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爱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一)
详细内容
我和你距离有多远,是500米还是5米或着更远或更近,那是我们所说的实际的距离,可以用单位来计算的,那么我们心于心的距离有多远呢?你知道吗?
在本学期我学习了一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叶澜教授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它阐述了我们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个体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模式、学校教育的活动(教学的原理、程序、方法)等等的一系列关于学校教育。在这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生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来说,也有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也是我们教学上的一大问题。孩子还小,他不懂得怎么处理而这就要靠老师的引导和主动。我们老师和孩子们的关系我认为是老师、亲人、伙伴、朋友。孩子虽小,尚未成熟,但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不是老师主宰着一切,两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老师应该要做到这几点,那么和孩子之间心的距离就会拉近很多,我们的距离就短了。
一、用你的爱心接纳每一个孩子
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他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我们老师应该深切体会到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还是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接纳和爱,唯有老师用心去接纳,孩子也会用心喜欢你。做到不偏爱,孩子很小不要觉得他们不会察觉的,其实他们的心很细,老师只要对哪个小朋友好一点,他们都会发觉,公平对待每个孩子,孩子也会因为你的爱而和你越走越近,你们的距离就会缩短了。
二、专心倾听
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认为要实现对话教育,教师要学会倾听。如果每一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你的每一分钟都在倾听他们的诉说,那会是个很有趣的过程,你能从中获得很多让你讶异、让你深思的东西。想想,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一天到头都在耳边萦绕,你有没有真正听一听、悟一悟呢?这是个儿童观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教育要求孩子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在繁复的日常带班中,很难对孩子的言谈做出相对正确的举措。不少情况是这样的,当孩子提出一个不相适宜的话题时,老师轻描淡写地就忽略了,很少真正去探究这个孩子在想什么?他要表达什么?在他心里存在怎样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就是尊重他的个性发展。不磨灭、不压抑他的本性流露,从而为他营造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