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间
详细内容
篇一:《2015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而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因此,法律的“模样”应该符合老百姓的想象,决不能“中看不中用”。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亚里士多德言“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严格执法是手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再好的法律也会是一纸空文。执法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每一个执法者都身肩使命。执政者如何执法,浸润在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最直接的行动传递着法治建设的脉动。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必须要有清晰的执法依据和充分的信息公开,有了这两样法宝,群众才有办法凡事都问个“是否合法”,严格执法才能建立充分的公信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公正司法是核心。建立公正司法,就是要彰显文明,惩处邪恶,不让诚信者吃亏,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培根谈公平时曾经说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就是水源,如果司法不公,那么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必将干涸。在人的主体性伴随信息爆炸不断觉醒的时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谈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期待公正司法能够摒弃“司法神秘主义”,利用好多元的司法公开载体向群众展现何为高效司法、权威司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民守法是目的。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即“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依法治国的最大语境不是国家,而是人民,只有人民自觉地守法,敬畏法律,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在契约社会,规则必不可少,在人权面前,法律必不可缺。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法律至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才有坚实基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才能获得蓬勃动力,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认为在依法治国这个问题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法律至上。法律是现代社会最有效的社会调整机制,它所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公正性、强制性、程序性、效率性是其他任何社会调整机制无法比拟的。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法律至上首先要确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约束,决不允许任何人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实现执政为民理念,首先就应高度重视法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法的制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法的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直接领导和掌握着国家政权。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也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党坚持依法执政,就是党依法领导国家,依法掌握国家权力。因此,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直接影响着国家权力能否依法行使。只有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三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根本保障。我们党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使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群体都充分而有序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充分,我们党通过国家权力对这些利益的权威性配置就越能充分反映民意。我们党的立法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执法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司法是人民利益的保障,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实现人民的利益。
17年,法治中国路蹒跚前行,从1997年,依法治国首次进入中国国家决策到今天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在历史上,人民对法治的期待从未如此热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沿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路径。在这一漫长而坎坷的路途中,贵在树立法治理念,贵在追求法治精神,当人们对法治形成一种信仰,那么法治也必将沁入人心!让我们以此中央全会为起点,期待法治中国更光明的未来!
篇二:《2015考研时事政治热点:十八届四中全会》2015考研时事政治热点:十八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这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会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0日—23日召开,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这在党的中央全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全称是什么?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一届中央委员会一般召开几次全体会议?
按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一般召开七次全会(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因为情况特殊召开了九次)。一中全会决定中央机构,二中全会讨论国家机关领导人选,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七中全会为下一届党代会的召开做准备。
党的四中全会一般什么时候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四中全会一般选择在9月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情况特殊在6月召开),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在10月20日—23日召开,是改革开放以来召开时间最晚的一次。{20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间}.
党的四中全会讨论啥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四中全会以党建为主题的居多(十四届、十六届、十七届),其他主题还包括农业问题(十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调整(十三届)、国企改革(十五届)等。
十八届四中全会最大看点是什么?
十八届四中全会最大看点是依法治国。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这在党的中央全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党的历史上,哪些会议曾提到依法治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特别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必须法律化,不能以任何一个人的个人意志转移为转移。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意义重大。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新的高度。
四中全会为何选择依法治国作为主题?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目前我国在执法、守法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比如说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败等现象,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党中央包括各级党组织,当然要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法律的观念意识要强化,政府的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守法,这些都有很大的改进加强的空间,我觉得中央是出于这样一些考虑来把依法治国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
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主题,将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中央委员会往往通过中央会议,就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所以,它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历史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还有其他的一些全会无论什么议题往往都起了重要作用。我相信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会起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会出台制度巩固反腐成果吗?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具体制度不会有。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都是从战略层面、宏观层面对未来的法治建设、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指出方向。真正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落马中央委员的资格谁来递补?
按照党章的规定,对于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处理要经过中央全会。从前几届看,审议中纪委对落马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的审查报告也是四中全会的一个议题。那么,落马后的中央委员,谁有资格递补?按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篇三:《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时间》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时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这次征求意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逐条研究、积极吸收,切实把文件制定好,为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正确指导。
会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时间和结束时间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召开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四中全会”
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会议强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下半年经济
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
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观政策
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昨日,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正面临着一些困难,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可能引发经济下行和风险增大的边际变化。
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突出问题,主动作为,勇闯难关。
党的“四中全会”怎么开?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届中央委员会通常要召开七次全体会议,即“一中全会”到“七中全会”。
深化“三中全会”部署
“一中全会”一般紧接着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召开,聚焦“人事”,讨论、选举党的领导;“二中全会”一般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主题也以“人事”为主,讨论新一届国家机构的人事安排;“三中全会”则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四中全会”,一般与“三中全会”相隔一年左右,会期一般4天,会议内容通常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
8个月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今年10月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多以“党建”为主题
特别是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四中全会”还常聚焦“党建”。十二届四中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十四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均以党建为主题。
如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
会进行部分人事调整
依据党章等规定,开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党籍,要经党的全会决定。
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分别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许运鸿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田凤山问题的审查报告》,分别撤销许运鸿、田凤山的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开除二人党籍。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超过以往,此前被查的34名省部级高官中,有中央委员(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中央候补委员(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永春)等。
按照规定,上述人员的处理,也将在今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追认、确认。
10月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20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间}.
关于依法治国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于上半年经济
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风险化解,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及和谐稳定。
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4%,其中二季度增长7.5%,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不应忽视的是,当前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房地产业阶段性调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始终未减。
关于经济增速
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
会议提出,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对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做好各方面工作影响很大。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一方面,经过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单纯追求速度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另一方面,保持一定增速是顺利实现经济升级转型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前提,“换挡期”往往是不确定性上升的风险期,要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甚至失速。
“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同时,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破除了‘速度教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这意味着我们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而是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相结合来考虑问题。
关于改革与放权
改革仍是重中之重
会议要求,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要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尽快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同时放管结合,加强市场监管。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张燕生分析说,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政府职能要从过去的事前审批更多转向事中、事后监管;通过投资体制改革给企业“松绑”,发挥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关于下半年经济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
“这明确了要在稳增长基础上促改革、调结构,在底线管理基础上加强区间调控。”刘
元春表示,政策连续性是指不改变宏观调控基调,主要以预调和微调为主,强化底线、区间管理,同时强调调控的精准发力、结构导向。
会议还对下半年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稳定对外贸易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稳增长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