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于处理故事教学的几点思考(一)
详细内容
故事教学一直是我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之一。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教师对于讲述故事中的技巧,有了一些零碎的所悟:
一。我喜欢研究自己所要讲述的每一个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设置各种讲述技巧。
在网上或者其他老师身上学到多种讲故事技巧的时候,我就努力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能有非常好的创造能力,所以会模仿一些他们的好的方法,渐渐地自己也摸出了一些规律,在不同的故事中能自然地能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了。同时,我将自己学习的一些多媒体知识利用到活动中,从而为活动提供一些新鲜的元素,使得故事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讲起来也更生动逼真。例如我自身很喜欢在故事中运用拟声词和象声词。如各种动物的叫声,各种自然现象的声响等。这些声音应该在讲到该种动物或自然现象时随口用出来。比如我在讲《金色的房子》这个故事中,小狗的叫声"汪汪",在讲到小狗与小姑娘的对白时,本来小狗的对白是:"小姑娘你早,你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通过分析,我在这句对白上先叫几声"汪汪",这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狗的形象也一下子活起来了。设置过技巧后的小狗看到小姑娘就会说:"汪汪!小姑娘你早,你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所以一定要切记并尽量真实且而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这样对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情节的润色来丰富故事内容。
有的时候,在文字故事上,只有一两句对白,使得故事情节极其单调,如果我们在讲述的时候也是全盘照搬书中的对白,就会使故事显得呆板无味,故事讲起来也相当枯燥。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将情节进行润色,把原本一两句的对白扩充,再加入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使角色之间你来我往各有几句,这样故事的表现就更真实了。当然,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不可以篡改的。你可以根据故事倾听者的年龄特点、场合、经验来润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