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质量与检验标准>印刷品在胶印中的质量控制 (8)

印刷品在胶印中的质量控制 (8)

详细内容

(1)如何判断水量的过量

印刷品上的墨色浅淡,即使增加墨量,墨色也不及时加深;

墨辊上积存的墨量增多,油墨颗粒变粗;

印张吸收过量的水分,正、反两面水量不均匀,纸张卷曲;

墨膜表面滞留水分太多,加入墨斗的油墨不易搅拌均匀,传辊有打滑现象;

橡皮布拖梢处有水分粘流,滚筒两端有水珠滴下;

印刷中断的前后,印刷品墨色的深淡有较大的差距;

停机后版面不干等。

(2)墨量控制。我们在印刷中对油墨量的控制主要是依据印样进行的。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眼的视觉进行的,不过有经验的操作者往往能做的很好。

首先我们要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确定一个合理的色序。不同的色序对于印刷质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然后就是将试印后的样张与印样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目测法,即将刚印下来的印张和样张比较,来鉴别各部位的颜色深浅情况(如果是单色机对先印的黄色不好确定,可借助红或蓝滤色片);一种是手感法,即将刚印下来印张上的图文用手按一下,如果手抬起时能够感到有些粘,即说明墨量比较合适。不过这两种方法要求经验非常丰富的操作人员才能够使用,而且主观性比较强,质量并不稳定。

现代比较先进的印刷系统,都先后推出了比较完善的墨色调控装置。如HEIDELBERG的CPC系统; ROLAND的I系统;KOMORI的PQC系统等都提供了智能墨色调控的功能,将对墨色的人工判断取代为电脑的智能判断。这些系统为印刷品墨色的科学化和数据化提供了可能。

(3)印刷过程中的压力控制

印刷压力的存在能够导致如网点增大等许多问题的出现,但由于印刷压力是印刷过程中油墨转移的前提条件,又不可能完全回避它。所以同上面提到的水量控制一样,对压力控制也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即在油墨能够合理转移的前提下,我们提倡使用最小的印刷压力。这样做好处多多,如:使网点在压力下的铺展减到最小;使在压力作用下出现的橡皮布的变形量变得最小,从而降低了滚筒表面的线速差,减小了由于这种速差而引起的网点变形;降低了对印版的磨损,减少了印刷过程中更换印版的次数,增强了印刷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橡皮布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印刷过程中的压力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