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蒙台梭利教育>以人为本,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一)

以人为本,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一)

详细内容

新《纲要》十分强调人的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的人才,倾注温暖的人才情怀;教师以幼儿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推进素质的教育的今天同样十分强调幼儿为主体。主体教育理论尤为强调学生的唯一主体地位,强调学习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这"三性"的发展,惟有首先确立学生是主体时才能实现。
一、幼儿与教师互动。
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只是在于"闻道于先"。在信息化社会,教师"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已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取而代之的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这个没有人拥有绝对真理的世界,而每个人又都迫切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王国,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独奏者"过渡到"平等者",但教师在传统的意义上的作用并没有被彻底否定,而是重新构建,教师所负载的社会文化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着幼儿。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是幼弱稚嫩但完整而独立的生命个体,从社会特性方面看,幼儿是处于不断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阶段特殊主体性的社会个体。幼儿与教师不是服从与权威或自流与放任的关系。幼儿与教师在交往共同体中是以绝对平等和相对独立的两类主体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以"对话"为表现形式,提升幼儿个体经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为目的的。和谐的师幼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幼儿当成平等的独立个体,热爱并尊重每个孩子,利用一些教育教学艺术,实施于整个教学之中,如:
①用赞许的眼神,亲切的言语,表示对他们的喜爱。轻轻地对幼儿的微笑;爱抚的摸一摸幼儿的头;把幼儿轻轻的拥入怀中;轻拍幼儿的肩膀。②因材施教,但又要排除偏爱因素。作为教师,在开展任何形式的活动都要给不同的幼儿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最好,都是教师最爱。③体现童心,与幼儿一起"疯狂"。如与孩子趴在草地数蚂蚁;当老鹰与孩子一起追逐,体现教师的童趣。
2、做幼儿的知心伙伴。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融洽了师生的感情,但幼儿所认知的事物和知识较少,常常出现个别不善交流,性格内向的幼儿,他们与幼儿之间、教师之间的磨合较慢,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倾听幼儿的感受、问题、意见,借助理解、支持、宽容、激励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来点燃幼儿的学习火花,主动、积极地参与幼儿的活动。如与他"咬"耳朵、说悄悄话、交流看法;把他轻轻抱着,激励他。从而,增加他们与幼儿活动的机会,融入幼儿活动,成为幼儿的玩伴,和幼儿共同游戏、探索、实践,让每个幼儿均把教师当成可以说悄悄话,拉着手做游戏的贴心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