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两个有关母亲的现代诗
详细内容
篇一:《赞美母亲的古诗、现代诗、名句》
歌颂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裏;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裏。
资料来源:冰心《繁星》
母亲颂
尽管母亲依旧贫穷
儿女对母亲的爱绝不含糊
我们只喊一声“母亲万岁”
更深沉的爱在心中如火山喷涌
尽管母亲平凡无功
她在儿女心中是真正的英雄
王侯将相的功业谁能谁住多少?
儿女们却能把母亲的恩德牢记心中
尽管母亲人微言轻
她在儿女心中却比泰山还重{l两个有关母亲的现代诗}.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
却用母浇灌了儿女的成功
(节录)
作者:郑国柱834.8208
平凡的一生
你那一双小脚
曾走过了多少路?
而在你那廋弱的双肩上
还担著重负
这条路长而又长哟
它淌满著你的血,你的汗,你的泪
和道不尽的屈辱
你一张褐色的面颊
到写著你长年的奔波劳碌
然而
你却似乎从不知道什麼叫苦{l两个有关母亲的现代诗}.
你总是在顽强的,不停的走
脚下永远是一条漫长的路
没有曾问你为什麼走
你也从未想到向谁讲述
你总是那样默默的
不声不响的走,走......
你那一双小脚,
走出一条长长的{l两个有关母亲的现代诗}.
看不到尽头的路
作者:杜景华出处:母恩难忘834.8208
献给先慈的赞歌
和风拂拂日暾暾不尽深情颂母恩
养女抚儿天性使怀胎分娩泪痕存
担惊受怕心头肉变凤成龙梦里魂
最是孟郊诗句美春晖寸草世长论
作者:文文出处:母恩难忘834.8208
母亲真伟大
篇二:《现代诗二首二》14现代诗二首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感谢生活中有你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l两个有关母亲的现代诗}.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l两个有关母亲的现代诗}.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童真雅趣,理解诗中的大胆想象。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的表达训练。
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设情境,引出课题
(一)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母爱的诗歌、母爱的歌曲、母爱的名言等和大家分享。出示课件。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纸船——寄母亲》。
(三)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补充、整理。
(四)出示课件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步朗诵,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用一个什么形象来表达作者自己怎样的情感呢?
(二)自读诗歌,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图画的内容。出示课件。(叠纸船、放纸船、梦纸船)
(三)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出示课件。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思念的?出示品读诗歌的课件。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来是一直都这样,从不破例。“从来不肯”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时的冲动。)
在朗读中这个词应如何处理才能表现情感?(这句话的重音也应放在“从来不肯”,“从来不肯”的语气要坚定而深沉。)
〃“总是留着——留着”、“一只一只”:(表明所叠纸船之多,对母亲思念之深。)
〃“每天”、“总希望”:(体现思念的执著、诚挚和永不改变。)
〃“含着泪”、“求”:(体现了思念之强烈已达顶点。)
(二)三个小节在表达思念之情上有何不同?
讨论,小结并板书:“思念之深——执著诚挚——强烈”。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从而领悟诗情)
(三)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诗人要表现的情感?出示课件。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四)出示课件读《纸船》加深体验。
(深情、柔和、低沉,表现出爱与思念)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一)诗人用小纸船来寄托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学生自己举例,感受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作者为什么选纸船作为抒情的凭借,而不选择千纸鹤、月亮、星星呢?(纸船可
以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可以象征诗人的纯洁之心,符合当时海上的情境,纸船带着童稚气,适合儿女表达思念母亲之情。)
(三)出示课件用借物抒情的方法,说一段话。
五、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冰心的《繁星•春水》以一个充满爱心、充满童趣、充满和谐的文学世界,让以其为代表的小诗体广为流行,使许多读者爱不释手。出示课件。鼓励阅读。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出示冰心给泰戈尔信件的课件:由冰心奶奶给泰戈尔的书信引出课题泰戈尔的诗歌《纸船》。
(二)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对泰戈尔的了解,教师介绍作者。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
(一)首先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然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
(二)思考:“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希望什么、梦想什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三、精品细读,领悟诗情
默读诗歌,评点,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
1.你觉得诗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限制、修饰性的词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限制、修饰性词语的作用,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做到边品边读。)
〃诗人在水边放船,眼睛应该注视水里,为什么会“仰望天空”?出示课件。
〃“我”在纸船上运载了些什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出示课件。
3.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时间、地点、人物、氛围)。
四、品析文笔,感情内化
(一)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奶奶的《纸船》有哪些异同?
(二)如果你也有一只载梦的纸船,你会放进怎样的梦?不妨试着作一首小诗,把你的梦想写出来。
教学反思:
篇三:《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共两个课时》2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教学重点:{l两个有关母亲的现代诗}.
理解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感情“严”背后的“爱”。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感情。教学安排
三课时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母亲,23岁就守了寡。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送儿子读书。儿子留学美国,她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恰巧这时,族中有个人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这位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处处为儿子设想的母亲是谁呢?她就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胡适的母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二)展示预习成果:
抽题后请各组派一人上台报告
A关于作者
胡适(1891一1962),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原名嗣穈(mei),学名洪骍(xing),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是中国取得学位最多的。
B胡适的家庭状况
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C熟读生字
文绉绉(zhōuzhōu)穈(méi)先生
绰(chuò)号庶(shù)祖母摹(mó)画轻薄(bó)
眼翳(yì)经营调(diào)度侮(wǔ)辱庶(shù)祖母
D解释词语
文绉绉(zhōu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
E母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