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包装技巧>江苏从造纸大省向造纸强省迈进

江苏从造纸大省向造纸强省迈进

详细内容

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 展望造纸工业的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现代造纸工业的特点。造纸是轻工业的传统产业,现代造纸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费型的产业,它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现代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产业。纵观世界各国造纸工业发展规律可以发现,造纸工业产品纸张的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基本平行发展,造纸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纸张的消费和生产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使造纸工业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产业。

2.现代造纸工业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造纸工业是污染物排放严重的产业,但随着造纸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说世界现代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污染物处理技术等都已非常成熟,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已不是遥远的事,因此造纸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

3.现代造纸工业是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产业。造纸工业的产品——纸张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商品流转的重要包装和宣传材料,其消费量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而我国纸张生产的增长仍一直落后于消费需求,这使我国造纸业成为仅次于石化和钢铁产业的第三大消耗外汇的产业,尤其造纸用浆对外依存度大,因此制浆和造纸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江苏造纸工业的优势和差距

江苏造纸工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江苏沿海沿江,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黄金水道”的长江逶迤江苏大地800 里,全省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十分发达。二是开放优势。江苏邻近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及其新一轮发展的浦东,接受其辐射,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优越的吸引外资政策,营造了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三是基础优势。江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来经济较发达,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纸及纸板的需求量大,省内外及境外销售市场空间巨大。

与位列全国三甲的山东、浙江、广东相比,尤其与造纸强省山东相比,江苏造纸工业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缺乏资源和能源。江苏是经济大省,而又是资源短缺的省份,煤、电需大量从省外运进和输入,木浆原料需大量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发展的“瓶颈”。二是大企业较少,尤其是内资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在2005 年全国重点造纸企业产量前30 名名单中,山东省有8 家;在2005 年重点造纸企业销售收入前30 名名单中,山东有10 家;它们都“身手不凡”,有规模有效益,市场竞争力强。三是产业排序尚靠后。在江苏各产业中,支柱产业历来是“电、汽、化”加机械,造纸虽属轻工业中传统产业,但由于资源和能源的制约、产业分布不匀、解决污染滞后等原因,产业排序列位一直在后面,小如山东造纸大企业在全省遍地开花,造纸已成为全省支柱产业。

从造纸大省走向造纸强省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包装等产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江苏造纸工业不仅是全省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确力在全省工业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由造纸大省向造纸强省迈进。根据“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造纸工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开展工作: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木浆和废纸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草类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实现林、浆、纸一体化和苇、浆、纸一体化。江苏人多地少,实现林纸一体化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目前造纸所用木浆和废纸主要依赖进口,因此要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和草类纤维。江苏的非木材纤维有芦苇、皇竹草、棉杆等,苏中和苏北的草类资源面广量大,草浆仍占一席之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这符合江苏省省情,也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造纸工业的国情。

2.坚持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努力节水、节能和降耗,加快治理污染,实现清洁生产。造纸工业是用水耗能大户,也是我国工业污染的主要产业之一。日前,国家发改委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研究决定在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并制定实施方案。该方案下达了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金华盛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芬欧汇川(常熟)纸业有限公司3 家耗能大户“十一五”节能目标。因此,江苏造纸工业要研究资源与环境的对策,制定节水、节能、治理污染和清洁生产的方案和具体措施。

3.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开放力度,积极支持外资、合资企业新建和扩建大型、特大型世界先进水平的造纸企业。世界纸业巨头芬欧汇川集团、斯道拉恩索集团、印尼金光集团以及美国中南公司等外商以及我国香港理文公司、台湾永丰余公司、台湾荣成公司等纷纷在江苏投巨资新建和扩建具有国际先进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环保水平、生产优质产品的现代化大中型造纸企业。总投资19.8 亿美元的江苏王子制纸有限公司,日本占注册资本90%。该项目主要生产铜版纸、印刷用纸、文化用纸等。今后要充分利用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加强跨江开发、两岸联动开发,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继续吸引世界纸业巨头在江北新建现代化造纸企业,使江苏沿江地区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纸及纸板生产基地。

4.大力发展高档产品、名牌产品和市场急需及替代进口的短缺产品,保留目前生产市场需要的中档产品,逐步淘汰低档产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纸及纸板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它既作为生产资料,用于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印刷装潢,商品包装和其它工业领域;也作为生活资料,用于卫生、餐饮等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直接消费。因此,江苏造纸工业要逐步向“层次多元化、品种多样化、质量高档化、价格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产品结构多元化,要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多元化消费结构的要求,发展包装、文化、生活、特种等多种用纸,增加特色产品和新品种;另一方面要品种档次高档化,向“薄型化、高强度、优质量”方向发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创建名牌产品,加大市场效应。

5.鼓励内资企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联合,推进重点内资企业实现经济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培育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江苏内资企业已基本上摆脱了过去小打小闹、勉强生存的局面,逐步向先进水平靠拢,有些内资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然而,从内资企业整体水平来看,不论是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环保水平,还是产品质量档次,与外资、合资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优势明显不足,难以与外资企业抗衡、展开竞争。因此,内资企业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进行资本经营,加强整合、联合,求大求强;另一方而要开拓融资渠道,增强筹资能力,集中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做大规模,实现现代化生产。

江苏造纸工业2006 年产量有望达到680 万吨-700 万吨,比2005 年增长15%左右,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四位的位置,名列山东、浙江、广东之后;2006 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80 亿元,比2005 年增长17%左右。

“十一五”期间,江苏造纸工业要实践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方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坚定的步伐由造纸大省向造纸强省迈进,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