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来枕上愁何状
详细内容
篇一:《虞美人.枕上doc》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①离人: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参看《蝶恋花·答李淑一》〔骄杨〕注一九二○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
②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这首词写于1921年,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表明写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
上阕写惜别之愁。一个“堆”字,形象地表现了愁闷之多;一句“愁何状”的设问,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以流水与离愁关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方式。“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都是借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这里诗人推陈出新,“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强烈的夸张,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可谓是写愁的又一经典。如果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一比较,本句在状形、摹声、绘色方面,则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愁状”。诗人因愁闷而失眠,更感长夜难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苍穹,寂寞无奈中查数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不正是离人的眼睛吗?这里,景与情完美融合,充分显示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在毛泽
东的手迹上此句原为“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遣词造境上的改动,使此句的意蕴和色调更深更浓更富感染力。
下阕抒伤别之苦。开头两句,直抒胸臆,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尽”与“剩”的鲜明对比写出伤别的深重。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捱到破晓,百念俱毁,只有离人的影像浮现眼前,拂也拂不去,唤又唤不来,这是多么令人伤痛和无奈啊!望月思友,见月怀人,明月最能牵动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柳永的寂寞无奈,而诗人遥对着西流的一钩残月,此时的情状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两行酸泪汹涌倾斜出来,这是诗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动的无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涛。这种感情是真实的,也是一般人所俱有的。读者至此,其不同样“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吗?
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是弥足珍贵的。诗贵情,情贵真,没有感情的诗篇,就等于没有诗魂,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这种纯真质朴情感,读后动人心肠,令人难忘。
虞美人·枕上《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的词作。这首词写于1921年(有争议),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表明写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是弥足珍贵的。诗贵情,情贵真,没有感情的诗篇,就等于没有诗魂,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
篇二:《课时作业3》课时作业(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B.憔悴鞠躬尽瘁出类拔萃猝不及防
C.
D.
答案A
解析B项,“悴”“萃”“瘁”均读“cuì”;“猝”读“cù”。C项,“孺”“蠕”“濡”均为“rú”;“懦”读“nuò”。D项,“暄”“喧”“煊”均读“xuān”;“渲”读“xuà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曹操墓的考古发现,让我们获得了很多新的历史信息,其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________了具有准确年代的标尺。
②鉴往知来,总结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________规律,对于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只是含蓄地点拨,言在此而意在彼,________说明着什么,________隐喻着什么。
A.树立蜕变不仅/而且
B.树立嬗变不是/而是
C.竖立嬗变不仅/而且
D.竖立蜕变不是/而是
答案B
3.(2010·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答案B
命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析A.防患于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B.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D.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部1月15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这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为。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遭到来自消费者、媒体及业界的猛烈抨击,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因此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C.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堆来枕上愁何状}.
D.财政部、商务部认为,应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发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果。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贺新郎》上阕,完成5~6题。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5.诗的上阕哪几句是化用前人诗句?各自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挥手从兹去”化用李白《送友人》诗中的一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以唐音定下叙事兼抒情的声调。“更那堪凄然相向”以一行婉约词风的诗句写了二人离别时凄然相对,忍受不了内心滚滚悲伤的情状。犹似柳永《雨霖铃》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诗人禁不住又一次诉说心中的困苦之情。可心爱的人愁眉紧锁,别离的泪水却强忍住了。
6.如何理解上阕结尾“人有病,天知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是诗人对社会的焦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二是诗人表达对爱妻的愧疚。“人”和“天”承应上句的“吾”和“汝”,以求得到杨开慧的进一步理解。为天下人谋幸福必须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儿女私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7.如何理解“枕上”在全词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词题为“枕上”,作于1921年。毛泽东在1920年冬结婚,则“枕上”,是新婚不久的“枕上”。新婚小别,所以才愁成了这般模样。他思念新婚的爱妻,无法入睡。②引出下文中的“离愁”如同翻江倒海一样。睡不着,天又老是不亮,只好披衣坐起身,呆呆地看天上的寒星。
8.“百念都灰烬”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百念都灰烬”指的是万念俱灰。这首《虞美人》刻画出了另一个毛泽东,他原来并不总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也会想老婆,也会流眼泪。离开了老婆,他竟然像孩子一样地孤单、软弱,竟至于万念俱灰。
9.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儿女情长?{堆来枕上愁何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的上阕写的是离愁别绪。起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愁苦之多,如江海翻腾巨浪汹涌澎湃,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奇妙比喻引人遐想,造成悬念。而“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更写出毛泽东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三个单调的动作极写内心孤寂难忍和无可奈何的情态。下阕则抒发对离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终于熬过黑夜,迎来了黎明。在百念成灰的时候,唯独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位离人,呼应上阕,更添愁苦之情。“一钩残月”也不解风情,使愁绪倍添。诗人不由感叹“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毛泽东这种为大家舍小家,为革命舍爱情,为国情舍私情却又深深牵挂恋人的真情深深地打动读者,感动着无数少男少女。
三、表达交流
10.下面是著名歌手毛阿敏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微笑》的部分歌词,请仿照下面的格式,续写歌词。
当黎明穿破黑暗,朝霞对着天空微笑;当激流越过险滩,浪花对着大海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春风吹散严寒,绿叶对着枝头微笑;当雨露滋润秧苗,彩虹对着大地微笑;当清风涤荡雾霭,白云对着蓝天微笑;当歌声萦绕枕畔,婴儿对着母亲微笑。
篇三:《高中语文试题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高中语文试题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
(全卷100分,时间80分钟)
第Ⅰ卷基础检测(15x3=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廖廓(kuî)分外(fân)浪遏飞舟(â)挥斥方遒(qiú)
B.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风华正茂(mào)
C.岁月稠(chïu)苍茫(cāng)百侣(lǚ)橘子洲头(jú)
D.怅寥廓(chàng)颓圮(qǐ)沉浮(fú)激昂慷慨(kāng)
2、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距关,毋内诸侯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要项伯
D沛公起如厕何厌之有
3、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荆棘(jí)掐死(qiā)雕花(diāo)河畔(bàn)
B.瓦菲(fēi)典押(diǎn)酱碗(jiàng)青苔(tái)
C.忸怩(niǔ)臂膀(bì)冰屑(xiâ)团箕(jī)
D.火钵(bō)凌辱(líng)叱骂(chì)漂泊(bï)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财物无所取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沛公居山东时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隔膜万户侯漫江碧透书生义气
B.携手竟自由山舞银蛇萧瑟秋风
C.遏制翔实中流砥柱沧海桑田
D.搏击妖娆英雄气慨浮想联翩
6、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此天子气也B毋从俱死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D将军战河北
7、选出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
A.谩骂散漫棉絮宽恕惋惜
B.竞争毕竟维幕唯一给予
C.斑斓波谰瓦菲窗扉忸怩
D.朔风上溯携手隽刻惆怅
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浅的江底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游泳
10、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赵氏求救于齐
C.是寡人之过也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顷之未发(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8)是寡人之过也
(9)怅恨久之(10)公从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3)(5)/(4)(6)(10)/(7)(8)
D.(1)(3)/(2)(10)/(5)(8)/(4)(6)/(7)(9)
13、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一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①a②aB.①a②bC.①b②aD.①b②b
1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1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都一样的一项是()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行李之往来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沛公居山东时
第Ⅱ卷阅读检测(55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文后15~16题。(4分)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色长天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6、上阕所写的“愁”是__________之愁,“数寒星”透露出作者的情怀。(2分)
17、试分析下阕中“残月”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7~18题。(6分)
惠安女子
舒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18、诗歌抒写了惠安女子真实的生命状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惠安女子形象?请你用诗中的话回答。
答:
19、《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诗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