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严经》中的莲华藏世界
详细内容
' 摘要:莲华藏世界是《华严经》所构造的毗卢遮那佛居住和教化的净土世界,构成此世界的基本单位有风轮、香水海、世界种、二十重世界等,此世界的空间结构极为广大庄严,而其时间尺度相应地极为长久。作为佛教所塑造的净土世界中最高层次的净土观,此莲华藏世界说对后世亦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净土世界莲华藏世界华严经毗卢遮那佛和平网佛教新闻宗教资讯 人类所居住的现实世界,在佛教看来是一个苦世界,是一个被烦恼污秽所污染的世界。佛教否定了现实世界,必然会塑造一个神圣者的世界来使得现实世界的人获得救赎。这样的一个世界就是佛教所谓的“净土”,这个净土世界是指佛所居住的世界。对于净土世界的塑造是佛教吸引信徒的重要方式,我们所熟知的西方极乐世界便是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净土。在佛教所塑造的净土世界中,有一个净土世界是想了解佛教神圣者世界的人们所不能忽视的,这个净土世界就是《华严经》中所塑造的莲华藏世界。 莲华藏世界,即从莲花出生之世界,或指含藏于莲花之中的功德无量、广大庄严世界,又作莲华国。又作华藏庄严严具世界海、妙华布地胎藏庄严世界、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华藏世界海、华藏世界、华藏界、十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十莲华藏世界、十华藏。此世界是毗卢遮那如来于过去发愿修菩萨行时所成就的清净庄严世界,即有关十佛教化的境界。其庄严及构造,在唐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华严经》卷八、卷九、卷十之《华藏世界品》中有详细记载,本文对莲华藏世界的分析即是以译本为主要依据。 一、莲华藏世界的时空结构体系 1.空间结构 莲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历经无数菩萨行而成就的广大功德庄严,其底层有十重微尘数(即无数)风轮,十重微尘数风轮之上为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莲华,称为“种种光明蕊香幢”。其中之世界即为莲华藏世界。十重微尘数风轮从下至上依次为:平等住、出生种种宝庄严、宝威德、平等焰、种种普庄严、普清净、声遍十方、一切宝光明、速疾普持、种种宫殿游行、殊胜威光藏。① 莲华藏世界中,周围有金刚轮山围绕,其内部即是大地,大地中有不可说微尘数香水海,一一香水海中亦各有不可说微尘数世界种(即世界大集团),一一世界种中亦有不可说微尘数世界,其形状各皆不同。最中央的香水海名“无边妙华光”,从其海中出大莲华,名为“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华之上有一世界种,其名“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其中有二十重不可说微尘数的世界布列于其间。其最下第一重世界,称为最胜光明遍照,一佛刹微尘数之世界周匝围绕,其中住有净眼离垢灯佛。其次,在上方过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二佛刹微尘数之世界周匝围绕,中住师子光胜照佛。如此,次第上方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普照光、种种光明华庄严、普放妙华光、净妙光明、众华焰庄严、出生威力地、出妙音声、金刚幢、恒出现帝青宝光明、光明照耀诸世界,从三佛刹至十二佛刹微尘数世界各各周匝围绕,其中亦各住一佛。次第更向其上方过微尘数之世界名娑婆,此世界以金刚庄严为际,由种种色得风轮所持,莲华网住,其形状周圆,以空居天宫庄严之具而覆其上,十三佛刹微尘数之世界周匝围绕,中住毗卢遮那佛,即是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又此上方有世界名寂静离尘光、众妙光明灯、清净光遍照、宝庄严藏、离尘、清净光普照及妙宝焰诸世界,从十四佛刹乃至二十佛刹微尘数之世界周匝围绕,其中各住一佛。现将“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上之世界名称及佛号如下列出: 第二十重妙宝焰佛号福德相光明 第十九重清净光普照佛号普照法界虚空光 第十八重离尘佛号佛号方便最胜幢 第十七重宝庄严藏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 第十六重清净光遍照佛号清净日功德眼 第十五重众妙光明灯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 第十四重寂静离尘光佛号遍法界胜音 第十三重娑婆佛号�卢遮那如来世尊 第十二重光明照耀佛号超释梵 第十一重恒出现帝青宝光明佛号无量功德法 第十重金刚幢佛号一切法海最胜王 第九重出妙音声佛号清净月光明相无能摧伏 第八重出生威力地佛号广大名称智海幢 第七重众华焰庄严佛号欢喜海功德名称自在光 第六重净妙光明佛号普光自在幢 第五重普放妙华光佛号为香光喜力海 第四重种种光明华庄严佛号金刚光明无量精进力善出现 第三重一切宝庄严普照光佛号净光智胜幢 第二重种种香莲华妙庄严佛号师子光胜照 第一重最胜光遍照佛号净眼离垢灯 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华 无边妙华光香水海 另外,此中央香水海之东、南、西、北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上、下十方各亦有一香水海,从其中出大莲华,莲华之上亦有如上述二十重世界种,又此十方十个世界种周围,各亦有十方十个二十重世界种,周匝围绕,加上中央世界种合计分布有111个世界种。正如八十华严中所说:“诸佛子!如是十不可说佛�微尘数香水海中,有十不可说佛�微尘数世界种,皆依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庄严莲华住,各各庄严际无有间断,各各放宝色光明,各各光明云而覆其上,各各庄严具,各各劫差别,各各佛出现,各各演法海,各各众生遍充满,各各十方普趣入,各各一切佛神力所加持。此一一世界种中,一切世界依种种庄严住,递相接连,成世界网;于华藏庄严世界海,种种差别,周遍建立。”②又《佛祖统纪》三十一卷上说:“上极宝焰,下彻风轮,此华严所明一世界种,竖高则且约二十重,周围则略得十一数,复由此数随方各十,则总之为百十一,如天帝珠网分布而住”。③“宝焰”即是指二十重世界中最上面的“妙宝焰”世界,“风轮”则是指上述十重风轮。“此华严所明一世界种”即是名为“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的世界种,莲华藏世界以此世界种为中心,共111个世界种罗列成如网的围罩,而构成世界网,各皆以众宝庄严,佛则出现于其中,众生亦充满其间。可见此莲华藏世界构造之庄严,及其广大无边。 总的来说,《华严经》构造莲华藏世界先以“风轮”为单位,物质世界之所以成立的四轮之一,莲华藏世界即位于十重风轮之上。其次是“香水海”,即充满香水的大海,即是成立物质世界中的“水轮”,生出莲华藏世界的大莲华即在此香水海中。接着是“世界种”,即是世界大集团,位于莲华藏世界中被金刚轮山围绕的大地之中的无数“香水海”。最后是“二十重世界”,即布列于“世界种”上的微尘数世界。而我们所生活的娑婆世界,就是莲华藏世界111个世界种中其中一个之上的“二十重世界”中的第十三重世界。莲华藏世界,这个不可思议的无限世界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是它不杂乱,它是有秩序的。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卢舍那佛品第二之三〉上这样说:法界不可坏,莲华世界海,离垢广庄严,安住于虚空。此世界海中,�性难思议,善住不杂乱,各各悉自在。④之所以莲华藏世界无限大而不杂乱,是因为它是由卢舍那佛⑤法身统一起来的,这个世界是和卢舍那佛法身同等的,莲华藏世界可以说是卢舍那佛的“法界身”。⑥ 2.时间尺度 唐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5〈31寿量品〉有这样的记载: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为一日一夜;妙光明世界一劫,于难超过世界法光明莲华开敷佛�为一日一夜;难超过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⑦“劫”泛指极长的时间,在印度,通常以之为梵天的一日,即人间的四亿三千二百万年。《华严经》以“娑婆世界”,即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现实世界为一劫,此一劫是极乐世界的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中的一劫是袈裟幢世界的一日一夜。如是经过百万阿僧�世界的类推,最后世界的一劫,只是莲华藏世界的一日一夜。经过这样的类推,莲华藏世界的一日一夜究竟有多长,已经超出人们的认知范围了,到达一种不可思议的时间尺度。莲华藏世界这样的时间尺度如同莲华藏世界的空间结构一样,其长久、广大让人不可思量,只有让人不可思量的世界体系才是最吸引人的净土世界。 二、最高层次的净土观 净土与佛身是相关的,佛陀观低劣则净土观就低劣,佛陀观若高妙则净土观亦随之高妙。如把释迦身看成为八十岁的父母生身,则其土就是阎浮提秽土。若把佛陀看成是永远真实的存在、等同于法性的法身,则其土是超过三界的灵山净土。⑧在佛教佛身观的历史上,小乘佛教认为佛身有生身和法身两种,即肉身灭、法身不灭,此处的生身指的是释迦牟尼的肉身,法身指的是佛陀所说教法和所制律仪。大乘佛教对佛身理论作进一步发挥,指出当年成佛的释迦牟尼只不过是“从本垂迹”倒驾慈航的应化之身,他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这带有否定人间佛陀现实性的趋向,在大乘经典中以《法华论》中的法身、报身、应身之三身说比较通行。法身指我空真如、法空真如所显之法性。报身指佛陀的智慧和悲愿以及辐德庄严所成之身。应身,即应物现身,指佛为普度众生随三界六道之不同状况和需要而显现之身,也指2500年前诞生印度、化导人间、80岁入灭的释迦牟尼。由此可知佛身是经过生身观、报身观,进而由报身观发展到法身观,佛教复杂的净土观大体上是从这个途径发展起来的。《华严经》佛身观的创新在于集中把“三身说”中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法身”限定在毗卢遮那佛这样一个具体的佛身,从而把“法身”、“报身”、“应身”统一起来,使其具有三位一体的特性。正是毗卢遮那佛这一特性,其所居住和教化的净土世界在佛教所塑造的净土世界中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佛教历来所塑造的净土世界中最为熟知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得益于净土宗的传播。华严宗的建立使得《华严经》广为流传,而其所塑造的净土世界即莲华藏世界也随之而流传开来。由于华严宗教义的深奥难解,其信仰者大多是社会中具有一定知识素养和社会财富的中上层人士,故而不像简单通俗的净土宗那样传播广泛。《华严经》中的净土世界在佛教塑造净土世界的历史上虽说不是最广为人知、最有影响力的净土世界,却是最为完善和广大的净土世界。在《法华经》中灵鹫山为佛永远住处,《维摩经》则把一大千世界作为净土,仅对一处,一世界指示为净土;而莲华藏世界广大庄严、包摄十方,净、秽二土全收,总以全宇宙为毗卢遮那如来净土,其所到达之处,真是无所不至。毗卢遮那的净土世界可以说是佛教净土观的最高层次。 真谛译世亲《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说:“世间世界,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净土为依何法?论曰:无量功德聚所庄严大莲花王,为依止。释曰:以大莲花王,譬大乘所显法界真如,莲华虽在泥水之中,不为泥水所污。譬法界真如虽在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污。(中略)复次,如来愿力所感宝莲华,于诸华中最大最胜,故名王。无量色相等功德聚所庄严,能为净土作依止。”⑨法藏的《华严经探玄记》三引此文而说:“华藏之名,因此立也。(中略)藏是含摄义、出生义、具德义。此中通论有二义:一由此土内含摄一切人法等诸法门故,二含摄一切诸余刹故。”⑩澄观的《华严经疏》卷八曰:“莲华含子之处,目之曰藏。今刹种及刹,为大莲华之所含藏,故云莲华藏”。11由此可知,莲华藏世界包含了种种佛刹净土以及各种佛法,莲华藏世界可以说是诸佛报土的通名。 莲华藏世界作为佛教最高的净土观,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华严经》所塑造的净土世界――莲华藏世界在佛教界成为一种典型,凡其后之佛教典籍欲塑造净土世界或求解脱于一境界,在各种选择中,莲华藏世界是作为欲选择寻求最为庄严广大、最为完善、最为神秘的净土世界,在这种选择中,后世佛教典籍都是引用《华严经》中莲华藏世界,没有哪部典籍能超越《华严经》。一向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的净土宗,是佛教中宣传净土世界最为得力的宗派,莲华藏世界之说兴起以后,净土宗根据世亲的《净土论》,把阿弥陀佛之极乐世界说成是莲华藏世界。而作为大乘佛教晚期最为流行的密教对莲华藏世界之说很是注重,把《大日经》中所说的胎藏界,《密严经》中所说的密严国,说成是大日如来的莲华藏世界。 三、结语 净土世界是佛教作为救赎世俗世界所塑造的目的地,对于信徒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人生目的。没有净土世界的塑造就没有佛教在中国长足的发展,以往生净土为目的的佛教宗派――净土宗在中国的长远发展足以说明净土世界的重要性。 华严宗之宗旨在于无尽缘起、圆融无碍的义理,关于净土指塑造,华严思想将各种净土兼容并包形成与其思想主旨相对应的圆融无碍的莲华藏净土世界。此莲华藏世界之外围构造为,由十重微尘数风轮所持香水海中的大莲华。其内部构造为,金刚轮山围绕的陆地上有无数香水海,其中分布着111个世界种,每一世界种中又有二十重世界,每一世界中住着一佛。如此广大庄严的莲华藏世界是由法身佛毗卢遮那主领的,此净土世界融合了佛教历来的各种净土世界,是佛教最高层次的净土观。以往生西方净土为目的的净土宗以及后期佛教主导宗派密宗都借用莲华藏世界为自己的宗派服务,可见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