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育儿经验心得>幼儿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设计和反思

幼儿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设计和反思

详细内容

任何一个活动都离不开提问,提问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应教师教育能力与教育艺术的一个方面,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师幼互动的纽带。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益,启迪幼儿智慧、开发幼儿智力、观察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有人说得好:问题提得好,就好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好的提问恰恰就是我最弱的地方,经过观摩这次的活动,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首先,是要有开放的问题和合适的追问,像我之类的新教师会害怕幼儿的回答很远或是怕幼儿回答不了教师的问题,会打乱教学思路,所以提问很多时候都停留在表面,甚至会出现很多是非问,使幼儿得到一些基本统一的答案,教师能安全地把握住活动的方向盘,但这种提问会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多彩的雨天》中,虽然这是一个艺术活动,但是上课的老师是个很有经验的老教师,所以她的提问也很有技巧。比如在欣赏课件的时候,她先问了"为什么说雨天是鲜艳的呢?"幼儿可能对于鲜艳这个词不是很了解,回答不了,如果是我,这时候可能就会问出"是不是有很多颜色"这样的问题,但是她却是追问了一个"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幼儿说出了不同的颜色,她再渗透了几个好听的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最后总结,原来有这么多五彩缤纷的伞,所以雨天是鲜艳的。这样一来,环节就很流畅,也达到了目标要求的重点,感受作品的色彩之美。在幼儿回答不出的时候,曹老师还会使用很有效的诱导追问,比如她在评价一个小朋友作品的时候问:"你的画里有什么故事?"这时候幼儿结结巴巴说不完整,她就继续说:"小蓝和小紫在一起,在说悄悄话,你是这个意思吗?"帮助幼儿回答,同时再给幼儿鼓励,又给了其他幼儿启发,回答的幼儿就更踊跃了。

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幼儿,应尊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幼儿应考虑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或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先让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回答,再让能力中等的或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补充或总结,让不同层次的幼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比如另一节课《秋叶飘》,老师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观察图片,小树叶遇到了谁?"让一些能力稍差的幼儿回答,而接下来的 "小蚂蚁看见小树叶,它会想什么,做什么?"这样开放性的,而且需要想象的问题留给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

总之,掌握有效的提问,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去认真探索的。我会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设计和反思,优化提问,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主动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