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母亲节>散文:伪装下的坚强…

散文:伪装下的坚强…

详细内容

第一篇:《伪装的坚强》

我好傻好傻

一直在等你是说爱我

可是你却说我好虚伪

你听见了吗

那时候有一个东西碎了

也许吧

你并没有听见

但是我察觉了

那个碎掉的东西是心

一颗爱你而至执著的心

心碎了

并没有肉体上的痛

只是觉得丢了什么

好像难以呼吸

我笑着转身离去

那一刻

我觉得我就是个傻子

好傻的傻子

好爱你的傻子

这个傻子

自以为很了不起

一定会得到你的爱

可是结果没有傻子想象的那样你对傻子说你好虚伪傻子转身离去不是傻子虚伪而是她一直不想让你看见她的泪没有为什么就像爱你一样没有为什么可是傻子做得你都不知道你从来不会在乎那个傻子也不想去懂那个傻子你知道吗傻子好脆弱的可是傻子偏爱在你面前装坚强因为她觉得如果她坚强才可以爱你你知道吗傻子那天哭了多少回你怎么会知道呢你一定在和你喜欢的人嬉戏

你怎么会知道有个傻子为你哭得痛彻心扉你怎么会知道有个傻子在你家门口等了你一整夜你说这个傻子做的会有收获吗不不会尽管傻子知道你不会爱但是还要继续你很好奇是不是因为傻子爱你你不爱她这就是爱荒唐的好笑爱就是这样傻子想告诉你她并不是很坚强一切就象你说的那样虚伪所以才是伪装的坚强

第二篇:《2015年精典散文阅读训练》

2011年中考语文备考之抒情哲理类散文阅读卷

(一)风中那棵树

关瑞①一场风,在远处暗涌。

②阳光还没有被彻底撕碎。树影落在墙上,单薄,惊恐。树预感到了自己将被阴谋覆盖。也许会被吞噬,也许会被摧毁。

③其实,树一辈子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风打交道,它什么样的风没有见过呢?,树在风中尝尽了世态的炎凉,树在风中也遍悟了温暖与苦难。树已经经历了无数场各式各样的风,除了偶尔的呻吟和怒吼,它更多时候是沉默。...树知道,风终究会过去,就像曾经的那些有惊无险,那些悲苦与磨难。树看不见自己的明天,但是树会把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当作一生的慰籍,当作在下一场风里坚强挺过的理由。就这样,树在树的年轮里,一圈一圈,安然无恙。

④那棵树长在院外的水沟边上。在我出生之前,树好像就长在那里。我被母亲抱着第一次走出院门,我还不知道它就是树,只是一片清凉的阴影落在我脸上,它沙沙地低吟,这是我的最初印象。在后来的渐渐清晰的记忆里,它在春天发出新的叶片,又在初冬凋零。树干越来越粗,枝条越来越密,像正在成长着的我。继续翻动记忆,我爬上树逃过鸟窝,在树干上刻过歪歪扭扭的名字,在树下啃过母亲煮熟的香甜的玉米,背过“三山夹两沟”和太平天国,不论我干什么,树都沉默..,它收藏了我所有的经历和秘密。当然,它也收藏了别人的经历和秘密,比如父亲戴上“右派”帽子后的压抑和苦闷,母亲不堪生活重负的暗自哭泣。树没有泄露过任何人的秘密。对于树的好感,使我为它感到担忧。

⑤风终于赶来了。整个世界都在风里动摇。树也不例外。阳光被风彻底撕碎,它们来不及落地,也来不及生根,就被一轰而散。屋檐上漫过的枯草和泥土纷纷起飞,一片瓦掉下来,院门紧闭,门闩发出生涩的声音。隔着窗户和院墙,我看见树孤立无助的目光。那目光,飘忽,惊恐,甚至绝望。我却无能为力。⑥树坚持着,像多年前外婆临终时最后的那口气,要一直坚持到千里之外的大儿子回来。但是,树和外婆最终都没能如愿以偿。外婆的大儿子赶回来,看到的是一堆新土。树断了,只剩下一截树桩,顶部被劈出一些刀尖一样的冷光,直刺天空。树彻底绝望了。其实在很多时候,绝望不一定就是坏事。绝望之后的树无牵无挂,无欲无念,不再害怕,不再抗争。

⑦这场风直到次日傍晚才收住。我们走出院门,围在树下,惋惜,怀念,心有余悸。母亲从井里打来一桶水,浇在它下面。水很快就渗入泥土。父亲抽棵烟,说来年开春,把它挖掉再种一棵树吧。

⑧来年如期开春了。莺飞蝶舞,阳光明媚。我推开院门,刹那间,几缕新绿扑过来。我躲闪不及,慌乱中目光被绿牵引,最终凝固在那棵树上(准确地说,是树桩)。{散文:伪装下的坚强…}.

它在它的劈裂的顶端,居然重新抽出嫩条,坚挺着的,垂落着的,一条条新绿就那么

出乎意料地抽出来。嫩条上已经挂满叶片,细小,柔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抚摸树干,我想起那场梦魇般令人窒息的大风,想起风中艰难挺立无助无望的树。⑨现在,它依旧是沉默..

着,看起来比去年更加苍老。其实,沉默,或者苍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生命没有在那场风中结束。它的根依旧活着,它的血液依旧流动着。因为根,因为爱,它终于死而复生,终于在伤口处发出了新芽。它将延续它的生命,繁衍它的生命,在一个个明天转眼变成今天之后。1.从全文看,“我”对“那棵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答:(1)树收藏了我的经历和秘密,我对树充满了好感,为树即将经历磨难感到担忧。(2)看到树在风中孤立无助,“我”却无能为力,感到内疚。(3)看到断了的树,我感到惋惜,充满怀念之情。(4)断树抽出新绿,死而复生,它身上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产生敬意,深受感动。(每点1分)2.文章第四段写我“翻动记忆”,有什么作用?(4分)答:第四段写我“翻动记忆”,交代了树的“部分历史”,表明树见证了我的成长,收藏了我的经历和秘密,也收藏了父亲、母亲的秘密。(1分)既突出了树的“沉默”、不事张扬的坚强品格,(1分)也表明了那棵树与我们的感情深厚,为下文我为树担忧、惋惜、怀念及母亲为断树浇水等做铺垫,(1分)也进一步表明过去的爱与温暖是树在风里坚强挺过的一个理由。(1分)(省略、串起树的历史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绝望不一定是坏事”?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因为绝望的树无牵无挂,无欲无念,不再害怕,不再抗争,而是在爱的鼓舞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生存姿态,以更成熟、沉静、顽强地生命力获得了新生。4.文章三处写到树的“沉默”,分别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答:第一处“沉默”,写出了树的品格,默默承受磨难,没有过多的抱怨,不事张扬,坚强挺立。(1分)第二处“沉默”是指树静观我的成长,默默收藏别人的经历和秘密,收藏能为它以后经历苦难提供慰藉的种种情感。(2分)第三处“沉默”是一种成熟的“沉静”,是树获得新生的无声宣言,张显着树更顽强地生命力。(2分)5.结合那棵树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感悟。(4分)答:(1)树“一辈子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风打交道”,人生而言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悲苦,有时甚至是摧毁性的,我们要像树那样默默承受,顽强挺立,在绝望中获得新生。(2分)(2)因为根,因为爱,树终于死而复生。我们也要像树那样,做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当做一生的慰藉,把曾经体悟到的爱和磨难当做在下一次磨难里坚强挺住的理由。(2分)

病盆景——自然笔记(杨文丰)

①我知道你害怕直面盆景,尽管你本有深深的盆景情结。你在盆景问题上仍病着,陷入欲罢不能的悖谬,而今天,你仍得走近盆景。

②眼前这名曰“滴水不露”的黄杨树桩盆景正在接近你:那些云片,圆似盖,一朵朵呈俯视态,叶绿绿而疏密有致,枝丫丫却扭曲蛇盘。另一柏树桩“步步青云”,长长桩干自盆沿悬垂弯曲而下,似庐山几近干涸的瘦瀑布,枝叶溜溜成团,越往下叶团儿越小。

③如此的盆景有野趣可言吗?你很矛盾。这些盆景果真是苍劲雄浑、洒脱飘逸、潇洒扶疏、野趣豪放、野味天然和咫尺千里吗?果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吗?④如此的盆景难道不已几成美学的难题和病社会的缩影了吗?⑤晚清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你认为盆景即便美,也是畸形美,是病盆景,犹同黛玉的病态美。所有自然物本来都是平等的,都有存在的理由,都不愿意畸形,都希望具天然美。

⑥病盆景无疑成了被强制生长之物。所谓“巧夺天工”的形状,什么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丛林式和连根式,即便再好听的名字,都有违天然,……被强制生长的盆景,竟可怜得连养病的条件和权利都几乎被剥除——疏离了土地山林,周遭尽是人为的病环境,即便还算环境的话。

⑦这些微型筒盆,或圆或方,口径都仅几厘米,比烟灰缸鸟食罐大不了多少,狭窄逼仄,谁也伸展不开腿脚,残存的生命在如此的屈辱中更何以求生?臵斗室之中又怎能沐浴自由的雨,甚至连小虫鸣唱都无法听到,何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⑧这是被彻底异化了的环境了。

⑨然而,如此的病盆景却还是伟大的人类制造的“风光”作品呢。

⑩如此的病盆景——亦真亦伪亦病亦幻的存在,却仍表现出顶天立地的轩昂气概,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超脱潇洒的清高气节,老而弥坚的坚强意志,乃至仍能给人以自然态的美的联想吗?还能形神兼备、神韵天成吗?

(11)更令你无法说清的,是如此的盆景在民间看来却又是整体协调的、和谐统一的。——不是树的高矮肥瘦与盆钵深浅长短的协调,就是疏疏密密、俯俯仰仰、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协调,抑或便是变化中求趣味、聚散中相统一时协调……任意截取一枝,都自成“艺术”风景!……

(12)从树上爬下来直立行走后,这“人”,就在天天骄傲于“智慧”的同时,也日日迷误于“智慧”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果然是,人掌控的技术愈多,就愈迷幻入技术主义的阴云,愈陷落自己制造的病灶。

(13)今天,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速度正在同步加快。(14)盆景依然被一天天制造……(15)——你救得了盆景吗?

1.第⑥段中作者说“病盆景无疑成了被强制生长之物”,人们为了制造盆景,采取了哪些强制手段,请分条概括。(6分)

答:(6分)(1)扭曲盆景的形状,使它变成畸形美或病态美。(3分)(2)制造狭窄逼仄的环境,剥夺了盆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权利。(3分)(意合即可)2.第④段“如此的盆景难道不已几成美学的难题和病社会的缩影了吗”这句话中的“美学的难题”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分)

答:“美学的难题”指自然物都不愿意畸形,都希望具天然美,(3分)而有违天然的病盆景,看来却又是整体协调的、和谐统一,呈现出“艺术”的风景,这的确是一道“美学的难题”。(3分)(意合即可)

3.请说说文中第⑦段划线句有何妙处。(从句式修辞、词语表达效果等任一角度谈均可)(6分)

残存的生命在如此的屈辱中更何以求生?置斗室之中又怎能沐浴自由的雨,自由的风,甚至连小虫鸣唱都无法听到,何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答(1)可从句式和修辞角度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连用两个反问语句,语气强烈而忧愤。(2分)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盆景被扭曲压抑的同情(2分),和对人们用狭窄逼仄的环境强制盆景生长的愤慨之情。(2分)(2)可从词语表达效果角度:“残存的生命”“屈辱”(2分)生动表现了病盆景扭曲压抑的痛苦情状;(1分)“斗室”的拘禁束缚与“自由的雨”“自由的风”“小虫的呜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分)表现出病盆景疏离自然被剥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权利的境况。(1分)(意合即可)

4..本文由“病盆景”写到了病环境、病社会、病文化,其中“病”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4分)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正确体认。[参考答案]“病”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违背自然规律,扭曲天性,(2分)陷入了“技术”和“艺术”所制造的畸形病态。(2分)(意合即可)。

5..文章第①段和第⑩段中“你”各自指代什么?以第二人称“你”行文各有什么妙处?(6分)答:(6分)(1)这个“你”泛指每一个人,包括作者自己。(1分)虚设一对象,有助于表达自己对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2分)(2)“你”指病盆景或与之相似的人或物。(1分)用第二人称便于与他们直接交流,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的表达效果。(3分)答:(3分)本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扭曲和破坏自然美的讽刺和愤怒(2分)

6.阅读文章第⑤段的引文,说说它们各自在文中的表达意图。(2分)答:(2分)引文是为了表达人们畸形的审美观。(2分)

第三篇:《【中考精英名师面对面】2015届中考语文(浙江)总复习精品训练:考点集训10散文阅读》

考点集训10散文阅读

一、(2013·北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洞茶

毕淑敏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散文:伪装下的坚强…}.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散文:伪装下的坚强…}.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⑪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⑫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⑬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⑭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⑮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⑯我用当年的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

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有删改)

1.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

①初见砖茶,不以为意→②砖茶相伴,温暖安慰→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误买砖茶,绝望黯然→④重逢砖茶,思念感动

[点拨:此题属于行文思路题。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在划准层次的基础上,每空由事件加上情感构成。]

2.品读第⑮段画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

①“洞茶”是“我”在藏北高原戍边时的营养品、救命茶,给了“我”许多温暖和力量。②“洞茶”承载着“我”对藏北高原那段青春年华、军旅生活的记忆,也寄托着“我”对战友的怀念之情。

[点拨:此题属于语句含义题。有一定的难度,题干是:“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学生答题时大多停留在“洞茶”是作者的知己这一直接的层面,而缺少对作者生活经历这一层面的思考,“洞茶”同时是作者边防生活的见证。]

3.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⑫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

第⑦段运用排比,强调作者对于茶的繁文缛节、高贵和价格昂贵的讨厌,体现了“我”的迷惘困惑,又用排比将四个反问句联系在一起,从侧面表达自己对砖茶的思念之情。第⑫段“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直抒胸臆,运用拟人和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从味觉方面描写出再次与砖茶重逢时的那种思念和感动。

[点拨:此题属于阅读延伸题。历年中考侧重对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的赏析,多以描写、修辞等角度切入,今年依旧以写作技巧赏析给定内容。]

二、(原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母爱的重量

凹凸{散文:伪装下的坚强…}.

周末早起,总有愁绪萦怀,隐约感到,应该干点什么才是。对,去看望母亲。

母亲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又有腿疾,然而一直独立而居,坚强在坚强里。到了母亲的住处,居室的门竟锁着。想到母亲灶间的煤气可能缺了,就径直到了配房里的灶间。

虽然从入冬到现在已过数月,但煤气罐的重量还是很沉,母亲真是用得节俭。我所居的小区通了天然气之后,我的煤气本就给了母亲。指标内的煤气一罐才43元,她居然也这么节省,让我心酸。

不久母亲回来了。我大声叫一声“妈”,她答应得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