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剪纸活动课程评价的研究——2010~2011第二学期阶段总结(一)
详细内容
弹指一挥间,一学期即将过去。本学期我们以每周的剪纸活动为研究的第一阵地,通过扎扎实实的剪纸实践活动,观察发现幼儿剪纸的特点、剪纸艺术表现的能力水平,是本课题评价的原始依据。其次,我们以每周的课程审议为第一研讨现场,在审议中,教师们群策群力,预设最适合孩子的剪纸内容,提供最简便的材料,预设最有效的方法;最后,在理论学习的引领下,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研究的感悟。
一、进一步理解评价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研究的立足点。
本子课题组的老师对评价的理解各持观点。有的认为:评价就是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有的认为就是对剪纸活动效果的评价;有的认为评价幼儿能力的发展。通过学习《走进幼儿园民间艺术》《剪纸活动在幼儿园的发展评价》等文章,开始审视和批判自己主观的理解,逐渐从他们的研究中找到我们子课题的研究异同点及生长点。我们认为,这里的评价是对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兴趣、态度以及剪纸艺术表现的总的评价。它涵盖:幼儿是否乐意参加剪纸活动,在剪纸活动中是否能主动解决遇到的困难,是否能灵活熟练地驾驭剪纸材料和工具,是否能自主地表现剪纸作品,体验剪纸的快乐有趣。基于这个理解我们开展了沙龙,反思本课题中哪些研究行为是可行的,哪些研究可以稍作调整,更能体现评价子课题与其它子课题的不同研究维度。通过交流,课题组成员认为,为了让评价更加客观、分析更加细致,将作品追踪、课堂研究、个案研究等表格进行修改,并和整个课题组的老师也进行协调。
二、初步建构各个年龄段的发展目标,铺设研究的基础点。
期初子课题的老师收集研究了小、中、大年龄幼儿的剪纸作品,与子课题一和子课题二的有关老师进行了座谈,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下,对起初制定的目标加以修改,初步构建适合本园幼儿的剪纸活动的发展目标:
小班:
1.喜欢剪纸作品,对剪纸材料和工具感兴趣,快乐中尝试剪纸。
2.能沿线剪直线、斜线、尝试双手协调的剪不规则线条。
3.乐意大胆地目测剪简单的作品,初步表现作品的形象美和色彩美,体验剪纸活动的成功感。
4.初步建立剪纸活动的习惯,知道收拾整理活动材料和工具。
中班:
1.喜欢剪贴自己喜欢的事物,大胆地用多种材料装饰作品,体验剪纸的乐趣。
2.初步探索多种剪纸的技能,感知剪纸方法的多样化。
3.乐意欣赏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4.会收集、摆放剪纸工具材料,不乱扔废纸,养成良好的剪纸习惯。
大班:
1.在剪纸活动中愿意自己探索、实践,不怕失败,勇于不断尝试。
2.能迁移已有经验,在相互讨论、学习中加工、改造构建新的剪纸技能。
3.能整合多种技能,大胆表现剪纸作品,突出作品的个性美。
4.能够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叙述自己对剪纸作品的理解并进行互评。
5.喜欢民间剪纸艺术,尝试用特有的剪纸技巧表现丰富多样的民间剪纸作品的风格。
三、坚守评价幼儿剪纸活动的原则,抓好研究的有效点。
我们给幼儿提供多层面的剪纸平台,有集体的剪纸活动、有分散的区角游戏、有零散的课间游戏、有家庭的亲子游戏等,在多种情景中的剪纸活动会给评价带来许多的情景性,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剪纸过程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