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描写手法写一段话
详细内容
第一篇:《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
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
学习要点
1.了解把一段话写具体的作用。
2.掌握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
家教点窍
1.我们写一段话时,如果能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就能让人有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
(1)邱晨今天负责码桌子。他干得可认真啦,把桌子码得整整齐齐。
(2)今天做值日时,邱晨负责码桌子。你看他,两手轻轻地搬起桌子,该挪动的挪动,该摆正的摆正,时不时地走到
前面来眯起一只眼睛细细地瞄一瞄。值日做完了,教室里的桌子成了几条笔直的“线”。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第二段话写得具体,邱晨码桌子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眼前:搬起来,挪动、摆正,眯眼睛,瞄一瞄
,最后桌子成了笔直的“线”。这样写就把“他干得可认真啦,把桌子码得整整齐齐”具体化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2.我们要想把内容写具体,要做到:
(1)热爱生活,学会观察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凭借细致的观察,周密的思考,才能获
得知识,才能写出充实的内容。如:要求写一个物品,只有认真的观察,才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才能抓住它的特点
,把内容写具体。
(2)写好人物的表现,也就是言行和心理活动。“言”就是人物的语言:“说了什么”,“怎样说的”。“行”就是
人物的动作、行为:“做什么”,“怎样做的”。“心理活动”就是人物的想法:“想什么”。为了写好言行、心理活
动,在写作时要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为什么”,然后用具体的言行来回答。
(3)把所写事情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几个阶段来写,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将它们一步一步写清楚。
通过重点描写言行、心理,用具体的事实说话,就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读起来很有味道。
典型例题
1.读下面一段话,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我看着周围,呵,真有趣!叔叔阿姨们,·穿的衣服长袖拖地,怪模怪样的。他们抓起一支大笔,在脸上抹黑道,接
着又画上红色的、白色的„„我想,叔叔阿姨们都自己化妆,我是一个小演员,为什么不能自己试一试呢!我拿起一支大
画笔,先沾上黑色,在脸上画出两条粗粗的眉毛,再拿起红色的画笔在两腮上涂大圆圈,接着又拿起绿色画笔„„化妆完
毕,我又想,穿什么服装呢?对,皇帝穿黄袍,皇儿也应该穿黄色的衣服。于是我拿起一条黄绸缎披巾,往脖子上一系,
余下的拖在地上。我一溜小跑冲上舞台,单腿下跪,两手相握大声叫道:“父王,皇儿叩见!”舞台上的工作人员先是一
惊,然后爆发出一阵哄笑:“这哪儿是小皇儿呀,分明是小丑啊!”只有导演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1)这一段话中,小作者把自己当小演员时的趣事写得很具体很生动。先写“我”()叔叔阿姨化妆,就()自己试一
试;接着写“我”给自己()和();最后写“我”()舞台,引来一阵哄笑。这样分步写,把事情写得很具体。
(2)用“——”线画出“我”给自己化妆的句子和“我”在舞台上的表现的句子。
(3)用“~~~~”线画出两处“我”的想法的句子。
解析由于这段话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充实,让读者一读就很喜欢这个小演员,并且被所描述的情景吸引住了。作者
先写“我(看)叔叔阿姨化妆,就(想)自·己试一试;接着写“我”给自己(化妆)和(穿衣);最后写“我”(冲上)舞台,引
来一阵哄笑。“我”给自己化妆的句子是:我拿起一支大画笔,先沾上黑色,在脸上画出两条粗粗的眉毛,再拿起红色的
画笔在两腮上涂大圆圈,接着又拿起绿色画笔„„“我”在舞台上的表现的句子是:我一溜小跑冲上舞台,单腿下跪,两
手相握大声叫道:“父王,皇儿叩见!”这两个句子写了“我”的动作,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两处描写“我”的想法的句子是:“我想,叔叔阿姨们都自己化妆,我是一个小演员,为什女不能自己试一试呢!”
和“我又想,穿什么服装呢?对,皇帝穿黄袍,皇儿也应该穿黄色的衣服。”由于看到大人们自己化妆,想到要为自己化
妆;从皇帝穿黄袍,联想到皇儿也应穿黄衣。作者描写自己的想法非常自然,而且准确、具体。
2.读下面一段话,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的。{两种描写手法写一段话}.
中午,我从热饭的蒸笼里取出自己的饭盒,一转身脚被桌腿绊了一下,一盒饭全倒在了地乓。我拿着空饭盒无精打采
地回到教室里,坐在位子上发呆。同学们一下子围了过来,了解了情况后,这个说:“别着急,有我们大家在,你饿不着
!”那个说:“吃我的吧!”“吃我的吧!”一会儿,你一团饭,他一勺菜,空饭盒里立刻堆起了一座小山。青菜,红肠,
还有我爱吃的大海虾,什么都有。黄霞家条件不好,可她把仅有的一块鱼塞进我的饭盒;刘路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鸡翅膀夹
了过来„„我这个小胖子,平时吃什么都香,可是此时,我望着这可口的饭菜,怎么也吃不下去,眼泪在眼眶里直打
转。我想,这是同学们的一片心意,一腔真情。多么好的同学啊,生活在他们中间真是太幸福了!{两种描写手法写一段话}.
(1)作者写了这样一件事:“我”不小心打翻了饭盒,吃了一顿“百家饭”,心情很激动。作者先写“我”不小心,(
),然后写同学们(),最后写“我”()。
(2)用“——”线画出同学们语言的句子。用“~~~~”线画出同学们给“我”饭菜的句子。
(3)把描写“我”的想法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解析(1)这段话是分为三个阶段来写的,先写“我”不小心,(把一盒饭打翻了),然后写同学们(把自己的饭菜给我
吃);最后写“我”(很激动,感到生活在同学们中间非常幸福)。(2)写语言的句子是:“别着急,有我们大家在,你饿不
着!”和“吃我的吧!”“吃我的吧!”同学们给“我”饭菜的句子是:“一会儿,你一团饭,他一勺菜,空饭盒里立刻堆
起了一座小山。„„黄霞家条件不好,可她把仅有的一块鱼塞进我的饭盒;刘路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鸡翅膀夹了过来„„”
这些描写同学们语言、动作的句子表现了大家对我的关心。(3)“我”的想法的句子是:“我想,这是同学们的一片心意
,一腔真情。多么好的同学啊,生活在他们中间真是太幸福了!“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对同学们的感激,以及对
这胜似兄弟姐妹的浓浓情谊的赞美。
通过分步写,以及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就把内容写得很具体、很生动。
强化训练
1.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我和表弟玩捉迷藏,东躲西藏都不合适,后来躲在卫生间里,最后还是被表弟捉住了。
提示:上面的一段话已经把事情分解成了几个阶段,按着这个顺序进行改写,把这段话的内容写具体。注意补充这些
内容:(1)“我”是怎样藏的?表弟是怎样找的?“我”是怎么想的?表弟是怎么说的?
2.把下面的一段话写具体。
大扫除开始了。
提示:大扫除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擦玻璃,扫地,码桌子等。注意写好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重点描写各项工作
中,同学们是怎么干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
参考答案
1.我和表弟玩捉迷藏。我拿了一条长头巾给他蒙上眼睛,又不放心地紧了紧。我开始寻找躲藏的地方,我想,房间
里不行,因为表弟太熟悉了;厨房里也不行,有油烟味,呛得咳嗽起来就会被他发现的;对,还是躲在卫生间里合适。我
悄悄地进了卫生间,蹲下身子向后退,藏在了水池的旁边,连大气都不敢出。只听见表弟急促的脚步声,一会儿进了房间
,一会儿进了厨房。我探头向外望去,表弟正在摸索呢,他的右臂伸得直直的,摸摸这儿,拍拍那儿,左手还不时地抓着
。看着他那认真样,我不由得偷偷笑了。过了好一会儿,表弟喊道:“表姐,外婆叫我们吃饭呢。”我习惯地应了一声,
连忙站起来,跨出卫生间,没想到表弟一伸手捉住了我,咯咯咯笑着说:“你自投罗网啦!”
第二篇:《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体总起句:操分(1)队述(2)
(3)表句
演总结句: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第三篇:《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文章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写作手法指写一首诗,使它好的所有的手法,它可以有很多方面,修辞方面,表达方式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