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题目
详细内容
第一篇:《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仰》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仰,提到信仰,可能会有很多的人想到宗教,这似乎与我们的形式与政策课的内容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或是民族都应该有一种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没有信仰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国家和民族的,拥有一种信仰,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搅长河为酥落,变大地为黄金。
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嫉妒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概括的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
信仰,应该是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需要的。当然,对信仰的内容可以各抒己见,对爱的坚持守候,对情的不虚伪,对人间正道的绝不冒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努力完善,它不应单纯存在于思索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行动,不因为自己的环境而放弃,不因为看不到眼前的利益而废止。
有时候,信仰可以理解为对神灵的敬畏。关于神灵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承认神灵是存在的,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是无法解释清楚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神灵存在的。老人古语有句话抬头三尺有神灵。
在我的身边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我的奶奶的身上的,我的奶奶在她年轻的时候得了一种病,这种病的症状就是全身有溃疡,并且身体不断地往外面流脓,当时的村子里的人都说我的奶奶的病没得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能遇到一条吃了耗子的蛇,并且这个耗子必须是尖尖嘴的,唯有这样吃耗子的蛇的毒性才大,以毒攻毒的话,可能会治好我奶奶的病,但是像这样的东西一般是很难遇见的,当时我的爷爷是在外面开拖拉机,有一回他到一个砖厂去拉砖,砖厂的老板恰巧在他们的砖厂就看到一条吃了耗子的蛇,将这个东西给了我爷爷,爷爷带回家后,用面粉将这条蛇包了一下,在用锅煮完之后,给我奶奶吃,没想到这个东西真的起了作用,奶奶吃了这个东西之后,身体上的溃疡开始好转了,渐渐我奶奶的病就好了。
这个事情是我的小的时候奶奶讲给我听的,当时我流泪了,因为在我奶奶得病的那段时间,当时只有我的大伯和二伯,那时候还没有我的爸爸和我姑姑,但是我听完我就流泪了,又是我感觉这真的是上苍给予我们家的一种恩赐,如果没有神灵的保佑,我想我就不会拥有一个这么好的奶奶。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活法》一书中,提出来宇宙的意志这一名词,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天理,宇宙的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必定会遭到惩罚,而在今天,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的增长,违背了自然的发展规律,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这本书中,他提倡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循宇宙的意志真善美。
当初创建公司,身为陶瓷工程师的稻盛和夫虽有多少的社会经历,但对于企业经营却缺乏知识和经验,作为负责人的人他冥思苦想,最后他想到了原理原则,何为原理原则,用一句话表达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用它作为判断基准,依靠这一基准,将正确的事情始终以正确的方式贯彻,比如:做人要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待人要亲切,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道理,却促使他成就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
由此看来,成功不仅仅需要才华,更需要强大的道德作为后盾。
插入一个小故事。
上学期我们西方文化礼仪课的老师曾经在黎巴嫩的孔子学院任教两年,她说中国和西方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教育中含有宗教信仰的成分,在黎巴嫩,对孩子的宗教信仰教育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抓起,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始终有一种信仰在支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的所作所为,在这种信仰的基础上出现的是道德水准的提升,所以从整体来看,国民的素质都很高,不文明的现象很少发生。
有的人可能听说过佛教所说的前世今生和来世,说今生的果是前世种下的因,我也很相信这一点,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前世的罪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只是每一人所带的罪业多少而已。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真心的悔过,他的罪业就会很快的消掉,那么福报就会源源不断地到来,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穷人他能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他就会创造财富,但是如果一个富人整天的挥霍,他很快就会变成一个穷光蛋。所以,只要你拥有一颗向善的心,一颗坚定的心,你的人生就会拥有一个好的结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信仰的一些感想,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接下来我要说说我的大学感想,在这里我想讲三个话题,第一个我要讲一下时间,转眼之间,我们已经大二下学期了,我想同学们都会感受到时间的确是过得很快,有时候我们来不及回味昨天的点点滴滴,明天的第一缕阳光就已经融入我们的双眸了,而对剩下的时光,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收获,不要给我们大学的四年同时也是我们最美好的年华留下任何的遗憾。
第二个话题我想应该是我们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我想大家都能猜得到,下面我讲一下爱情这个话题,我个人来看,如果你们感觉你们的相遇是一场缘分的话,我觉得你们应该好好珍惜,什么东西最珍贵,我觉得就是缘分,关于爱情,我觉得更多应该是对彼此的信任和责任,《最浪漫的事》有句歌词当我老的哪都去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你手心里的宝,当我们不在年轻的时候,依然能够视对方为手心里的宝,我想这就是爱情的最高的境界吧!接下来我想说一下友情,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能聚到实属不易,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是彼此双方都能够谦让包容一下,我想这种做法定都会使每一个人心情舒畅的,同时也会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加的和谐。
最后,我要说的是天下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未相识的朋友,在座的各位同学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学院,但是今天能坐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在这我要说的是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够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这里我。。。先认识在座的各位同学了。
祝愿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四年之后都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的人生。
谢谢大家!
第二篇:《关于信仰问题》关于信仰问题
5月25日上午,章凝老师为我们班作了《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讲座。6月9日下午,章凝老师又作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开题讲座。这两个讲座十分精彩,引发我对宗教信仰问题的浓厚兴趣。由此,我对宗教信仰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学习与思考,并记录于此。
真正的信仰,不是盲目地对某一宗教、某一确定观念的狂热迷信,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又超越理性的一种精神力量。
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不在于他是否信教、信什么教,而是主要看他在精神追求上是否真诚与执著。由此可以推定:一个教徒如果不懂宗教的精神内核,不以此作为行动的力量,只是一味地迷信或走形式的话,那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信仰的人。而一个人即使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有一种精神追求的至高力量在支配他的行为,他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信仰不是一种观念,它实际上是灵魂的一种状态,是被一种最高的力量支配着的状态。这种最高力量,有时被称作存在的“本身”。当你的灵魂被这种最高力量支配着的时候,你就是有信仰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里,无信仰已经是一种普遍状态。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仰体系逐渐崩溃(尼采就说“上帝已经死了”),而新的价值体系却尚待建立。虽然很多人照样上教堂祷告、去寺庙上香,可是他们大多抱着功利的目的而去,祈求的是现世(或来世)生活中的荣华富贵,而非出于一种精神渴求的目的。正因如此,有人惊呼: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深沉的虚无,即所谓的信仰危机。更有甚者,还为此深感忧虑,认为人类社会将在很长一段的时间内无法建立起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关于信仰的题目}.
其实,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而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宗教的权威会不断弱化,即: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便后退一步。但人们在抛弃宗教之后必然要有另一个更高的价值来替代,这个更高价值内容将比原有的各种宗教信仰更纯,不掺杂一丝的想象和迷信,这就是哲学。
所以,在将来的世界里,哲学将取代宗教的地位。人类的进步可以不需要宗教化,但是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所宣扬的“最高福份”。因此,建立一种哲学性的信仰,是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唯一出路。
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超越现实的东西,它看不着、摸不着。它不可能转变成现实的所得,也不可能转化为肉眼能见的功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往往因为有信仰反而会失去许多现实的利益。但即便如此,有信仰的人依然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当一个人的精神受一种至高的力量支配
后,他的心灵必然变得充实强大,无坚不催,在这种情况下,当他遇困厄打击时,也就必然会以一种超越性的眼光去看待了。在这种情况下,信仰也就变成了一种精神财富和心灵财富,已经转化成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正确的人生态度,那么又何尝不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的人生成功呢?
在朦胧浩淼的人生海洋中,信仰好比航标灯塔所射出的明亮光芒,指引我们走向辉煌。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尤其是现在大学生精神生活更是贫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信仰的理解,认识以及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信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精神问题更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
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仰都是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受过许多高等教育,他们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的希望,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一旦出现信仰问题,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自己更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应该受到重视的问题。当然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是仍有大学生信仰状况不容乐观,对于这个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下面是我们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分析。正文:
一、什么是信仰{关于信仰的题目}.
1、信仰的含义
通过对《汉语词典》的查阅,里面对信仰这样诠释: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注意,或对神的信服和崇敬,对鬼妖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仰有了新的含义:信仰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意志品质,它会让信者终生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信仰的产生具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也有人类自身原因,信仰的形态固然千差万别,但是不同的信仰也有其共性,其中对信仰对象是真实性,信仰的价值目标是有超越性的,信仰是具有非逻辑性的,信仰是专一排他性的。信仰的功能,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信仰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升华人生价值,获取行为
准则,构建精神支柱。
2、信仰和宗教的区别
当有人被问到你的信仰是什么的时候,有的人会回答我信仰佛教,我信仰道教等,有人也会问那么信仰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与信仰有着本质的差别。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活动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为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现象,宗教一般有鬼神迷信的色彩,他更注重的是人在某种势力下不能反抗的一种精神寄托,它还具体有时间的落后性,当然他的某些思想还是符合某些当代大学生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信仰宗教就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有坏影响的。其实有人信仰宗教也是作为一种心灵寄托而存在的,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客观的评价与认识,急不能全盘否决,也不可全盘肯定,我们必许要有所取舍。
二、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
1、当代大学生有自己的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的改变,对信仰的有无当然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信仰成了现在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您拥有信仰吗”的调查,有51%的选择没有,有49%的人选择有,对“你周围有的人有信仰吗?”有12%的选择几乎没有,47%的人选择较少人有,有24%的人选择大多数有。17%的人选择不知道。从这两题中这些负面数据比以往类似题目的调查数据结果有较为明显增长,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需要有信仰,并且需要对积极思想的加强宣传教育。对于“您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有自己的信仰”,有76.77%的人选择应该,有3%的人选择不应该,有20%的人选择无所谓,所以对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信仰的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明确的,但还是需要加强。
2、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多元化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您觉得人生追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调查,有38%的人选择健康,有1%的人选择了金钱,7%的人选择了权力,有42%的人选择了
理想信念,有10%的人选择知识,有2%的人选择情感,有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证明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丢失自己的信仰,对于自己的信仰还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现在信仰多元化在当代大学中已经明显凸现出来从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的成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信仰功力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功利化和世俗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无信仰状态,因为信仰一旦功利化和世俗化就会失去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功名利成为了人们行为唯一本能信仰。
因此在这个潮流化信仰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心灵还不够真正的成熟,必须需要进行正确的本能信仰和引导教育,这种情况也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在选择荥信仰时一定要具有正确的眼光,摒弃糟粕,具有人生意义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面去想。
3、入党动机不纯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对于“您申请入党的主要原因是”,有32.32%的人选择入党有好处(对自己的就业、从政、升迁等有好处),有18.18%的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能更好地为国家、人民和社会服务,有34.34%的人选择入党光荣,能更好地证明自己,展现自我,有15.15%的人选择受父母、同学等他人的影响,大家都入了,所以自己也想加入,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已经对于以后的社会有了很清醒的认识,能够为自己将来的开始做打算。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信仰的首要选择可以是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诞生的,国民党曾对他进行五次围剿,共产党人都顽强无谓的生存下来,他博大的胸怀和国民党一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了全中国。
在近三十年的沧桑历史中,始终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为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实现中国的最大复兴。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共产党,或许根本不可能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对于信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首要选择,但我相信一个人拥有了信仰,他就会这个信仰而努力奋斗,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
将不会退缩,他都将会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并将获得最终的成功。
三、形成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原因
或许现在大学生信仰现状有些令人担忧。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信仰都趋向于宗教或者功利化。这种现状的形成有着很多的原因。我想有人形成宗教信仰,是因为有的大学生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大学生转向了宗教。还有大学生的信仰过于功利化的原因也有很多,由于这个社会太现实,使人们不得不从美好的梦想中清醒过来,并且来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价值观的缺失,理想信仰的迷失,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都会使大学生的信仰开始趋向于功利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大学生信仰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信仰。四、对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信仰的问题人是的还是比较深刻的,但也有许多人对信仰仍然只是利于一种表面上的认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信仰教育,首先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加强社会主流信仰的导化作用。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当中,大学生也将来也必然走向社会,他们都需要去适应社会,更需要在社会中学习来完善自己,如果一进入社会就开始丢失自己的信仰,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由于在学校里不知道社会的险恶,而进入社会之后就变成了“行尸走肉”,对于自己的信仰开始抛弃,,开始做物质上的奴隶,那这到底是谁的错,谁也说不好,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并加强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流信仰,充分发挥其正确导化作用。
第二,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现在我们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理论,参加较少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接触更多的是书本知识,普遍缺乏的是社会阅历和实践的体验。所以对于自己的信仰尽管比较坚定的拥有,但当受到外界的诱惑时有时也会免不了丢弃信仰,所以我们必须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累较多的社会经验,努力抵制诱惑。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校园文化的主阵地。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课
堂教学、各种宣传媒体和校园文化活动都是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坚定自己的信仰。
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灵魂塑造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更需要持之以恒。正确对待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现状,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整个民族的前途,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资料:部分资料来自于互联网,数据是由本调研小组自己采集而成。
第四篇:《关于中国人的信仰问题》──[清]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对于中国人信仰问题,由来已久,最早发出信仰感叹的当数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中国人的信仰并不是从清代才缺失的,其实国人信仰缺失已超过千年,南宋灭亡,中国人在异族的统治下,骨气尽失,信仰全无。而历史上反动的清朝几乎淹没了中国人最后一点希望。其年年的文字狱,多少有志之士因此丧命,高压统治下,国人逐渐适应了卑躬屈膝的奴才生活,彻底的成了顺民。知识分子已经不再务实,专门研究考据学——现在也叫考古学,大部分知识分子埋头故纸堆,整理历史古籍,一字一句考证古书,其严谨到一字一句、人名、地点.....任何一个有纰漏的地方都不会放过。所以有关中国古籍的考证,各种经书的总结大部分都出自清朝:中医大籍《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唐诗三百首》、《伤寒杂病论考证》.....所有的一切都埋头故纸堆。民族精神、民族信仰全无,整个民族犹如行尸走肉。梁启超体会特别深。到了他那个时代,八国联军瓜分中国,民族处于危亡之中,可是整个国人还是混沌一片,毫无知觉。梁启超面对风雨飘摇的祖国,大声疾呼,感叹国人信仰的缺失。
也许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信仰是什么?信仰能当饭吃吗?信仰能给他们带来财运吗?凡是不能给他们带来金钱的都显得不是很重要了。他们的唯一信仰就是钱,因为只有钱才能给他们带来乐趣。有了钱,才能满足物质上的一切。有了钱,美女、权势、豪宅....信手拈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满足这一切就是钱了。如果说只有政府充满铜臭味,那至少还能带来些安慰,金钱这条美女蛇已经进入了任何一个领域,甚至连寺庙都不愿放过,原先的佛门清静之地,尽是世俗的铜臭味,和尚不仅破色戒、酒戒、财戒......可以说不破戒的就不叫和尚了。豪宅、豪车、妻妾成群.......对于寺庙里住持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整个中国已经成了金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