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期艺术培养>与孩子一起玩音乐

与孩子一起玩音乐

详细内容

以身体为"乐器"


拍手是孩子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孩子表达内心喜悦的方式。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就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一起玩拍手的游戏,逐步培养孩子在拍手、拍腿、跺脚、奔跑、点头等活动中的节奏感。


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地鼓励孩子通过身体活动去发现他们自身的身体节奏,从而充分利用身体这一天然打击乐器,去更好地感受和捕捉各种节奏,这对于提高大脑对身体动作的控制能力,增加动作的协调性,使动作更加优美而富有韵律感,是非常有用的。两岁以上的孩子,家长还可以打开录音机,和孩子一起玩《身体是个小乐队》的音乐游戏,可以鼓励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的任何部位为乐曲伴奏,如拍手、跺脚、拍腿、打舌、拍肩等,在拍拍打打中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绪。


好玩的拟音游戏


在电影中,很多声音效果是通过拟音做出来的,通过游戏让孩子了解这一过程,可让他对声音的神奇性更感兴趣,如用筛子筛豆表现下雨的声音,用摩擦尺子表现锯木头的声音等;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制的节奏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如在矿泉水瓶子里装上沙子或小豆,摇动它,就能发出美妙的下小雨的声音;用筷子敲击易拉罐可发出敲小锣的声音、用尺子刮拉梳子可发出在地上拖拉东西的声音;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用不同音色的土制乐器为童话故事伴奏,如在《龟兔赛跑》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特征与情绪。也许孩子表现得十分稚拙,但拟音游戏可以说现了这一年龄独有的童心和想象力。


和孩子一起跳舞


范晓萱的成名作《洗澡歌》、《刷牙歌》,可以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如洗脸、洗澡、刷牙等动作,教给孩子。还可以将歌词"篡改"成《扫地歌》,《擦玻璃窗歌》,让孩子在劳动中体味节奏的有趣。还可以让孩子边听《动物狂欢节》这样喜剧性很强的音乐,边模仿喜爱的小动物的动作,以表现节奏,例如:小鸭走路、小兔子跳、小松鼠跳、大象甩鼻子等等。爸爸妈妈可以辅导孩子有意识地去感受各种不同的动物出场时,音乐的变化,如小兔子出场时,音乐变得欢快、灵动,带出一种探头探脑的机警,表现出小兔子可爱又胆小的性格;又如大象出场时,音乐变得隆重、沉稳,带出一种"森林之王"的气势。通过感受和舞蹈,孩子就会逐渐明白,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情绪,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兴趣也会大涨。


一起敲敲打打


这可以感受音高和音准的不同,并为之后的节奏训练打下基础。敲打练习之前,准备好各种厚度不同的瓷碗和瓷钵、瓷缸,让孩子用竹筷敲击,让他比较不同的碗和盆发出的不同声音。薄的碗发出的声音清脆、短促,厚的碗发出的声音厚钝、悠长。空的碗敲过后,还可以在碗中倒上水,在5个一模一样的碗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孩子比较敲打出来的声音的不同,从而对音高和音调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