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日记100字>唐100

唐100

详细内容

篇一:《古今尺寸换算》

古今尺寸换算:

六尺为步,步百为田每。(《说文解字》290页下)

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田每,於古为十二顷。古百步为田每,汉时二百四十步为田每;古千二百田每,则得今五顷。《汉书·郊汜志》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胸施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史记》237-238页)

里:古者300步为里。(《说文解字注》694页)

里:25家为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说文解字注》694页)

杜预注《左传》云:“方丈为堵,三堵为雉”。(《后汉书·五》1337页)长度与面积:

长度换算:

公制(公尺m)市制(尺)英制(英尺)码古制:商尺;周尺;汉尺;北魏尺;唐宋尺;明清尺;133.28081.0936

公制(公分M)市制(分)英制(英寸)码古制:商尺;周尺;汉尺;北魏尺;唐宋尺;明清尺;130.3937

公制(公里M)市制(里)英制(哩)古制:商尺;周尺;汉尺;北魏尺;唐宋尺;明清尺;120.6214

海里公里市里英里

11.8523.7041.15

面积换算:

公顷公亩平方米市亩英亩

110010,000150.0247

平方公里平方米公顷平方里市亩平方英里

11,000,000100415000.3861

篇二:《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和图片》

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一、简介

钱塘江大潮,也称海宁潮,是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世界著名涌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二、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

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除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

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这首诗便是钱塘江大潮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三、成因

天时

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

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

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

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四、涌潮

钱塘江潮水的大小,跟潮水前三四个月的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有关系,从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的数值,可以估计到潮水的大小。水利河口研究院顾问、教授级高工韩曾萃表示,“2012年潮水可能比2011年稍小一些,但肯定比2004年、2007年、2008年等年份要大。”

杭州市水利设施监管中心主任周鸣浩表示,很多人不了解钱江潮,不知道潮水的威力,觉得在潮水到来之前可以跑回大堤,周鸣浩说这种想法严重错误。他拿出了一组数据:普通人奔跑速度只有每秒6-8米,而在大潮讯时,潮水的速度则可以达到每秒12米,只有亚洲飞人刘翔才能和潮水打个平手。[1]

五、观赏

最佳观赏期

农历八月中旬是最佳观潮时间。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美誉。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例外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秋潮

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最危险观赏点

杭州市水利设施监管中心主任周鸣浩认为,钱塘江南北两岸根据地形不同危险程度不一,一般下游比上游危险。具体有8大危险点,观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海宁大缺口、海宁老盐仓、七堡、萧山九号坝、下沙七格、萧山美女坝、三堡和九溪。

周鸣浩特别强调,一定不要在凌晨、潮汛期等危险时段进入危险地段,否则会因为无法看清或无法冷静处理,丧失逃生的机会。根据钱塘江的涌潮特点,潮景壮观之处往往是最危险之处,游客千万不可走下堤塘到河滩及丁字坝上观潮。

六、吞人事件

2007年8月2日,杭州钱塘江潮水瞬间淹没了数十名江中嬉水的人。2010年10月10日下午,在杭州钱塘江非观潮点围垦一工段水域发生钱塘江水卷人事件,共有6人落水,救起2人,4人失踪。

2012年7月23日,钱塘江潮水卷入务工者3人。

篇三:《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1.2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冠一怒为红颜”。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

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利于自己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里曾经就提出过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说到底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为什么选择能够成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呢?在上一节昭君出塞的故事里,我们得知资源是稀缺的。正因为稀缺才会导致我们在选择一种资源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错失另一种资源,因此选择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本质就

在于选择。

在微观经济学中讲的就是个体(包括家庭、企业和单个市场)如何选择的问题,例如企业扩大产量是通过提高技术还是增加要素投入量,消费者是购买普通商品还是高档商品呢?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家有钱了,是去消费还是投资呢?国家在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时候到底是先解决哪个问题呢?这些都说明在经济学中选择无处不在!

其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选择,比如,一个上班族是选择休假还是继续加班呢?家里来了多年未见的朋友,是在家里做饭吃还是到饭店就餐呢?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正如汉姆雷特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汉姆雷特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选择。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在面对众多的选择,有些时候我们真的是一筹莫展。

例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面临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读研的两难选择,以及在就业的时候是选择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读研是读名校的研究生还是一般高校的研究生等。

在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时,只有在学习有关经济学知识之后,利用经济学去分析每一种选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益或者我们会受到哪些损失,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促进我们进步。

1.3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唐玄宗登基之初,国家的实力远不如武则天时期繁荣与强盛,而且还出现了生产凋零、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许许多多的问题。于是唐玄宗便决定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经济,重振国威。

首先唐玄宗选拔了姚崇、宋琛等几个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宰相,而且大胆采纳他们的建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建议,这十条建议对玄宗前期的繁荣是功不可没的。其次,唐玄宗还对吏治进行了严厉整治,不仅使贪污腐败现象大为减少,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官员们的办事效率。最后,玄宗还集思广益,戒骄戒躁,不仅使社会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国库收入也大大增加,全国各地都呈现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繁荣景象,从而又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

然而在创造出好的局面以后,唐玄宗开始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整日沉迷于享乐之中,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励精图治的动力。在用人方面,也开始任用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为宰相,从而导致吏治混乱,政治黑暗。最出人意料的是唐玄宗不顾封建伦理,强行将自己貌若天仙的儿媳妇杨氏占为已有。众所周知,这个杨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杨贵妃不仅精通音律,而且能歌善舞,再加上可人的面貌,很快就赢得了玄宗的欢心。由于杨贵妃备受唐玄宗的宠爱,其家族成员杨国忠也因为这层裙带关系而平步青云,官拜唐朝宰相,位极人臣。只可惜杨国忠能力有限,好事不成,坏事有余,结果使本来就已经黑暗的朝廷变得更加昏暗。而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只管与杨贵妃玩乐,无心牵挂朝政,最终使得朝纲崩坏,引起一系列的麻烦。天宝十五年,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终于被激化了,影响最坏的当属安禄山的起兵造反了。由此爆发了持续很长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玄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一下子没有了主意,于是决定从长安出逃。在经过马嵬坡

的时候,部队杀害了大奸臣杨国忠,并逼迫楚楚动人的杨贵妃自缢。

“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唐玄宗不仅失去了一位旷世大美女,而且也使得唐朝走上了由盛而衰的道路。可见,唐玄宗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值得后人去借鉴。

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里,我们已经谈论了“经济学的本质就

在于选择”,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选择了一种资源时就需要放弃另一种资源。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得到了一些,却又失去了另外一些,正如古人所说的“有得必有失”,在这里就涉及经济学中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

在本节的故事里,唐玄宗一开始为了使国家繁荣而失去了享受玩乐的机会,这个时候对于唐玄宗来说,失去的享受玩乐就是他的机会成本;同样,后来的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与杨贵妃一起享乐之中,不问朝政,不理国事,终于导致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了衰落,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因“爱美人”而使江山衰落也是一种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资源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资源,在放弃资源中价值最大的那部分。当然机会成本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成本(会计成本)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会计成本是可以通过会计报表直接看出来的,是一种显性成本;机会成本则不能通过某种工具直接反映出来,是一种隐性成本。有的时候利用会计成本去计算利润是正的,但用机会成本去计算,就有可能是负数。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在核算收入的时候,通常不会将污染等因素考虑进去。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只要涉及选择就必然存在机会成本,因此机会成本会贯穿于整个经济学之中,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例如,消费者在选择是储蓄还是消费的时候,就存在为了储蓄即为了未来的消费,而不得不损害当期的消费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机会成本。

再比如,一个毕业的大学生如果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那么他在读研期间损失的工资收入也是一种机会成本。由此可见机会成本与我们如影随形。正是因为有了机会成本,才使得学习经济学变得更加有意义。如果不存在机会成本,那么无论怎么选择,我们也不会因为得到什么而失去什么。

古语有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就告诫我们在某些方面失去了,就会在另外一些方面有所得,这就是机会成本。在大学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成功恋爱了而沾沾自喜,也有人因为失恋而郁郁寡欢。但是千万别忘记,在成功恋爱之后,你曾经失去的学习机会,也有可能你因为没有恋爱而去好好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因为得到的东西可能是你放弃的结果,失去的时候又可能是你得到的开始。当你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机会成本”的时候,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心态,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1.4李斯的《谏逐客书》——效率

战国末年,群雄争霸,各国都急需人才,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取得胜利。不甘平庸的李斯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于是李斯师从荀子,苦练帝王之术,以期将来有所作为。李斯发愤图强,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学到一身本领。学有大成之后便拜别恩师荀卿,孤身一人来到秦国。{唐100}.

由于李斯博闻强识,到秦国后不久就被秦宰相吕不韦看中,遂举荐李斯

为官。虽然官职较小,但却能使李斯在秦国立脚,当然也有了和秦王接触的机会,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机会终于来了,他抓住时机对秦王进言:“大王圣明,现在的秦国是兵强马壮,六国都不是大王您的对手,您可以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完成千古未有之帝业。”秦王一听此话,很是高兴,于是就提拔了李斯。由于李斯提供给秦王统一六国一系列的做法很有成效,最后官拜客卿。就在李斯飞黄腾达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件事。

韩国因惧怕与秦交战,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去帮助秦国修建水渠——即后来的郑国渠,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修渠来牵制泰国,防止其进攻韩国。可惜没过多久,这个计划就露出了马脚。秦王当然十分气愤,再加上国内大臣的鼓动,说从外国来秦国的人都心怀鬼胎,于是秦王决定驱逐这些动机不纯的“外国人”。秦王在全国下逐客令,李斯来自楚国,被驱逐出去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

一心想建立功勋的李斯哪能就这样被遣回国啊,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写一封劝秦王不要下令逐客的谏,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大致内容是说:“今天秦国的强大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吸纳外国人才的缘故。举了几个最典型的例子:第一是秦孝公重用卫国人商鞅,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第二是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合纵抗秦的联盟,解除了他们对秦国的威胁”。《谏逐客书》打消了秦王逐客的想法,使得秦国继续重用外来人才,这些人才既有文臣也有武将,他们为泰国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李斯官拜宰相,完成了他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效率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词语,很多人都会说“办事要讲效率”,这个效率大概有两层意思:其一是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任务;其二是用较少的资源做出较多的成果。

在昭君出塞这个故事里我们指出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如何利用好稀缺资源便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只有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地发挥稀缺资源的功能,否则便是浪费了稀缺资源。为此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李斯也不例外。

在这个故事里,李斯也是一个做事很讲效率的人。

首先,他师从荀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帝王之术”,这说明李斯的学习是很有效率的。

其次,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秦国从刚刚站稳脚跟到官拜客卿,也没有花很长的时间,证明了他做事也很有效率。

最后,最为出色的莫过于他的《谏逐客书》,就是这篇文章打消了秦王逐客的念头,并使得秦王敢于继续任用外来人才,帮助秦国一统天下,也可以说李斯的这个做法很有效率。

著名的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第17版)中明确指出:“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1由此可见效率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学中,一般提到效率都是指配置效率。所谓配置效率,是指将投入一定量的要素按照一种特定的组合,达到一种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状态,否则就是资源配置无效率。一旦资源配置无效率,就意味着大量的资源被闲置或者被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篇四:《2016尔雅书法鉴赏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谁第一次将甲骨文从私藏变成文献公开的资料1.0分A、王懿荣B、刘鹗C、罗振玉D、王国维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2《九成宫》中记录了唐太宗发现了什么的故事1.0分A、

灵芝B、奇石C、醴泉D、祥云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3《书谱》是谁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1.0分A、王献之B、智永C、

孙过庭D、张旭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比较开阔的布局格式属于什么样的章法风格1.0分A、链珠式B、连绵式C、散点式D、乱世铺街式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5

行书繁荣的时期是1.0分A、唐B、宋C、五代D、魏晋南北朝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6行书在书写过程中将撇捺简化为什么{唐100}.1.0分A、短横

B、短竖C、挑画D、点画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7颜真卿曾拜谁为师1.0分A、欧阳询B、王羲之C、褚遂良

篇五:《公司理财作业(二)答案》

公司理财作业(二)答案

1、将在5年后收到8500美元。你计划以8.25%的利率将其进行投资,直到你有了12500美元。那麽你一共要等多少年?答案:8500*(1+0.0825)n=12500

得n介于4与5之间,用内差法,n=(1.4706/1.4864)+4=4.99年

5+4.99=9.99年所以大概一共要等10年。

2、假设你计划购买一辆价格为35000美元的新车,首期支付5000美元,余下的车款在今后10年内每年年末等额支付,年利率为13%,复利计算。每年支付多少?如果按月等额支付,每月应付多少?

答案:如果按照每年支付:35000-5000=30000元

查年金现值表,得系数为5.43315年金=30000/5.43315=5528.69元如果按照每个月支付:

现值为30000元,每个月的利率为0.13/12=0.0108

通过计算得到年金现值系数为67.08037年金=30000/67.08037=447.86元

3、假设有两家银行可向你提供贷款。一家银行的利率为12%,按月计息;另一家银行的利率为12.2%,按半年计息。哪家银行的利率条件更为有吸引力?对于第一家银行:

实际年利息=(1+0.12/12)12-1=12.68%对于第二家银行:

实际年利息=(1+0.122/2)2-1=12.57%相比较,第二家的实际年利率低,所以第二家的利率条件更有吸引力

4、计算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

有两只股票L和U,预计下一年景气情况和各种情况下两只股票的预计报酬率如下表:

经济情况和股票报酬率

状况发生时的经济发生报酬率状况概率股票L股票U

萧条0.50-20.00%30.00%景气0.5070.00%10.00%要求:(1)计算两只股票的期望报酬率和标准差;

(2)如果无风险利率为8%,则

两只股票的期望风险溢酬

各为多少?

(3)两只股票报酬率的标准差系数各为多少?

期望报酬率标准差

股票L股票U股票L股票U25.00%20.00%45.00%10.00%风险溢酬

股票L股票U

17.00%12.00%

标准差系数

股票L股票U

1.800.50

5、考虑有关两个证券的下列信息。哪一个的整体风险较大?哪一个的系统风险较大?哪一个的非系统风险较大?哪一个的风险溢酬较高?

标准差贝塔系数证券A40%0.50证券B20%1.50答:证券A的整体风险较大,但是它的系统风险却小很多。由于整体风险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和,所以证券A的非系统风险必定较大。最后,根据系统风险原理,尽管证券B的整体风险较小,但是它的风险溢酬和期望报酬率都较高。

6、假设无风险报酬率是4%,市场风险溢酬是8.6%,某一只股票的贝塔系数是

1.3.根据CAPM,这只股票的期望报酬率是多少?如果贝塔系数变为2.6,期望报酬率将变成多少?

答案:

无风险市场风

报酬率险溢酬

4%8.60%

4%8.60%

7、Mullineaux公司1年前发行了11年期,票面利率为8.25%的债券。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假如这些债券的要求收益率是7.10%,面值1000元,那么债券的当前价格是多少?

答案:1081.35元{唐100}.

8、Taza公司预期在今后4年支付如下的股利:12、10、6和2元。此后,公司保证永远保持6%的股利增长率。假如股票的要求收益率是16%,股票的当前价格是多少?答案:34.43元贝塔期望报系数酬率1.315.18%2.626.36%

篇六:《西游记练习答案》

初一语文课课练编号:

课题名著阅读《西游记》命题做题审核

3..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_,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

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唐100}.

4.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

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5.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金身罗汉。

6.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

部天龙广力菩萨。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7.《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8.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9.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

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10.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白骨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

11..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玉华洲天竺国

12.小说除塑造唐僧师徒四个形象外,还写到许多神仙,

请列举四个: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菩提祖师太白金星镇元大仙

13..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九齿钉耙禅杖

14.《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最大的障碍是牛魔王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是:火云洞主

红孩儿三昧真火的考验,牛魔王之妻芭蕉扇刁难。

15.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

二、简答题。

1.分别简述孙悟空、唐僧、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无所畏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桀骜不驯、敢做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

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无所畏惧;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唐僧: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