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们性格的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描写人物性格的片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
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手舞足蹈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刻苦认真专注钻研踏实勤恳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脚踏实地不耻下问精益求精刨根问底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如饥似渴持之以恒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屏息凝视目不转睛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掩卷沉思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描写劳动的好词好句
(1)劳动动作的词语
整理收拾晾晒缝补清洗擦抹揉搓翻炒洗涤浇灌
大显身手洗洗涮涮挑挑拣拣干净利落手脚灵巧
心灵手巧笨手笨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手脚笨拙
(2)描写劳动心情、感受的词语
辛苦劳累辛劳轻松费劲吃力欣慰欣喜得意
喜出望外心花怒放兴致勃勃心满意足精疲力竭
(3)描写劳动成果的词语
大功告成香气扑鼻美味佳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井井有条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洁净明亮有条不紊
(4)描写劳动的佳句
她把一叠馄饨皮儿都拿在左手心里,右手用筷子头挑一点馅儿,往皮儿里一裹,然后左一捏,右一捏,一只馄饨在我手中“诞生”了。
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面皮儿,馅冒出来了。我赶紧“急救”,又从另一边冒出来了。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面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她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哼哧哼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白沫子。
她往窗玻璃上呵一口气,再用指甲蹭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
我先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赶紧把鸡蛋倒入锅中,只听见“嚓”地一声,鸡蛋在油锅里迅速泛起,它地边缘多像小姑娘裙子上的花边。
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轻飘飘的一根针,在我手里好像很重很重似的,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儿,刚缝了几针就累得我开始冒汗了。
轮到我们钉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得又细又长,穿针得时候,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去。我只好把毛头拽下来才穿进去。接着,我在线得末端打上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得时候,老是粘住手指,好不容易才把结打好。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白净柔嫩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双目如潭火眼金睛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破涕为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和颜悦色悠然自得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神情沮丧愁眉苦脸没精打采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满心欢喜归心似箭心旷神怡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心事重重忧心忡忡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心急如焚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如获至宝喜笑颜开相视而笑谈笑风生笑容可掬兴高采烈喜上眉梢喜从天降手舞足蹈兴高采烈欢蹦乱跳
眉开眼笑破涕为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和颜悦色悠然自得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神情沮丧愁眉苦脸没精打采泪流满面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地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她把一叠馄饨皮儿都拿在左手心里,右手用筷子头挑一点馅儿,往皮儿里一裹,然后左一捏,右一捏,一只馄饨在我手中“诞生”了。
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
篇二:《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描写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
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描写人们性格的作文}.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提示: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
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面化,遮遮掩掩。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
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篇三:《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片段》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片段
我是一个好强的人我是一个非常好强的人,你要是信的话,就听听我的故事吧。那是一个盛夏的晚上,我下楼去散步,碰见了我的原来的好朋友武文斌。我们俩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一见面便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毛毛,你能做几个俯卧撑?”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没等我说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来,一边做,一边还说:“我能做20多个,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刚说完不久,他便站了起来说:“一共做了25个,你也去试试吧。”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作。要知道,我在体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为,我太胖。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个,便力不从心地败下阵来,武文斌看了便说:“想不到你才做5个,我以为你多棒呢?!”听到这话,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想钻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做40多个了。一年很快过去了,还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同一地点,我再次碰见了武文斌。我便先发制人,提出再比赛俯卧撑。他满不在平地答应了。还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个。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对我说,你能做这么多吗?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个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锻炼时所付出的代价,我便不由得为之一振,突然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一口气做了50个。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经看傻了。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缓过劲来,傻呆呆地问我:“你怎么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这得感谢你呀。要不是你触动了我的好强心,我怎么会这么刻苦训练呢,怎么能超过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着说。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一件事。其实,我在其他方面也很好强,正因如此,所以我总能取得胜利。这就是我,一个好强的人。
点评:这篇作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如在第一次做俯卧撑丢脸后,“回到家,„„超过他。”这几句心理活动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回到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进行的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努力锻炼,超过他”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我是一个好强的人”。文章在叙述一年后的再次比赛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描写,虽然只有二句:“我想起„„想起„„”但它内含的潜台词却很多:“一年前那个夜晚”的整个情景,一年之中每天咬牙地刻苦训练,都像放电影一样,飞速地在脑海中闪现,所以才会使得小作者“不由得为之一振,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
本文的心理活动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好强,而且使人物形象丰满。我想有个家雨,淅淅沥沥的,依旧在下。风,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
天地间,水雾漾漾,一片苍茫。在这泥泞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个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湿漉漉的我不停地打着冷战。寂寥的旷野,除了这棵杏树,连个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我该去哪儿呢?蓦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风的撕扯中,怀着无尽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枝头。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默默握着这早谢的生命,我感觉得到,她也紧紧握着我的手,而这相握的手呵,谁能温暖谁?我们有着同样的悲哀和伤痛呀。爸爸已彻底不要我啦。家,已成了一个陌生的概念。家,如同一只渡船,载了我十六个春秋,还没到彼岸,就抛弃了无助的我。此刻,才知道,对那炼狱般的家,我竟也怀着刻骨铭心的依恋。然而,现在已什么都不可能了,就像这朵花蕾,在枝头的时候,还编织着许多美好的梦,只一刹那就灰飞烟灭了。一切,都只有留给记忆和
痛恨。六年前,那个和今天一样春雨浙浙沥沥的下午,不知为什么,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去了一个至今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清楚地记得妈妈那双愤怒的泪眼。妈妈没走几天,家中就多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从那天起,洗衣做饭,忙前忙后全是我的,哪怕是一杯漱口水,那女人也要我端给她,稍有不周,就要罚我白干活一天,且不准吃饭和上学。但只要能上学,我还奢求什么呢?今天中午,她那五岁的儿子过生日,许多人来庆祝,只我一个人仍和往常一样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啃冷馒头。热闹是他们的,冷清是我的。宴后,那个我一手带大的男孩,要我再给他当一次马骑,说恐怕以后再骑不上了,因为今天他外公就要带他到很远很远的大城市去。
众人面前,我这个十六岁的女孩无奈地俯下身子,习惯地用手撑着地,可是,驮了他两圈之后,再不能自已,失声痛哭起来,无意把他摔了下来。不料,这下竟闯了通天大祸。她骂我不给面子,连弟弟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接着,照例和爸一人扯住我一只手,她凶狠地揪着我的头发往门上碰。客人们怎样也劝不住。血,溅脏了他们干净的衣服,他们才停手。,他们坚决要我滚,叫我去找我妈去,一切哀求都无济于事。我好想妈妈,可她在哪儿呢?就这样,我就像一块用破了的抹布被随手扔了出去。谁敢收留我呢?爸爸权势那么大。我不知能走到哪儿,也不知该走向哪儿。花蕾,我惟一的伙伴,你能告诉我吗?有人说“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而我连一次的机会也不可能了,尽管时下正是春天。“„„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谁家的录音机在远处隐隐约约地响,那听歌的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我的家在哪里?扑棱一声,一只喜鹊飞进了树梢上的巢。怀着无尽的羡慕,我呆呆地望着。远处,响起了许多熟悉的呼唤声。我知道,那是许多伯母婶子们在喊他们的孩子吃晚饭的。有家真好,有妈真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