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450字
详细内容
按要求填空: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哪一句?
2、、《口技》中描写宾客听到失火时的反应是:
3、、《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
4、《竹里馆》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的是: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
5、《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
是:
6、《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
人的一句是:
7、《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
诗:
8、《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9、《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10、《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11、《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的是:
12、《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是:
1、《木兰诗》选自宋代主编的《》,它与汉乐府民歌
《》并称为“”。
2、表现木兰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3、表明军情紧急,而木兰连夜赶往战场的急切心情的句子是,。
4、表现出北方寒冷的天气和恶劣的环境的句子是,。
5、结尾句暗含一个成语是,含义是。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的是修辞方法。
翻译过来:。
1、马上相逢无纸笔,。2、,上有黄鹂深树鸣。
3、春潮带雨晚来急,。4、,崔九堂前几度闻。
5、,各领风骚数百年。
6、赵师秀善用严整的对偶表现景色的优美,并富有时令贺地方特
色:,。
7、赵翼在《论诗》中主张诗人创作时应该求创新,使每个朝代都应该有自
己的诗人:,。
8、《江南逢李龟年》中极言过去之盛的句子是:,。
9、《江南逢李龟年》中面对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地句子是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2)3)
4)()5)
三、解释加点的词。
1口技者()2、施八尺屏障()3备()4、会宾客大宴()5()6、夫叱大儿声()7()8人有百手()9()10、奋袖出臂().11闻屏障()12、其夫呓语()四、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fz173._文言文450字。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五、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
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
单地答:幸福。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
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
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
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
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
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
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3.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
意?(2分)
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
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
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8.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
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
的追求与向往。
B.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
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
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
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
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
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
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
4.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2分)
发现桃花源
—→—→(14.访问(探访)桃花源离开(辞别)桃花源15)
《三峡》
2009湖北枣阳市
(二)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2—16题(1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或王命急宣②良多趣味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清荣峻茂”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分)
答:
15、郦道元为什么会发出“良多趣味”的感慨?(2分)
答:.fz173._文言文450字。
1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5、(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每空一分,意思对即得分)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
季:②春
冬:
③秋
季: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③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④传说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⑤传递,传送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文字记载
传其事以为官戒《种树郭橐驼传》
⑦注释或解释经传的文字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⑧传记
苏武传《苏武传》
54、垂
①垂挂,垂下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促织》
②流传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诸子喻山水》
③临近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垂老别》
④垂衣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55、次
①临时驻扎和住宿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秦晋崤之战》
②次序,按顺序排列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
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
③第二,其次
凡用兵之法……全军未为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谋攻》
④造次:仓猝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七则》
⑤次第:情形、光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56、刺
①扎,用尖利的东西刺
引佩刀自刺《苏武传》
②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
通刺倪宽(倪宽:人名),结胶膝之交《论衡》
57、促
①催促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种树郭橐驼传》
②迫,近
省览周环,慰同促膝《答晋安王书》
③紧、迫
分3个,1为文言文课文,2为课文,3为文言文字词解释。
文言文字词解释——如:鄙,边邑;损害。行李,出使的人。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封,疆界。阙,侵损,消减。与,结交,亲附。谔,请。略,掠夺,夺取。椹~~,刺。陵,侵犯,欺辱。忤,逆。濡,浸湿、沾湿。比,并、列。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陛,殿前的台阶。假借,宽容、原谅。废,倒
下。引,举起。劫,强迫,威逼。.fz173._文言文450字。
文言文字词解释越多越好!(当然也要实用!)
,
我把它存在了QQ邮箱上1021960113的密码是你的账号一天后就改密码!
20、彼
①指示代词,那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前赤壁赋》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②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
③别人,对方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1、逼
①接近,迫近
细赡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
②强迫,威胁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2、辟
①开,打开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
②开垦,开辟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梅馆记》
③同“避”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秦晋崤之战》
23、蔽
①遮住,遮掩,掩护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②掩饰,隐藏,蒙蔽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24、毕
①完,完成,结束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项脊轩志》
六王毕,四海一(此处为完结,指为秦所灭)《阿房宫赋》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左忠毅公逸事》
②使……结束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全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25、便
①有利,便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沦》
②(piáan)能说会道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就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合适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6、遍
①到处,普遍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②全,全部
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训俭示康》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诸子喻山水》
27、表
①外,与“里”相对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怀古》
②表明,表白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寸心《在狱咏蝉》
③给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④标记,作标记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察今》
28、并
①合并,吞并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沦》
②并行,并列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③一起,都,一并
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促织》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④并且
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促织》
29、伯
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晋侯秦伯田郑《左传?僖公二十年》
③古代一方的首领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④同“霸”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30、薄
①微薄,薄弱
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②迫近,逼近,靠近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③轻视,看不起
不薄今人爱占人《戏为六绝》
④(土地)贫瘠
薄田五十顷《三国志?诸葛亮传》
⑤与“厚”相对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曼》
○6浅薄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31、泊
①停船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②恬静,淡泊
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32、博
①宽广,广博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②换取,讨取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织》
33、步
①行走,步行(专指不借车马徒步行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秦晋崤之战》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②脚步,步伐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
③举足两次为一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阿房宫赋》
34、栽
①裁衣服,剪裁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同“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③裁决
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35、苍
①深绿色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前赤壁赋》
②灰白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36、操
①拿着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②从事,担任
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③掌握,控制,操作
津人操舟若神《列子?黄帝》
④操守,品德
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
37、草
①草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
②在草间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③初稿.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④结草:报恩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38、策
①计策,策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归而求救国之策《〈指南录〉后序》
②竹制的马鞭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③拄着拐杖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39、曾
①曾经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训俭示康》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②竟,竟然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前赤壁赋》
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此儿当及其曾祖《晋书》
40、差
①差别
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差错,错误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
③稍微地,比较地
吴公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
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
41、尝
①品尝
尝之而甘于口《荀子?荣辱》
②试探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权术?心术》
③副词,曾经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42、长
①长(与“短”相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
方首长胫《促织》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
②擅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二章》
③长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