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画像的散文
详细内容
关于自画像的散文(一)
《自画像》教案
关于自画像的散文(二)关于自画像的散文(三)《自画像》测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体魄()乏()味琢()磨...
波澜()晦()涩漂()流...
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1)我发现自己的(畏怯;软弱)和虚荣心,好不容易才敢于直说出来。
(2)当我身强体壮或是风光明媚的时候,我便、(形容和蔼可亲)喜气扬眉。
3.文学常识填空。
《自画像》选自,作者是时期国思想家、散文家。《随
笔集》开创了之先河,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4.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否则,倘若我不能被某种乐趣所吸引,倘若纯粹出于我个人的意愿,受
别的什么支配,我就会一事无成。我是这样的人:健康和生命能令我担忧之外,我
是什么都不想去操心的,我也不愿意以身心之苦去换取任何东西。
(2)我性爱悠闲,十分喜欢无拘无束,我是有心要这样做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6题。
除了健康和生命能令我担忧之外,我是什么都不想去操心的,而且我也不愿意以身心之
苦去换取任何东西。“如果竟以此为代价,我宁愿不要那奔流入海的塔古斯河,夹带而下的
全部金沙。”
因为我性爱悠闲,而且十分喜欢无拘无束,我是有心要这样做的。
5.上述文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6.原文中引用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句“乐然后不知艰辛”,它给你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题。
热爱生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
“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
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
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
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
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
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
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
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
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
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份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
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
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7.“我”对“度日”这个词的特殊含义有几种理解?
8.“我”认为生命是怎么样的?因此要怎样对待生命?
9.什么“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亡之苦恼”?
10.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
蒙田语录
●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
●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从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
怕将来。
●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
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
●我努力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
仓促潜逃。我对生命的占有越是短暂,我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
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
脑。
●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
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
蜜糖,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已经不再是百里香或仙唇花了。同样,人们属于他自己的作
品。他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要培养他的这种消化能力。
●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
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参考答案
1.pòfázhuólánhuìpiāo
2.(1)懦弱(2)和颜悦色
3.《蒙田随笔》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法随笔式文学
4.(1)不是而是因为除了而且
(2)因为而且
5.真实,坦诚,有些懦弱和虚荣,情绪会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6.“乐然后不知艰辛。”只要生活中还有我们所追求的,所喜欢的,所放不下的,我们
就有生之“乐”,有了这个“乐”,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足以支撑我们继续为生活打拼,有了
这个“乐”,我们忘掉了艰辛,而这个“乐”,也是我们的勇气之源。
7.天气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风和日丽的时候,我是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8.“我”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应当热爱生命。
9.因为人总是要死的,但一个人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为人民作出了贡献,他的生命有意义地过了,所以不感到苦恼和遗憾。
10.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在于死。人固有一死,生命是短暂的,如果我们在短暂的生命中为人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那么这种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因此,我们要抓紧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关于自画像的散文(四)关于自画像的散文(五)关于自画像的散文(六)散文的特征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我国曾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古代,它与韵文相对,包罗甚广,泛指所有不讲究押韵、骈偶的散行排列的文章。“五四”以后,散文概念的外延逐渐缩小,专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但它包括特写、传记、通讯、回忆录、科学小品等在内。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特别是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当代文学散文年的1961年及其前后,文坛涌现出诸如《雪浪花》、《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从镰仓带回的照片》、《樱花赞》、《戈壁水长流》、《船夫曲》、《牡丹园记》、《西湖即景》、《挥手之间》、《武当山记》、《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雨中登泰山》等一大批文情并茂的抒情散文,从而使散文这种文体开始摆脱新闻、特写等纪实性的约束,开始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纯文学的门类,被称作文学散文或艺术性散文,以明确区别于以往的广义的散文。
在六十年代初期文学散文的地位确立过程中,1961年《人民日报》还开辟了“笔谈散文”专栏,专门探讨散文问题,许多作家、学者、教师、文学工作者撰文参与笔谈。关于散文的特点,有的认为“散文贵散”,有的认为“散文忌散”,最后比较一致地赞同萧云儒先生的观点,认为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对“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一般地又具体理解为选材范围广泛,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多样。
由于它基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散文创作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散”与“不散”的关系,符合当时散文创作氛围和散文欣赏的审美趣味,所以一直广为流传,成为散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