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描写人物的作文>关于优点写人的作文

关于优点写人的作文

详细内容

篇一:《写一个人的优点作文:我的十大优点》

每个人都有喜欢自己的地方,我就喜欢我的十大优点,现在就让你们好好认识认识我。我爱写字,一进书店,只要一见到练字本,就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每次被我缠得不行,只好给我买下。一到家,就翻开练字本,开始练字,床头边的那两本字帖,磨炼出我的一手好字。

我是个讲文明的人,见到垃圾就捡,我每次提的垃圾袋,都要装得满满的。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像我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世界会变成一片绿色。

在生活中,我是个尊老爱幼的小公民。如果有老人们要坐椅子,可是没有座位,我会主动给他们让座。要有小孩摔伤了,我会把他扶起来,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少年。

我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爱护小动物,因为它们每个都是一条小生命,每当我看到死了的小动物时,我会很伤心。我从来不养小动物,我认为它们应该在大自然里生活。把他们捉来,它们会感到很绝望。

我很喜欢写作,每次投稿时,都能得个优秀奖,虽然得不到前几名,但这也不能打垮我,只要有习作的机会,我一定争取。

爸爸妈妈说,我很讲卫生,像一只干净的小猫,洗手一定要搓香皂,坐椅子先要摸摸脏不脏,如果脏的话,我就用湿抹布去擦一遍,然后再用卫生纸去擦一遍,这才坐下。你说我干净不干净?

我上课遵守纪律,老师说什么,我就干什么,什么都听老师的,绝不做无关的事情。我做事特别积极,说干就干,你让我开电视,我立马跑过去给你开,绝不浪费一秒钟。我吃饭从来不挑食,妈妈做什么菜,我就吃什么菜,这样营养才能跟得上。

我爱交往,所以朋友很多,这帮朋友回家吃饭去了,那帮朋友又来了,我每天在家的时间特别少,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玩。

我的优点还很多,缺点也不少,以后我要把我的优点展现出来,并且把自己的缺点改正。成为一个讨老师欢心,让家人放心,使朋友,同学高兴的女孩。

篇二:《写人作文评语大全》

作文开头: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作文过程:

1、以饱满的***,描写了……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3、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4、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5、…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9、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0、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1、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2、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3、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15、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6、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7、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8、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9、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20、,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21、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22、文章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23、文章将…写得细致入微

24、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25、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文章更显自然亲切。

作文结尾:

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以感受开关,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3、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4、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

5、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6、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7、文章以…为结尾,言简意赅,其味无穷。

8、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实属点晴之笔,概括之语,短促而有力。

9、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言已尽,意犹未了。

10、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1、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12、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

13、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

14、结尾以…点明中尽,含蓄隽永

篇三:《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篇一: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描写人物特点作文每天早上七点,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每当听到这一声响起时,我便知道那为送奶工来了,我就会爬起被窝去开门。那位送奶工很普通,是一位50多岁的伯伯。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就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在他花白的头发下,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因为他的牛奶又浓又香,所以很多楼层的住户都订了牛奶的。其中一家在六楼,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12层楼,这上上下下一趟,不拿东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一不小心就要摔坏几瓶。冬雪覆盖了大地,万物披上了银色的时装,漫长而又寂寞的严冬提前来到了。但不管刮风还是下雪,那位伯伯总是会来送牛奶。

清晨,还是跟往常一样冷。“丁零”门铃又响了起来,我还想在被窝里睡觉,可又必须去开门,无赖中,我慢吞吞的去开门。打开门,只见往常一样站在门口,面带着微笑,穿着一件黑大衣,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好像能把蚊子夹住似的,但是这样看起来也很有精神。我随手拿过牛奶瓶,哪知牛奶瓶一下重重地摔倒了地上,我失望地自言道:“哎,今天的牛奶算是泡汤了!”那位伯伯笑呵呵地说:“不打紧,今天再补一瓶,不收费。”我接过牛奶,道了一声谢。又是寒风呼啸的早晨,这位伯伯又来送奶,他小心翼翼地把流奶递给我,当我接过牛奶瓶时,发现他的手都已经被无情的寒风给吹裂了,皮肤好象老松树的皮,皱皱巴巴的,有一道道的口子,他的头发被冷风吹的微微颤动,我见他的嘴皮在颤抖,显然他非常冷,尽管还是笑着的。我问他:“天这么冷,您不带手套吗,要不我叫爸爸送你一双?”他边说边指着瓶子:“你看,这瓶子外有一层冰珠,戴上手套,瓶子就容易滑掉,而且我已经习惯了。”他走时,我趁他没注意,把爸爸的黑色手套轻轻放在了他的框里。

又一天清晨,“送牛奶啦!”我打来门,只见那双手带了一个黑色的手套,对方微笑着,当然我心里也在开心的笑。

雨,淅淅沥沥的,依旧在下。

风,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

天地间,水雾漾漾,一片苍茫。在这泥泞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个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湿漉漉的我不停地打着冷战。寂寥的旷野,除了这棵杏树,连个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我该去哪儿呢?

蓦地,一朵小小的花苞,在风的撕扯中,怀着无尽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枝头。

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默默握着这早谢的生命,我感觉得到,她也紧紧握着我的手,而这相握的手呵,谁能温暖谁?我们有着同样的悲哀和伤痛呀。

爸爸已彻底不要我啦。

家,已成了一个陌生的概念。家,如同一只渡船,载了我十六个春秋,还没到彼岸,就抛弃了无助的我。

此刻,才知道,对那炼狱般的家,我竟也怀着刻骨铭心的依恋。

然而,现在已什么都不可能了,就像这朵花蕾,在枝头的时候,还编织着许多美好的梦,只一刹那就灰飞烟灭了。一切,都只有留给记忆和痛恨。

六年前,那个和今天一样春雨浙浙沥沥的下午,不知为什么,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去了一个至今我也不知道的地方,我清楚地记得妈妈那双愤怒的泪眼。

妈妈没走几天,家中就多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

从那天起,洗衣做饭,忙前忙后全是我的,哪怕是一杯漱口水,那女人也要我端给她,稍有不周,就要罚我白干活一天,且不准吃饭和上学。但只要能上学,我还奢求什么呢?

今天中午,她那五岁的儿子过生日,许多人来庆祝,只我一个人仍和往常一样躲在被窝里默默地啃冷馒头。

热闹是他们的,冷清是我的。宴后,那个我一手带大的男孩,请保留此标记他当一次马骑,说恐怕以后再骑不上了,因为今天他外公就要带他到很远很远的大城市去。

众人面前,我这个十六岁的女孩无奈地俯下身子,习惯地用手撑着地,可是,驮了他两圈之后,再不能自已,失声痛哭起来,无意把他摔了下来。不料,这下竟闯了通天大祸。

她骂我不给面子,连弟弟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接着,照例和爸一人扯住我一只手,她凶狠地揪着我的头发往门上碰。

客人们怎样也劝不祝

血,溅脏了他们干净的衣服,他们才停手。,

他们坚决要我滚,叫我去找我妈去,一切哀求都无济于事。我好想妈妈,可她在哪儿呢?就这样,我就像一块用破了的抹布被随手扔了出去。谁敢收留我呢?爸爸权势那么大。

我不知能走到哪儿,也不知该走向哪儿。花蕾,我惟一的伙伴,你能告诉我吗?有人说“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而我连一次的机会也不可能了,尽管时下正是春天。“??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谁家的录音机在远处隐隐约约地响,那听歌的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我的家在哪里?扑棱一声,一只喜鹊飞进了树梢上的巢。怀着无尽的羡慕,我呆呆地望着。远处,响起了许多熟悉的呼唤声。我知道,那是许多伯母婶子们在喊他们的孩子吃晚饭的。有家真好,有妈真好,我酸酸地想。那质朴的呼唤是怎样的慈爱温暖呵。期待了许久,依然没人唤我。此时,若有人能唤我一声该多好呀,我一定会扑进她的怀抱她一声“母亲”。那呼唤即使极其微弱,哪怕只我自己能听到。可能吗?可能吗???我的家乡,我的伙伴,我的同学,我的老师,难道我们就此要永别了吗?风,还在刮;雨,还在下。篇二: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

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描写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提示: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

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

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面化,遮遮掩掩。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

篇四:《写人作文要抓住特点》

“写人作文要抓住特点”写作指导

写人类纪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使学生乐于写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作文,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作文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2)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一件具体事例来体现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在一件事里将一个人物形象充分而生动的展现出来。

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作文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1)最需要告诉老师的那个人

(2)这个人给你留下最深的事情(可以几件)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确定写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发言,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写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

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我们一块来看一下。《羚羊木雕》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最后一课》“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那么这些作家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用自己的笔,写出某位人物的闪耀之处,写出他们的特色呢?

(1)确定突出性格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

(2)抓住典型不放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

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羚羊木雕》选取了万芳上体育课和“我”换裤子的事件,特别显著典型的表现了万芳的仗义。而《最后一课》也同样的选取了韩麦尔先生为我们上最后一堂课的情景,集中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悲痛心情,进而塑造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形象。过渡:涉及到写事例,很多情况下,会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作文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强调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3)言与行中见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两句话,第一句,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谓看出人物来,就是从人物的语言看出人物的性格来,看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

《孔乙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上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半文半白酸溜溜的语言就是孔乙己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了他迂腐滑稽的

个性。《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从这些铿锵有力的于艳丽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坚毅,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也可以体现他对音乐的热爱。

第二句,"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话来"。鲁迅先生十分强调写人物语言时"要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话来"。这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而要将生活中的人物语言进行提炼和典型化。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与主题无关的话,不要写。、《王几何》“这就是我的大名!”他说,声音出奇的洪亮。

全班男女同学被他那金属般的声音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双眼,屏息静听。

“上几届的同学。承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