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话题作文范文>暨南大学校徽

暨南大学校徽

详细内容

篇一:《暨南大学校徽校标》

文档编号:00007

VI设计

暨南大学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暨南大学校徽

暨南大学校名

篇二:《暨南大学校史》

暨南大学校史

○1911年一落

○1918年复校

○1949年再落

○1958年再复

○1970年三落

○1978年三复

1925年10月,只有师范文凭的曹聚仁被聘到国立暨南学校大学部,"一本正经做起教授来"。那时,国立暨南学校已经从南京迁到上海的真如。同事帮曹聚仁找了一位帮工的女佣,但女工的亲友们一直弄不清楚,"济南大学"为什么不在山东而在上海的乡间?"暨南"的校名,更让她们糊涂。曹聚仁对她们讲了好多回、"可是又是'尚书',又是'尧典',又是什么'朔南暨',太不容易搅了。"

时至今日,暨南大学的学生仍不乏这种尴尬。介绍学校时,总要在前面加上"广州"二字才能讲清。今年3月前,在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上搜索"暨南大学",还曾被好心地提示,"你要找的是不是济南大学?"

为着复杂的校名,让曹聚仁会忍不住"真想打他几十板手心"的端方,就是百年前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的创办人。

1906年,两江总督端方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允许"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回南京读书,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之后,在南京薛家巷成立专门学堂,并取《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之意,命名"暨南学堂",意为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和文化教育传播到南洋等海外各地。

2006年11月16日,暨南大学将自己的历史渊源追溯到百年前的暨南学堂,隆重纪念学校的百年发展。

1906:端方奏请成立暨南学堂

1908年,新加坡华侨学生林邦彦被当地侨会选派到暨南学堂读书时,学校的老师除了举人、贡生、秀才外,还有日本和德国的留学生。有位老举人上国文课时唾沫四溅,遭到印尼侨生的反对,差点罢课。

学堂为侨生定制了统一的校服,全用黑色,黑革履,黑呢帽,帽边镶金丝线。出门旅行的时候,俨然是陆军学生,威风凛凛。在回忆录中谈到郊游时,林邦彦更是对骑小毛驴的技巧津津乐道。

与他同批的还有后来成为新加坡大学校长的李光前。一次骑毛驴出去玩时,李光前跌掉了两颗门牙。

当时的南京市民称他们为"洋少爷"。在市民们看来,这帮学生面色黝黑,穿着奇装异服,说着不知哪国的"鸟语",还擅长打架,虽然出手大方,实在让人敬而远之。

林邦彦是从新加坡回国求学的第一批华侨学生。为防止倭寇和来自海上的反清力量,清政府长期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官民出洋,并把海外华侨视为"化外顽民"、"天朝莠民"。海外华侨在居住国遭受欺凌和屠杀,清政府反而认定是"孽由自作","朝廷概不与闻"。

一直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才不得不调整侨务政策,于1893年正式宣布废除海禁,将海外侨民与内地人同等看待。

1901年实行"新政"后,清政府更鼓励国内师生到南洋各华侨学校执教。随着海外侨校的增多,清政府及沿海督抚还不断派人到南洋各地"劝学"、"视学",调查南洋华侨教育的情况。

1905年,端方受清政府委派,作为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宪政。端方从欧洲回国,途经南洋,受到当地华侨商人和华侨学校师生列队欢迎,"大为感动"。在林邦彦看来,这是促使端方奏请成立暨南学堂、免费招收华侨学生回国就学的原因之一。

1906年11月,被派到南洋考察华侨教育的钱恂,这位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的兄长,从爪哇拍电报给端方,说大约有30名华侨学生想回国在南京念书。已经是两江总督的端方立即表示赞同,之后上奏朝廷。

1907年2月底,第一批华侨学生21人抵达南京。3月23日,暨南学堂正式开学,成为国内第一所为培植海外华侨子弟而设的学校。为表示重视,端方还亲自与21名侨生及全体教职工合影。1909年时,学堂有学生167人,来自爪哇的有70多人。1911年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入川前,端方还给每个学生送了一幅自己的肖像。

1910年进入暨南学堂的陈维龙,是来自吉隆坡的侨生,在回国前,念过几年私塾和半年新学堂,经学很熟悉,英文、算术却很差。回国后又发现自己缺乏中国历史知识,为此,陈维龙特意向国文老师请教,老师回答说,"那很简单,你把《纲鉴易知录》看一看,就能应付裕如。"当时南京书店无存货,陈维龙赶紧向上海商务印书馆订了一套,"收到时把我吓昏了,原来它一套书一共有一百几十册"。

陈维龙英文不好,却又碰到一位留学日本的英文老师。他一直记得这位老师教的英文对话:"请问先生贵姓?"(Whatisyourhonourablesirname?)"敝姓陈。"(MyhumblesirnameisChen.)

让陈维龙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经学的江先生,背后被学生称为"江道德"。他最喜欢说"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为人确也规矩中正。遇有学生犯错,他并不责罚,反而约他们到家中喝茶,细声细气地讲道理给学生听,让他们记起自己的抱负和父母的期望。往往学生都"痛哭流涕,声明要痛改前非"。

暨南学堂的第一首校歌,据说歌词是游历南洋多年的康有为所写。不过陈维龙念书的时候,唱的校歌是另外一首《孔子颂》,歌词是"圣德与天齐,大哉孔子何巍巍,一匹夫虽未自称南面,救世心万古昭垂"。

暨南学堂的学生是没有了辫子的一群。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驻守南京的张勋领着"辫子军"攻进南京城后,曾运来大炮对着暨南学堂。学堂赶紧把学生送到上海避难,大部分侨生返回南洋,小部分参加了革命军,而暨南学堂也因此停办。

1927:郑洪年升级国立暨南大学

1917年,战事稍停。11月1日,教育部批准恢复暨南学堂,委派江苏教育司司长黄炎培为筹办员。黄炎培邀请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中华学校校长赵正平共同筹划恢复暨南。

他们很快拟定了《暨南学校章程》和《暨南学校规复宣言并招生启》。"招生启"介绍了暨南学校创办的缘由:"今将原有之暨南学校从新恢复,扩充规模,改良办法,分设专科,并经营有利于华侨教育之各种事业,总以华侨子弟回国者得受适宜之教育,造成有用之青年,以增进华侨文明程度,发达华侨实业为宗旨。"

1918年3月1日,暨南学校补习科正式开课。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校长为赵正平。5月,开始招收内地学生,以便与侨生互相取长补短。9月9日,暨南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当时有侨生70人,内地生40人。

暨南学校将"忠信笃敬"作为校训,并由清末状元张謇亲笔书写匾额,取意孔子的《论语》:"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923年,为了适应学生的增多,并创建大学部,暨南学校从南京迁到上海的真如。真如是宝山县下的小乡镇,离上海十余里地,有沪宁火车经过。

赵正平之后,暨南原教务主任姜琦接任校长职务。姜琦思想开明,在他治下,暨南学校更进一步扩充发展。但暨南学校升级为"暨南大学",还是要等到1927年6月郑洪年上任。

在曹聚仁心目中,真正能体现暨南精神的正是姜琦、郑洪年两位校长主政的时期。"那便是侨生最多,富有青春力朝气蓬勃的时期"。

郑洪年曾师从康有为,1927年起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交通部、工商部、建设部次长等各种职务,对教育问题也非常重视,以教育救国为己任。1907年首次归国的21名侨生到达上海后,也是由郑洪年接到南京。担任暨南学校校长后,郑洪年力主将商科改为商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农学院、文哲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和艺术院五门,将暨南学校扩充为当时惟一的华侨大学---国立暨南大学。

郑洪年希望从质量上完善华侨之最高学府的创建,"使华侨子弟得享受世界高深的知识,与祖国优美的文化,以为他日参加祖国一切运动,及提高华侨地位之准备"。他主张"知行并进,实事求是",将应用技术课程作为大学的必修课;强调华侨的需要,开设《南洋概况》为全校的必修课;还规定每个本科生要掌握两门外语,第一外语为英语,第二外语从法、日、

德、荷兰、马来五种文字中选一种。国内生则必须从荷兰、马来文中选一种,以便毕业后派到南洋服务。

郑洪年曾说,"余任事之初,以集中人才为先图,其学有所长,德行足为学子表率者,无远近皆以礼先之。"鲁迅、蔡元培、马叙伦、胡适、郑振铎等都曾应邀到校讲演。夏?尊、周谷城、周建人、曹聚仁、潘序伦、潘光旦、叶公超、梁实秋、许德珩、洪深、黄宾虹、陶冷月、孙大雨等人则被延聘来校任教。

曹聚仁在暨南学校教外国学生读《浮生六记》、《老残游记》;教中国学生读《天演论》、《拊掌录》。在他看来,这些思想方法论和文学批评一类的著作,在过渡时代,对于语文入门,是非常有用的。而他所用的教材,多取自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林琴南的《拊掌录》这样用古文体翻译的西洋文学名著,"一方面可以养成青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一面也介绍了西洋文学名著"。

在真如时期,暨南学校的侨生占了学生总数的95%以上,"每逢假日,真如车站一眼看去,都是戴着形形色色的帽子、近于'小黑炭'型的小伙子。"

真如时的暨南大学,学生最多时有1700多人,这让校史专家马兴中印象最为深刻。在解放前,大学规模能上千人就已经不错了。

真如乡间的农民则把暨南师生看作另外圈子中的人,学生被当成从海外回来的王子,"腰缠十万贯,骑鹤来上海"。"因此,他们的鸡也特别值钱,鸡蛋也比上海的贵"。曹聚仁在回忆录中说。

"一?二八"事变后,暨南大学的师生积极参加救亡图存的运动,引起了国民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1934年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以"视察教育和筹募基金"的名义,调郑洪年前往南洋。校长职务由沈鹏飞代理。

1935年,历史学者何炳松接任校长。

何炳松就职后,在第一次全校大会上指出:"现在国势阽危,国难严重,许多人已经无书可读……我们在有书可读之时,应努力读书。"他提出的培养目标是:"要造成复兴民族之斗士,不要造成争权夺利的政客。况且暨南比其他大学另有特殊之使命,将来本校毕业同学,必须能向海外发展,能在外界立足"。

之后"八一三"事变,真如成为战火的中心,暨南大学只能再度播迁。1938年,暨南大学迁到上海公共租界。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为日本军占领,暨南大学又播迁到福建建阳。

1945:何炳松掌校10周年

"不准穿裙子"

文革初,华南师范学院的一群红卫兵要来暨大"造反",声明要"剃光飞机头,剪光牛仔裤",还要肃清穿裙子的"资产阶级小姐",暨大学生以"穿裙子"为主题跟他们展开辩论。暨大主张"可以穿裙子",华师坚持"不准穿

裙子"。暨大论证人类穿衣是以穿裙子开始的,并且男女不分,如果不准女人穿裙子,也应该禁止男人穿裤子。结果暨大大获全胜。

演说会是暨大的一项传统。早在1925年,学校就成立了演说会,每周开展一次演讲。1929年的上海高校演讲比赛中,暨大学生夺得国语演说冠军和英语演说冠亚军。

1943年,18岁的福建少年陈默从南平考入国立暨南大学,选了国际贸易系,因为"可以赚洋人的钱"。入校前,陈默已经知道"何炳松"这个名字,他高中念的外国历史课本就是何炳松编的。

那时,何炳松已经在国立暨南大学当了8年校长。他还需要在校长位子上苦苦坚持3年。

何炳松由官费送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史学、经济学和国际政治。他在国内最先传播鲁滨逊的"新史学",力图以西方史学理论为基础,吸收中国传统史学精华。1935年1月,他与王新民等9人联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提出"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应以"此事此地的需要"为基础,保持中国的特殊性,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地继承,同时也对欧美文化进行批判地吸收。这就是现代史上有名的"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体现在治校上,何炳松大力提倡"忠信笃敬"的校训,重视道德教化,以传统文化培养侨生的品格;主张学以致用,学术救国;在学术思想上,同样兼收并蓄,还在1944年邀请《资本论》的译者之一王亚南到校讲座。陈默认为何炳松校长"很了不起"。一方面,可以跟教育部要到钱,虽然经费很少,但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还是很买何炳松的面子;第二,何炳松在教育界、知识界威望很高,能够请到那么多有名的教授,到福建建阳那样艰苦的山区教学。

回想当年的艰苦,暨大校友总会副会长陈默很感慨。点的桐油灯,能用两根灯草就很不错了。作为校舍的孔子庙,也没有灯,上课就需要早早去,抢靠南的、窗户边上的座位,才不会太费眼。

何炳松在一次周会上流着眼泪说:"大家生活太苦了,我都知道,点灯的桐油买不起,作笔记的墨水买不起,先生们的太太,有做小生意的,赚那么一角钱二角钱,有的教授连换洗长衫也没有……"

1944年,数位教授提议在1945年6月隆重举行纪念何炳松校长掌校10周年活动。他们在提案中说:"本校虽有四十年之历史,校长任职十年者以何先生为第一人;国内各大学校长能任职十年者亦殊不多见。况何先生接事于校局兀臬之际,支撑于困难严重之时,经营擘划,艰苦卓绝,校誉日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尤能不避艰险,毅然内迁。上海大学不啻十数,而能完全内迁者,仅有本校,大学校长内来者,仅有何先生一人。"1945年6月1日开始,纪念活动持续了3天。毕业学生自发为他排演了平剧晚会。徐克仁当时在《群英会》中扮演周瑜,他回忆选平剧的原因是,全校师生都知道何校长对昆曲有特殊研究,但学校里没人会唱,他们决定排演平剧以代。

篇三:《广东各大学校徽》

1.中山大学

2.华南理工大学

3.暨南大学

4.汕头大学

5.深圳大学

6.五邑大学

7.广东工业大学

8.华南农业大学

9.广东海洋大学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

12.

华南师范大学

1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4.

广州大学

15.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联合国际学院

17.

东莞理工学院{暨南大学校徽}.

18.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19.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

广东医学院

22.

广东药学院

23.

惠州学院

24.

韶关学院

25.

湛江师范学院{暨南大学校徽}.

27.

韩山师范学院

28.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9.

广东金融学院

30.

广东商学院

32.

广州体育学院

3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38.

广东培正学院

33.

广州美术学院

39.

广东科技学院

34.

星海音乐学院

3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篇四:《暨南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学……………………….…………………………………………………………………………………

手机:×××E–mail:×××地址:暨南大学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自荐信

上添花,Word版欢迎

尊敬的领导:下载。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暨南大学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暨南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暨南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暨南大学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2014年11月12日

篇五:《暨南大学校训》

原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题写暨南大学校训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暨南大学简介

暨南大学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教育部领导,以及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具有文、史、理、工、医、经、管、法、教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招收华侨、港澳、台湾青年和外籍华人学生,也招收内地学生。学校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方针。1996年成为了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之一。暨南大学校本部坐落在广州天河文化区,在广州广园东路设华文学院,在深圳华侨城设旅游学院,在珠海市设珠海学院。校总面积17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校园内树木葱茏、湖光秀色、景色怡人,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其后几经变迁,1958年在广州重建。

100年来,暨南人恪守“忠信笃敬”的校训,勇占时代鳌头,与国家和民族共荣辱、同命运,虽屡经挫折,但弦歌不辍,宏彦才俊,遍布寰宇。“暨南”这一寓意深远的名字,日益享誉海内外。现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兼任暨南大学名誉校长、董事会董事长,博士生导师胡军教授任校长。

暨南大学现设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深圳旅游学院、华文学院、珠海学院、国际学院、艺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和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全校共有6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55个(其中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6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133个,有EMBA、MBA、MPA、MPA等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后科技工作站1个。学校实行多层次办学,研究生、本科、预科及成人教育、函授均对国内外招生。全校本科实行标准学分制。

科研机构设有:华侨华人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殖免疫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广州信息技术研究所,基因组药物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经济研究所,应用力学研究所,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等80个科研机构。

学校拥有计算中心、电化教学中心、实验技术中心、语言实验室和理工医等68个实验室和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其中组织移植与免疫中心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5年学校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开通,图书馆藏书242.4万册,电子图书27.59万种。学校设有6家附属医院(均为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另有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和一家直属医院。

全校现有教职工3925人,其中高级职称1192人,中级职称1316人。现有专任教师151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312人,副教授539人;有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482人。

目前在校各层次学生32284人,全日制学生23892人,其中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6567人,本科生16043人;另有夜大学、函授部学生6675人。其中有来自世界五大洲77个国家和港澳台3个地区的学生10207

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已同美国、加拿大、巴西、秘鲁、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葡萄牙、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22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60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在香港、澳门分别设有办事处和教育基金会。

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招收、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应成为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练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学科专门人才。

在内地招收的博士生,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的博士生,应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拥护“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方针,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愿意为祖国和居住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海外招收的华侨博士生,应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拥护祖国统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愿为祖国和居住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海外招收的华人和其他外国籍博士生,应热爱中华文化,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习年限

博士生的学制为3年。根据博士生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不同,学习年限不同,目前内地招收的博士生均为全日制博士生。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最长不超过7年。

博士生要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工作,并按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如在学习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经主管校长和学校学位委员会主席批准,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个别因公派出国或与其他培养单位合作培养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博士生和导师提前3个月提出申请,经院系(所、中心)同意、研究生部审查,报校长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三、课程设置

博士课程设置分为3类:

DA类:公共学位课,包括公共外语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或通识教育课。

DB类:专业学位课,一般设置2~3门,其中要求有1门一级学科的课程。

DC类:专业选修课,包括公共课与专业课。

博士生学位课程的学习,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个人的情况分别在培养方案及个人培养计划中予以明确规定。对学位课程的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