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言警句素材>关于知音的成语

关于知音的成语

详细内容

篇一:《知己,知音的故事和名言。》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诗词:

《杜少府之任蜀洲》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唐:贾岛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玉节珠幢出翰林。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典故:

莫逆之交、莫逆于心:《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患难之交: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唐朝柳宗元考取进士后经王叔文推荐,升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司马。后来转任柳州刺史。他的好友刘禹锡迁擂州刺史,擂州是蛮夷作乱的地方,为了让刘禹锡照顾家庭,就上书申请与刘禹锡换位。

回答者:羽毛和翅膀-状元十四级5-1112:54

《列子·汤问》记载了春秋战国时的一段流传千古的知已佳话: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善听,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皆能从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俞伯牙为此感叹:“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后来:钟子期因打柴不幸滚落山崖身亡。子期逝去,伯牙断琴以谢知音。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而乐为知己者奏。为此:岳飞喟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1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回首三十余载,坎坷曲折曾经。千辛万苦度人生。南窗人不寐,秋夜独沉吟。写就诗文无数,读来满纸真情。从来难觅是知音。今宵离别后,何日再追寻。--《临江仙》樊南

*注1: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庄子和惠子

提起惠子大家都不陌生,他就是《逍遥游》里被庄子嘲笑“有蓬之心”的惠施,惠子名家学派著名学者,“惠子多方,其书五车”,藕们今天“学富五车”的成语,典出于此。惠子常常和庄子辩论,多半是居于下风。据说惠子热心用世,曾为梁相,怀疑庄子想取而代之,被庄子比喻好吃腐鼠的鸱枭。好像庄子对惠子非常不屑,其实不然,他们是惺惺相惜,相互爱重的朋友。惠子先庄子而逝,庄子过其墓,悲不自胜,讲了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他们的友谊,那就是匠石运斤成风、削去郢人鼻端上的白垩的故事。“运斤成风”现在用来比喻技巧的娴熟。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下文。后来,宋元君想叫匠石再示范一次,此时郢人已死,匠石说:“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讲完这个故事,庄子沉痛的说:“自夫子(指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这个寓言感慨之深,非藕浅薄言辞所能尽释。有过惠子这样的朋友,庄子才能对朋友之间的关系有那样贴切的形容,原话引用:

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他们是朋友!

2、伯牙和子期

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伯牙善琴,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后来的人们根据想象,加上一个戏剧性的情节。据说伯牙专程探访子期,子期已死,他悲痛遗憾,不能自已,发之于琴,在子期墓前弹响,围观的男女老少,尽皆嘻笑。伯牙好不奇怪,说藕这样的悲情倾注于琴声之中,你们为什么笑?大家回答他说,我们觉得好听,高兴得发笑,伯牙愤而摔琴。唉,除了那个人,其余的批评、讨论,甚至赞赏,都不能得其三味,斯人已去,满世无其知者,鼓琴何益?

高山流水,千古知音——他们是朋友!

3、管仲和鲍叔

管鲍贫贱之交,两人一起做买卖,管仲不客气的拿大头,鲍叔不觉得他贪,因为知道管仲比自己穷。管仲在战场上当逃兵,鲍叔不认为他怯懦,因为知道他有老母在堂。管仲辅佐公子纠,成了阶下之囚,鲍叔辅佐公子小白,是为齐桓公。鲍叔极力举荐,管仲以此当上齐国国相,地位比鲍叔高,鲍叔并不介怀。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理解包容,相互成全——他们是朋友!

1《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2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3.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荆轲入秦之时,他和荆轲斗酒,在易水之宾为他击筑送行。荆轲死了之后,他隐姓埋名,藏在宋子县一个富人的家里当帮佣。

有一次,他家主人宴客,酒酣时有客人击筑助兴。高渐离听到筑乐,勾起了无线心思,高渐离像其他的仆人评论演奏者技艺的长短。此时后来被他的主人听到之后,於是令他表演一番。

高渐离技惊四座,不多久,远近的人都知道宋子县有这麼一位音乐大师,消息传到了秦始皇那里,於是秦始皇传他进宫表演。高渐离依然答应了。但是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於是让人弄瞎他的双眼,从此放心让他击筑。

高渐离的筑,是乐器,也是武器。高渐离在筑的中空灌铅,使筑既是乐器又成为武器。在秦王听击筑著迷不留意时,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高渐离也没有成功而以身殉。

4.战国时北方有名为羊角衰和左伯桃的两位贤人,二人结义奔楚。谁知他们长途跋涉走到二峰山前时,正是风雪隆冬,不仅衣衫单薄,且随身干粮也只够一人食用了。在此时刻,左伯桃为了不使两人都死于冻饿,所以寻机自尽殉义,而将衣着干粮全部留给了羊角衰一人,并留言鼓励羊角衰以大事为重,赶快去投奔楚国,一旦壮志得酬,再回来安葬他的尸体也不算迟。羊角衰为左伯桃的为他而死至为悲痛。后来他果真在楚国得到了重用,功成名就之际,羊角衰交未忘记左伯桃的

赠衣留食之情,他不但返回二峰山隆重地安葬了结义兄弟,而且最后也自尽在了左伯桃的墓前,以作同生共死,长相厮守。

回答人的补充2009-07-2919:01

还有:丁乘鹤叶生

出自聊斋志异:《叶生》

淮阳有个姓叶的书生,文章词赋在当地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但叶生时运不好,每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淮阳来了个新知县丁乘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这位知县不仅接见他,而且让他住在县衙内继续研读诗书,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县里预试时,丁知县在考官面前赞扬叶生,于是叶生夺得乡试第一名。丁知县对叶生抱有更大的希望。正式考试结束以后,他将叶生的试卷拿出来审阅,边打拍子边赞赏。谁知,叶生依然时运不济。公榜后,叶生又一次落榜。叶生很沮丧地回到家,觉得愧对父母和知已,于是,形容日渐消瘦,神情也变得痴呆,像个木头人。丁知县听说后,赶忙安慰他.本来约好去京城面试,结果叶生生病死掉了,但是他的魂竟然跟着丁乘鹤去了,教他的儿子,使他取得功名,直到最会返家才知道自己已经死掉。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丝蝇迹,吐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篇二:《关于知己和知音》

关于知己和知音

什么是知己?什么是知音?这两个词汇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它的含义有多深,历来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弄不清知己和知音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是近义词,还是完全不同的词汇。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知己,还是有知音。所以,一直没有认真思考过它们的真正含义。

我刚参加工作时,那时只有十多岁,对生活的理解还是茫然的。那时的生活状况不象现在,周围有很多的娱乐场所,和很多可以打发时光的东东。那时,没有电脑,电视也没有普及。我和很多人一样,空闲时,和性格相投的人在一起,也就是谈谈文学,说说理想。现在想起来,那时,并没有多少书可以看,谈文学,也只是说点自己的爱好,而那时的所谓理想,也是很幼稚的。

一天,大家聚在一起,正侃得兴起,有人提议去喝酒,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响应。那时,没有象现在这样多的豪华酒楼,大家在一个小饭店里,炒上几个小菜,叫上一瓶白酒,就这样喝上了。

大家都没有醉过的感受,开始时,谁都把自己看成是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慢慢地,有人感觉酒力不支,不能喝了。这时,喝得兴起者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干了,就是知己。这也许就是我对知己的最初认识。

我知道,无论多小的酒杯,那千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我来说,那是一个天文数字。从我第一次喝酒时,我就知道,我喝不下千杯,我没有那样大的酒量。所以,知己对我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东。

后来,我从“金龟换酒”的成语中,知道了李白和贺知章交往的一段趣事。某天,李白去找朋友贺知章。很不巧,那几天贺先生银根紧缩,一时慌了手脚,酒仙驾到,岂能无钱买酒?情急之中,解下腰间的饰物----金龟。命书童典当了,换得几坛美酒回来。

我从有关资料中知道,贺先生的那个金龟,不但好看好玩,且很值钱。这在当时社会里,是一种“官饰”,是拥有者当时的官衔和身份的象征。然而,为了让朋友李白一乐,不惜解下“官饰”去换取诗人虚无缥缈无用处的几句诗歌。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今天的语言来形容,可谓是知心朋友。

两千年来相传的知音传说,是很多人知道的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伯牙认为,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够象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韵了。后来,人们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当人生的轨迹延伸了大半以后,我有了自己的经历,我也阅人无数。我对知己和知音,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浏览过《列子。汤问》和《吕氏春秋。本味》,思忖着知音这个词汇的份量,常常想得心旷神怡。

我认为,知己,应该是对自己最了解的人,是能够看得穿自己灵魂和所有动机的人;他们能互相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他们是彼此心照不宣,彼此了解,彼此付出,彼此珍惜,以心尽可能悦,以心相伴的人;他是一个与你在精神上独立,灵魂上平等,并能够达到深刻共鸣的知心人;知己或知音,他们没有相互间的占有欲望,只有默默的奉献自己,他们是彼此的牵肠挂肚,心领神会。

我很神往古代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我一直认为,神往和渴求这种充满了崇高友情的知己或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我很希望知己在左,知音在右的感受。但我知道,知己是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经过岁月的磨练,经过风雨的考验,才能成为知己或知音的。知己是需要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沟通,那是心灵的一种默契,是友谊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知己,是不可能用酒杯量得出来的。

只要你细心地寻找,你就会发现,知己或知音,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善待别人,知己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篇三:《关于莲的成语》

关于莲的成语:

1、舌灿莲花

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2、藕断丝连

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又可写作「藕断丝牵」。

3、出淤泥而不染

形容从恶劣的环境中出身,或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却没有受到坏的影响。

4、步步莲花

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美妙。

5、移步生莲

相传齐国时期,齐王有个宠妃叫潘妃,齐王为她铺了一条用金子雕刻的莲花路,潘妃走过后莲花熠熠生辉,故有此说。

关于莲的诗歌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关于莲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

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荷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莲蓬结籽———心连心

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关于莲的故事

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印度教〗

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陆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

关于莲的对联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唐·岑参

人才出于贫寒家庭,莲花开在死水池中。★蒙古

来就来,那有望着望花开;只有划船向莲走,那有莲花跟船来。★广西情歌

步步生莲花

鸾凤和鸣莲花并蒂----螽斯叶瑞玉树连枝

莲花开并蒂----当带结同心

沼上莲花舒并蒂----庭中荔子缀连枝

水中莲花朵朵美----梁上燕子双双欢

胸中具成竹----舌底翻莲花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现佛前身

向晓红莲开并蒂----朝阳采风喜双飞

双飞黄鹂鸣翠柳----并蒂红莲映碧波

碧沼红莲开并蒂----芸窗学友结同心

对对莲开映碧水----双双蝶舞乘东风

采莲君子新求偶----咏雪佳人夙缔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