域,高新技术与装备不断引进,致使我国部分地区或一些大型的包装印刷企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日趋接近。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94282家,复印打字业户85022家,两项之和为179304家,从业人员319.70万人,工业总产值2775.75亿元。在94282家各类印刷企业中,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的企业34808家,占印刷企业总数的36.92%。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国的包装印刷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出现了几个明显的趋势。

$分页符$ 趋势之一:微利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下的包装印刷业在我国是一个不为社会所重视的一个新兴行业。自从政府通过国内外产品的包装对比,对行业进行调查,得出“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结论后,包装印刷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引起应有的重视,并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那时包装印刷企业并不多,规模大的更少,因此企业的业务饱满、利润丰厚,像上海凹凸彩印厂、人民印刷八厂当年利润都在35% 以上,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包装印刷企业开始抱怨现在业务越来越难接,利润越来越少?是什么把包装印刷业推入微利时代?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印刷委员会陈麒祥秘书长认为主要是因为包装印刷企业同时受到三方挤压:

一是上游产业的挤压,也就是印刷企业的供货商,如纸张、塑料等原辅材料供货商的挤压。纸张、塑料及其它辅料,因受原料价格的上升影响,它们也作相应的价格调整。如纸张因国际上纸浆价格和废纸价格的抬升,纸张价格跟着上涨。价格上涨最明显的应该是塑料。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石油价格连年攀升,国际石油价格两年多来已连续突破每桶50美元、60美元两道大关,最近因南美飓风破坏了石油生产设施,国际油价再创新高,曾一度突破70美元的大关。我国塑料包装印刷企业的主要原材料是塑料,受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塑料价格也大幅上涨,如聚乙烯,2003年6月,每吨大约6500~7000元人民币,而到2005年7月,价格已上涨到每吨15000~16000元人民币,两年间价格上涨了130% 。而且这种价格上涨趋势,未见丝毫停滞的迹象。这对塑料包装印刷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灾难,130%的上涨幅度,企业很难自行消化,这种危机又难以向下游产业转移,因此,整个行业举步维艰,亏损企业数量不断上升,甚至在全国颇有知名度的一些大企业也难逃亏损厄运。

二是下游产业,即印刷企业的客户,如制药、酿酒、化妆品、食品等生产企业的挤压。由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竞争激烈,为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食品等下游企业每年都会要求其供货商(包括包装印刷企业)在上年的供应价格基础上再下浮3% ~5% ,特别是一些规模大、品牌好的合资、外资企业,每年要对其供货商作一考核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价格下浮3% ~5%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其要求,很可能会将此业务转移他方。因此,包装印刷企业对此做法既头痛又无奈,往往这种业务经过几年的价格下浮,成为“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有绝者,一些下游企业利用网上竞价,迫使包装印刷企业为争取这块“蛋糕”在网上竞相压价、相互厮杀。很多包装印刷企业最害怕这一招,据说只要上网竞价,印刷工价最多可下跌40% ,许多业务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丢失。三是印刷同行的竞争挤压。包装印刷行业由于行业门槛较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行业利润率较高,因此产业扩张迅速,特别是近10年来,每年都以两位数并高出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的速度高速增长,其中有一部分是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比如,凹印机在云南一个省就有50多条生产线,据称,实际开机率大约60%多一点,类似情况,在其它方面,如平板胶印等都时有发生。盲目踏进这个行业,盲目引进设备加剧了这一行业的竞争。僧多粥少,许多企业嗷嗷待哺,印刷业务成为稀缺资源。为从别家企业手中争夺印刷业务资源,很多企业被逼使出降低印刷工价这一实际是饮鸩止渴、戕害行业的“绝招”。为了自身的生存,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惨烈竞争,把整个行业拖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深渊。

包装印刷行业由于受到以上三个方面的无情挤压,微利化这一趋势,看来近期难以扭转。

$分页符$ 趋势之二:绿色化

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一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时髦词汇,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建材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时尚。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包装”、“绿色印刷”的呼声也随之高涨。所谓“绿色包装”、“绿色印刷”,主要是指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威胁人体健康,节约资源消耗。例如,用水性油墨替代苯类油墨,用水性上光替代油性上光,用蜂窝纸板、纸浆模塑材料替代聚苯乙烯发泡材料,这些都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今年国家已正式出台了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根据 准则 要求,包装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包装必须无毒可降解;包装废弃后,经过一定处理,可重新回收利用;包装表面不得涂蜡、上油,不允许涂塑等防潮材料;纸箱上的标记必须用水性油墨;金属类包装、玻璃制品不应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密封材料和内涂料;塑料制品不允许使用发泡聚苯乙烯、聚氨酯等产品;外包装应有明示材料,使用说明及重复使用、回收利用说明及绿色食品标志,印刷外包装的油墨或贴标签的黏合剂应无毒,且不应直接接触食品。

2005年,国家和行业协会根据中央提倡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又从月饼包装减量化人手,7月18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 月饼国家标准草案 ,开始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根据 草案 的规定,不仅对月饼质量作了规定,还对月饼包装作了详尽的规定。月饼包装成本不能超过出厂价的25% ,而且单件包装的空位不能超过总容量的45% ,多件商品混装一盒,须根据商品形态与商品性能合理摆放,其空位容积,不能超过盒内容积的50%。

月饼标准把包装作为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绿色包装的重视,这是一种信号,也是发展绿色包装的一个开端。相信今后其它食品、药品等商品的绿色包装规定,将会相继出台。绿色包装与商品相伴相随,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分页符$ 趋势之三:园区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包装印刷业的高速发展,包装印刷园区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和业内外人士的热门话题,许多地方都倾全力投入,一时间,“包装印刷基地”、“包装印刷城”、“包装印刷产业园”犹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遍地开花。如广东中山的中国包装印刷基地、浙江温州的中国印刷城、江阴的软包装生产基地、河北雄县的中国北方塑料印刷基地、上海的国际包装印刷城、沈阳的东北包装印刷城 近几年,珠三角印刷产业带、长三角印刷产业带、环渤海印刷产业带、还有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印刷产业带等等新名词、新概念更是不绝于耳。园区建设调子呈现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然而,从这几年各地包装印刷园区的建设情况看,成功的并不太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人趋之若骛呢?而且许多园区还是民营企业出资建设的。陈麒祥秘书长认为包装印刷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它既然能够存在,能成为热点,而且还能持续升温,必然有其规律和优势所在,包装印刷园区至少有以下四大优势:一是集聚效应。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内,高密度集聚同一行业的企业群,将大大促进企业经营意识、经营环境和作业流程的改善。这就是企业集聚所产生的效应。包装印刷园区通过许多知名企业、有特色的企业包括包装印刷器材供应商的入驻,在园区内形成包装印刷企业及其供应商的集聚,许多客户也会慕名而来,他们来园区的感觉就如同进了大超市,选择余地大,不管要何种包装、哪种印刷,在园区内部都能找到。由于园区内企业集聚,因此价格更合理、服务更完善、质量更放心。客户多了,人气旺了,销售高了,效益就好了。

二是链接效应。园区一般招商引进的企业不仅有包装印刷企业,而且还有同一产业链上的原辅材料、机器设备供应商,甚至还有食品、日化、电子等下游产品生产企业。这些同一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通过园区这一平台,将上下游企业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地链接在一起,在园区内形成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的产业链。这种链接产生的效应使上下游产业之间信息沟通快捷,供货时间缩短,商务成本降低,售后服务方便,形成共赢的局面。

三是错位效应。错位效应就是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错位竞争。我们知道,园区招商引进的包装印刷企业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加工特点都不尽相同。可能有印前的设计、制版企业,有印刷如胶、凸、凹、柔、网印企业,还有后序加工如上光、覆膜、模切、烫金、糊盒等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自我配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