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安全教育>暑假 小鬼当家谨防意外

暑假 小鬼当家谨防意外

详细内容



  放暑期了,孩子们终于可以过上一段轻松自由的日子了。但从以往情况来看,因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监管,溺水、烧烫伤、摔扭伤、中毒等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因此,暑期,家长更要绷紧安全弦——

  NO1·跌摔伤

  乱攀爬导致骨折

  新闻案例

  5岁的彤彤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小区健身区玩耍,爸爸将她抱上蹦床,小姑娘蹦得老高落下时跪倒在蹦床上动弹不得,送到医院后检查发现,彤彤的膝关节下端发生了骨折。

  3岁的洋洋在妈妈洗衣服的空当独自跑到阳台玩耍,踩着小板凳爬上了阳台的窗户,伸手去拿妈妈刚晒上去的毛绒玩具,结果摔下二楼,全身多处骨折。

  进入7月,省妇幼骨科接诊的患儿中,有半数以上都是骨折的小患者。

  专家解读:跌落是儿童意外伤害高发之首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骨科桂彤副主任医师介绍,跌落是儿童意外伤害最高的发生原因,占所有伤害的34.7%。其中0-6岁幼儿的跌落有超过80%是在家里发生的。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有的家长没有防护意识,让孩子独自玩耍,还有的家长外出将孩子反锁在家里,有的阳台、门窗缺乏保护装置,易发生坠落。而且很多意外跌落,其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危险提示

  提防门窗不安全

  为了预防儿童跌落事件,家长要注意:窗户边不要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窗户要保持关闭或只开一定的宽度,确保儿童不会爬出去;当地上有水时,马上要擦干。

  此外,不把儿童置于餐桌、床、椅子等高处,清除地上电线绳索等杂物,保证室内及走廊充足的照明,检查住房周围有无深坑、沟渠、下水道等危险环境,将更有效地预防儿童跌落伤害。

  游戏安全也要注意

  大孩子因为活动范围及自由度大,也容易发生意外伤害,选择各项活动时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例如轮滑时要戴上头盔、护腕、护膝等,不从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不在玩耍时互相推搡;不在玩耍时尝试危险动作。

  急救措施

  一般外伤:先冷敷别搓揉

  桂彤介绍,由于夏季孩子穿得少,摔倒或碰撞后容易发生皮肤挫裂伤或关节扭伤、骨折。在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先冷敷受伤处,48小时后再热敷;千万不要按摩或推拿受伤部位。如伤口污染严重,应立即用白开水或清水冲洗局部后送医院;如伤口深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怀疑骨折,应用硬物固定患肢,立刻送医院;如伤口出血较多,应用干净卫生纸或手绢压迫伤口后再送医院处理。

  NO2·中毒

  饮料瓶装清洁剂会误导孩子

  新闻案例

  8岁的浩浩独自在家,口渴时发现厨房的角落放着一瓶可乐,打开盖子就喝了一口,发现味道不对赶紧吐了出来,但是已经有部分进入了食道。经医生检查发现,可乐瓶内装有消毒液。由于浓度较高,已经烧伤食管。

  专家解读:5岁以下儿童最危险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陈苓主任医师介绍,意外中毒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1-2岁年龄段为儿童中毒发生的高峰,但门诊中也不乏稍大年龄段的病例。常见的中毒原因有药品、洗涤剂、煤油、汽油、杀虫剂、灭鼠剂、有毒植物的根茎及果实。

  危险提示

  药品别让孩子随意触及

  家庭常备药品是引起孩子中毒的“重要危险品”。尽管不少药物制成糖衣片,形如糖豆,但在给孩子喂药时,不要哄骗孩子那是糖果,以避免孩子信以为真,当家长不在时取之服用。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把家庭用药放在带锁的药箱里,让孩子不易拿到。

  不要常在孩子面前服药

  家长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服用药物,防止他们模仿大人的样子吃药。家长要经常告诫孩子,不要随便服用药物、野果等物。

  别用饮料瓶或饼干罐装化学物品

  孩子们勇于尝试一切液体“饮料”或“新鲜食品”。厨房厕所使用的清洁剂、鞋油等都应该放在孩子够不着的高处或有锁的柜子里,千万不要把化学物品放在饮料瓶、饼干罐里面,避免孩子误食。使用清洁剂等物品时,应该看管好孩子,让孩子远离工作区。同时注意不要几种化学剂混用,避免出现化学反应生出有毒气体。

  化妆品不要随意搁

  妈妈的化妆品也是对孩子有着巨大吸引力的东西,很多孩子模仿妈妈的样子“化妆”,从而误食。

  急救措施

  发现误服尽量催吐

  一旦发现孩子误服了药物,要尽快弄清孩子在什么时间误服了什么药物和大概的剂量,并找出药物的包装,为就医时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发现早,孩子暂时没有什么症状,可给孩子少量饮用温开水,然后用筷子压住其舌后部,引起呕吐,排出部分药物后再送医院。为争取最佳治疗时机,请家长们就近就医。

  NO3·溺水

  哪怕会游泳泳池也危险

  新闻案例

  今年暑假刚刚开始,因游泳而溺亡的惨剧接二连三发生。前几天,武汉市洪山区花山镇就有两对小姐弟不幸溺水身亡,6月27日下午,石首市久合垸乡也有三名小学生因为游泳,失去了生命。

  专家解读:溺水是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熊忠贵副主任医师介绍,溺水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死亡率为31.23/10万。年龄不同,导致溺水死亡的原因也不同,55%婴儿溺水发生在澡盆,56%的1—4岁儿童发生在人工游泳池,63%的5—14岁儿童发生在水塘等自然水域。

  危险提示

  别把孩子单独留在浴缸中

  很多时候溺水就发生在一瞬间,家长一定不能离开。洗浴之后,及时清空浴缸中的水,避免孩子爬入或跌入。

  未成年人施救得讲方法

  当同学身处险境时,同伴施救一定得讲方法。如果有救生圈或木板之类时,可抛向同伴;现场无救生器材时,应呼喊大人来救。

  会游泳的孩子也不能不管

  即使是有救生员的泳池也不是绝对安全,孩子从高处跳水可能造成颈骨伤害,靠近泳池排水口,头发可能会被管道过滤系统吸入而无法挣脱。

  儿童应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水中打闹。游泳池需配备游泳圈等安全器材,救生员应懂得基本的心肺复苏技术,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游泳安全。

  急救措施

  人工呼吸前先清除口腔异物

  孩子在下水游泳前一定要先做些热身运动,而且要确保周围还有其他人看护。一旦发生溺水,首先要让溺水者脱离水源,然后清洁口腔鼻孔中的淤泥杂草,保证呼吸道通畅,还要进一步给溺水者做一些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等措施,同时赶紧拨打“120”,将溺水者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NO4·烧烫伤

  天气炎热儿童烫伤骤增

  新闻案例

  近来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在武汉市三医院烧伤科门诊,常常是前来就诊的烧伤病患者排起长龙。据该院烧伤科专家统计,每日患者达150人之多,其中儿童占五成。“我提着刚灌好的水瓶,可是一不小心就被调皮的孩子推掉了。”来自黄陂区的一位母亲抱着被烫伤的儿子焦急地准备就诊。另一位父亲带着一岁两个月大的烫伤女儿从咸宁赶来。

  全国著名烧伤科专家、该院烧伤科主任谢卫国介绍,从门诊收治患者情况看,儿童烧伤多数发生在傍晚6点钟左右。此时家长忙着做饭炒菜,孩子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容易出事。还有的孩子是在洗澡的时候被烫伤,与家长疏忽或经验不足有关。

  专家解读:烧烫伤暑期最是高发期

  谢卫国说,夏季儿童烧烫伤大多数属生活烫伤,且绝大多数是在家里致伤。最常见的是儿童跌入热稀饭、热汤里,较大儿童是拉倒热水瓶,原因是家长把这些东西放在儿童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或者是洗澡时,先倒热水,在大人取冷水时,儿童自己进入盆中而烫伤。

  危险提示

  热开水、热稀饭离孩子远些

  提醒家长朋友,易引起烫伤的物品,如热水瓶、开水壶、汤盆、汤锅,热汤、热牛奶、热粥等都不要随意放在桌子边缘,也不要让孩子自行取用,以免发生意外。当端热汤、热水时,最好先大叫“小心不要靠近”等警告语,以免孩子迎面撞来。

  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浴室玩耍

  不要让孩子在厨房和浴室玩耍,以免发生意外;厨房地板要保持干燥,以免滑倒将热液烫伤自己或孩子;给儿童洗澡时应先将冷水倒入盆中,然后加入热水混合。

  急救措施

  别往孩子身上乱涂抹

  一旦发生烫伤,首先要立即冷却烧烫伤的部位,方法是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30分钟,或用冷水浸泡,直到没有痛感为止,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伤口冷却后再剪开或脱去衣裤;不要给伤者喝水,以免加重口渴,再度饮水,引起肺水肿或组织水肿等并发症。正确的方法是可饮用一些含盐的饮料或盐开水等;妥善保护创面,不可挑破伤处的水泡,不要在伤处乱涂药水药膏或牙膏、酱油,特别是带颜色的药物及厚层油质,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面积和深度的估计。草木灰等物,会导致感染,为进一步治疗用药增加难度;严重烫伤的孩子在送往医院时,应让患儿仰卧,动作要轻,行进要稳,对途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的,应就地抢救。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进入育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