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阳光的声音、听听世界的声音……是谁配的音
详细内容
听听阳光的声音、听听世界的声音……是谁配的音(一)
《听听阳光的声音》几度花开,几度花落,小溪载着花瓣奔向天际。时间从身旁掠过,如燕子般轻巧。光阴从指缝流走,似清水样无痕。猛然回首,看着这一路的风景,虽然只有十几年,但还是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嘴角微微上扬,还带着一丝自信,但绝不会有轻蔑的神色。因为,那只是一个小孩儿,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女孩。傍晚时分,在洒满了夕阳余晖的草坪上,飘着一丝悠悠白云的蓝天下,爽朗的笑声络绎不绝。有时,涨红了脸,用力的把往下落的泡泡吹起。有时,又追赶着泡泡,准备将它打破。好可爱的一幅画面呀!走在回家路上,我继续兴奋着。不经意间飘出的,如同烟雨江南,带着一丝丝的神秘色彩。回忆如同梦一般,随着时间河流的冲刷,很多都模糊了,只剩下大概的轮廓。阳光褪去了耀眼的光芒,只剩下温暖的金色,抚摸着一切。暮光之下,宁静和谐,漫步在湖边,穿梭在柳枝间,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似乎是在看别人的故事,脸上只有淡淡的不变的笑容。“现在,有点像那个秋天啊……”女孩不禁在心中感叹,真的好像那个温暖的秋天。天高气爽,却没有一丝肃杀的景象,叶儿仍是绿的,花儿依旧灿烂的笑着。那个温暖的秋天,跟现在初春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那个秋天,女孩第一次踏入校门,在高大的梧桐下玩耍,在教室里一副认真的表情听课,每天放学后便是最快乐的时光。做值日时,白总是和她在一起,穿梭在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中,拖着重重的水桶回课室。小可爱的娇气,拿着扫把生疏的来回于课室的空行中;执着的顽皮,笨笨的操纵着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拖把。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竟可以将课室打扫得如此洁净,这也让老师露出欣慰的笑容,很温柔的抚摸着两个孩子。操场的那头,总是美得诗意。形影不离,在缝隙中寻找着蒲公英,那个凉意微微的秋季因此而变得灿烂、炽热。傻傻的执着,跃过操场的每寸土地;稚嫩的双手,小心翼翼的把草翻遍;失望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终于放纵的溢出眼眶……蒲公英,到底你在哪儿?那个秋季,渐渐离他们远去。而来年肃杀的秋季,则是他们渐渐远离。寻找蒲公英的秋季,随着时间河流的不停地奔流,成为了过去,定格为永远的回忆,铭记于心中。白送的木铅笔,依旧珍藏在抽屉的最深处,回忆也一同珍藏着。那年的天空好蓝,清澈透明的蓝,他们的约定,寻找蒲公英的遗憾,还有儿时的梦,都一同停在那儿。女孩儿想着,便微微抬起头,天空也被层云遮住了,或许,这应该等待吧,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那时阳光
会更灿烂。听听阳光的声音,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精彩的瞬间。阳光照在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那是回忆瞬间相撞的火花。听听阳光的声音,细细品味生活的瞬间,发掘出身边的幸福!
听听阳光的声音、听听世界的声音……是谁配的音(二)12*听听,秋的声音
课型:略读
所属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学分析:本篇现代诗歌面对的群体是三年级学生,年龄阶段大概在8、9岁左右,他们有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本篇现代诗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应该有感情的朗读,本课是通过景物以及动物的展开描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秋天的美好色彩,理解本篇课文并能够仿写。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丽景色。
3.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4.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对文章进行理解,能从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秋天的声音,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老师:各种秋天声音的录音(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钢琴曲《秋日私语》、关于秋天的各种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我们来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你又能听出些什么?
师:好听吗?(生:好听)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听见了些什么?(生1:„„生2:„„生3:„„)师:秋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季节了?从刚刚的声音中,你脑中有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谁来说说看。(生1:„„生2:„„生3:„„)
师:你们脑中的秋天可真美啊!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再去听听,秋的声音。(出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一定要读出秋天的美哦。
二、初听秋声,感受秋意
1.听师读文,感受秋意。
师:请同学们听我读课文,听完说说你听到的秋。(师配乐读诗)
师:谁来说说你听见了什么的声音?
生:(落叶、昆虫、大雁)
师:这些声音是谁发出来的,请你们自己模仿老师刚刚的范读,大声的读出来,边读边在诗中画出秋的声音有哪些,它们又是谁发出来的。(生读读、画画)
2.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声音
生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师板书:黄叶话音)
生2:口瞿口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师板书:蟋蟀歌韵)
师:还有谁找到了其它的声音?
生3:大雁撒下的叮咛。板书:大雁叮咛
生4:秋风送来的歌吟板书:秋风歌吟
师:同学们找地真仔细,不过这里有几个词语老师,有一点点不懂,谁能帮老师理解一下吗?(ppt出示:歌韵、叮咛、音乐厅)
师:谁来试一试?【请学生来说,只要能说了挨上边就好。例如:歌韵,是唱歌。叮咛,是妈妈,早上说出门对我们说的话。音乐厅,能听到音乐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老师已经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了。歌韵,就是歌曲的韵味;叮咛,是长辈们反复的叮嘱的话;而音乐厅,【音乐厅的图片】是举行音乐会及音乐相关活动的场所,是人们感受音乐魅力的地方。
师;好解决了老师的这个问题,我们就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
三、细读诗文,从秋声中感受秋趣。
1.学习第一节
师:请自由练习第一节,看谁读的最美。(生自读)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节,让我们都体会一下秋的美。(生:„„读第一节)师:谁来说说你从中听懂了什么?
生1:„„生2:„„生3:„„
师:那谁可以给文中的“道别”换个词吗?(告别)那“话音”呢?(话语)生1:„„生2:„„生3:„„
师:黄叶跟谁在道别?(生:树妈妈)
师:你出门前会跟妈妈说些什么?黄叶又会对树妈妈说些什么呢?与同学说一说。(生同桌互相讨论)
师:黄叶们,你们要离开树妈妈了,你们伤心吗?舍得吗?(生:伤心、不舍)师:那谁能带着这种不舍的感情来给我们读一读这节。(指名读第一节)
生1:„„生2:„„生3:„„(点评:读得一般时“有一点点不舍,但还不够。”读得较好时“读得真不错,我感受到了你的难过。”读得很好时“听了你的朗读,我被黄叶和树妈妈间的情意感动了”)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黄叶不是人,它又怎么会像人一样道别呢?(不会)师:这是作者为了把黄叶写得更生动形象,更亲切可人而采取的一种修辞手法,我们管它叫拟人手法。
师: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性化,使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有了人类的感情、形象。那让我们一边想象它们道别的画面,一边带着亲切的语气再读这一节。眼看屏幕——(师)听听,秋的声音。(男)大树抖抖手臂。(女)刷刷(齐)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已经听见秋天美妙的声音了。
2.学习第二、第三节。
(过渡:刚刚我们听见了黄叶告别树妈妈的声音。那秋天还有什么声音了?我们继续去听一听。请同学们自己读第二三节,找出它们。)
师:你们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生:课文中还写了蟋蟀的声音,大雁的声音,秋风的声音。
师:蟋蟀的声音是?
生:口瞿口瞿
师: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老师不懂了,阳台?难道蟋蟀是住在阳台上?(出示蟋蟀在草丛上的图片)
生:不是,草丛就是它的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