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印刷专业技术论文>数字印刷测控条及其应用(一)

数字印刷测控条及其应用(一)

详细内容

数字印前技术通常利用激光记录设备输出整页版面的分色软片。直接制版技术进入实际应用后,以软片为数据记录介质这一步骤不再需要,而是将数字印前作业结果直接记录到印版上。此外,小批量印刷还可以利用数字印刷机记录数字印前作业结果,数字打样与此类似。

  由于数字印刷的作业特点,无法将用于模拟印刷的测控条输出到软片再印刷到纸张上,作为制版、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手段。任何工业生产均需要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数字印刷产品的质量标准可参照传统印刷工艺制订的标准执行。但数字印刷光有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是不行的,也需要有实现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的具体手段。为此,瑞士印刷科学研究促进会UGRA和德国印刷研究协会FOGRA开展了制订激光成像数字印刷测控条的合作,命名为UGRA/FOGRA Digital Control Strip,以下称为数字印刷测控条或简称为测控条。UGRA/FOGRA 数字印刷测控条以PostScript语言定义,采用了模块式的结构,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一、数字印刷测控条构成

  数字印刷测控条由三个模块组成,其中模块1和模块2用于监视印刷复制过程,模块3则用来监视曝光调整,各测量控制色块的尺寸大约为6 mm6 mm(有时可能小于或大于这一数值)。由于模块3包含的控制块主要用于监视数字印刷的曝光记录过程,故设计得与UGRA/FOGRA用于检验和控制软片输出的PostScript测控条对应。

  采用模块式结构的优点是,用户可在排版软件或页码格式化软件中自由地选择任何一个模块,且可以沿印刷方向将控制色块排列为一行或一列,组成需要的测控条。除测量控制块外,测控条中的文本也包含了与曝光分辨力有关的细节,单位为DPI,可以利用这些文本来衡量数字印刷设备加网和文字扫描转换的精细程度。文本的主要内容是用户名以及数字印刷测控条的使用许可证编号,其中用户名必须在订货时指定,通常为公司名称。

1. 模块1

  包含以下8个实地色块:青、品红、黄和黑色实地色块各1个,青+品红、青+黄、品红+黄实地色块3个,青+品红+黄实地色块1个。这些控制色块用于控制数字印刷油墨的可接受性能以及三种减色主色的叠加印刷效果。

2.模块2

  (1)颜色平衡控制色块:该色块为规定的灰色调数值,与软片输出有关。它实际上包含两个色块,其中右色块为80%黑色,用于控制网目调加网效果;左色块由75%青、62%品红和60%黄组成,目的是为了与80%黑色色块比较。印刷时若灰平衡控制不好,则该色块将呈现出彩色成分。

  (2)实地区域:实地区域包含4个实地色块,按黑、青、品红和黄次序排列,每隔4.8 mm放置一个色块。第一个实地色块(黑色块)紧靠颜色平衡控制色块,它的四个角上压印了黄色,用于检查印刷色序,即黄色先于黑色印刷还是黑色先于黄色印刷。

  (3)D控制块:D为Direction,因此D控制乃是指方向控制之意,即检验采用特定的复制技术、复制设备和承印材料组合在不同方向加网的敏感程度。

  D控制块分为四组,青、品红、黄和黑色各一组,每一组中均包含3个色块(图2),其总尺寸为6 mm4 mm。在组成数字印刷测控条时,通常按黑、青、品红、黄的次序排列,位置在实地色块后。3个色块均采用线形网点加网,加网角度从左到右依次为0'、45'和90',每个色块采用的加网线数均为每厘米48线,阶调值为60%(60%黑)。之所以采用60%阶调值而不采用中间调值(50%)的主要理由是,输出后的色块比中间调略暗,可以更清楚地识别加网工艺的方向敏感性。

  为了使读者看清3个色块的加网特点,图2给出的例子已经做了放大处理。理论上,当采用相同的加网线数和网点形状时,则这3个色块应该有相同的密度值。如果实际测量出来的3个密度值有较大差异,则说明用户使用的复制技术、复制设备和承印材料组合在某个加网方向上太敏感。

  (4)网目调控制块40%和80%:该控制块同样有青、品红、黄和黑4组,每一组控制块由40%和80%两个色块组成,采用150 LPI加网(图3)。这一数字对大多数商业印刷品采用的记录精度是吻合的。两个网目调控制色块与中间调网点百分比呈不对称分布,代表了比中间调略淡(接近中间调)和接近实地的网点百分比。不同的数字印刷工艺采用不同的加网复制技术,会得到不同的输出效果。因此,这两个控制块可用来评估特定数字印刷加网技术的表现能力与行为特性,衡量加网技术能否获得需要的记录效果。在形成测控条组合时,按黑、青、品红和黄的次序排列,位置在D控制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