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需要氛围
详细内容
在班里开展文明礼仪的课程已经第二个学期了。每一次上礼仪课都像是一次艺术的熏陶。在礼仪课上我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坐半个椅子,小腿并拢,背挺直,渐渐的,孩子现在上课都自觉的坐上半个椅子,男孩子会帮女孩子拉椅子,向老师问好会鞠躬。一学期的熟练,我自窃喜。但是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好现象并没有正真的形成。难道在学校的表现都是假象吗?家长反应在家的时候并没有像在学校的时候这么自觉,会忽略很多东西,不会全部做到,或者不能坚持。我很纳闷的是,为什么在幼儿园5天时间都你呢个这么自觉的做到,在家为什么不行呢??难道习惯不能成自然吗?
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发现。其实文明礼仪需要氛围的。在学校的时候,人人进教室都会鞠躬问好,老师小朋友坐椅子都坐一半。渐渐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及时你不想这么做,看着周围的人为环境,也会逼着自己去做。这是一种人为环境。就像我们平时说学习英语,在国内努力学习一年的英语效果比不上在国外生活一个月的效果好。那是因为人生活在英语交流的环境下,人自身的回应自然也与环境相呼应。这样才能达到协调。同样,孩子看着老师坐半个椅子,同伴们像长辈鞠躬问好,自然而然被这个气氛所渲染。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光是每日坚持不懈的练习,也需要周围客观的去配合和营造。比如,孩子在向你问好的时候,你及时的给于他一个回礼,他会觉得他的问好顿时就变得有意义。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彬彬有礼的同时,我们自己要先以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