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要素
详细内容
赵志风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中心幼儿园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提问与回应,究竟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要素应该有哪些呢?首先从提问的角度来说:提问一般情况下是教师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所预设的一些能够调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并且能够比较有效地提取幼儿已有经验的一些问题.通过讨论,我们认为提问的要素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对象
主要是出于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考虑的,在语言教学活动<毕业诗>的活动中,孩子们前期已经学会了诗歌,在学会诗歌的基础,同时结合大班孩子的语言方面的发展要求和本班孩子的一个语言发展水平,我设计了第二教时,力求让幼儿达成的重点目标是"回顾幼儿园难忘的事情,进一步理解毕业诗的内容";难点目标是"尝试用多种方式来大胆表现毕业诗"围绕目标我预设了主要的几个提问:"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你最忘不了什么呢?"这个提问完全是幼儿已有经验的一次调动和启发.有的孩子说:"忘不了滑梯上的笑声."有的孩子说:"忘不了草地上的奔跑."有的孩子说:"忘不了老师的拥抱."有的孩子说:忘不了同伴间的争吵."这样的提问目标的指向性很强,因而在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回应.,有效的完成了回顾幼儿园难忘的事情的目标,同时也为表现毕业诗的第一个层次的内容(用忘不了的句式造句仿编毕业诗作了铺垫..从对象的角度来说,由于大班孩子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同时语言发展水平也达到了能够创编\仿编的能力,所以开放性的提问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开放性的提问方式给与孩子的是更多的思考空间,更多的想象空间.
2、层次
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呈现出正态分布的趋势,同时结合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原则的论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把握全局(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教学的层次性带给每个孩子适合自己能力水平上的不同提升,都有进步的可能性,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在<毕业诗>这个活动的环节中,为孩子们呈现了三个层次的材料.
第一层次的内容是简单一些图片,让幼儿回顾幼儿园难忘的事情,将第一部分的经验回忆通过简单的"跳一跳"的方式想办法装进诗歌中,从而完成诗歌的仿编.让一个层次的孩子在此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和成功.
第二层次的内容是针对大班幼儿合作的一个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为孩子们提供了合作的可能性.孩子们可以通过挂牌的暗示作用,进行分配,每个人朗诵几句,从而合作完成毕业诗.
第三层次的内容是幼儿在前期就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共同在离开幼儿园之际,共同书写的毕业诗,体现的家园互动的要求,同时也是为幼儿创造性地发挥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有能力的幼儿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展示平台.
三个层次内容的提供,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层次性,在难度的把握上呈现出了递进性的特点,同时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层次的提问:出示图片,这是你们发生在幼儿园里难忘的事情,想一想怎么把它装进诗歌里?
第二层次的提问:这里有一些挂牌,每个人拿一个,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挂牌上的内容变成一首好听的毕业诗.
第三层次的提问:还有很多小朋友自己写了毕业诗,可以用好听的声音把毕业诗献给我们的老师和小朋友.
回应的要素可以从时间和经验两个角度来说:
1、时间
就是说要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教师的提问抛出去以后,就应该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够让幼儿通过思考获得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有效地回应教师的提问。就比如在《毕业诗》这个活动中,我问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了三年,你最忘不了什么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开始搜索自己的知识记忆库,力求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来。
2、经验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回答,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答案,所以教师对于每个孩子的回答应该进行适度的提炼、筛选、加工、整理,然后再输出,这样就能把幼儿零星的个体经验转变成幼儿的集体经验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度。
总之,提问和回应的要素应该是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提问的要素确定性要远远大于回应的要素。但回应的要素的动态性也丰富了提问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