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最容易犯的7个保健误区,准妈妈们需注意(一)
详细内容
很多的准妈妈在怀孕之后都知道需要注意很多的事项,可是有些容易犯错的保健误区却忽略了,这些保健误区非同小可,连聪明的准妈妈也会忽略掉,下面一起盘点准妈妈容易犯的7个保健误区,看你自己错了几个?
产前检查
误区:产前检查没用,旧式妇女没有产检,也不照样当上妈妈
目前,很多流动人口孕妇忽视常规产前检查,对孕期出现的非正常症状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拖延了病情,甚至引起死胎等严重后果。为了母婴的健康,孕期定时检查非常必要。定期产前检查,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全面了解孕妇的健康情况和妊娠全过程,及早发现及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避免病情发展,保障母儿健康。
★随时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处理。
★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胎教、自我监护、母乳喂养及自然分娩等知识的指导,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健康而顺利地度过妊娠期及分娩期。
★及早确定分娩的处理原则。如在产前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可予以纠正;有些不能纠正的,也可尽早确定分娩处理原则。
误区:产前检查既然有利,多多益善
虽然孕期检查很必要,但是并不是说检查的次数越多越好。如果太多非但没必要,还浪费孕妇的时间和费用。尤其像B超等超声波检查还是少做为宜。孕期检查只要遵照医嘱,根据胎儿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就可以了。一般在怀孕的前7个月,每个月查一次;7个月以后,2~3个星期查一次;孕36周到临近预产期时,每周查一次就可以了。
孕期服药
误区:怀孕后不能吃药
有的孕妇发生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时,坚持认为怀孕期间不能服药,强忍硬扛。事实上,有些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胎儿无害;有些疾病必须吃药,否则会危害母体健康,而且也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但吃药前要咨询医生,医生可以根据用药的种类(性质)、胚胎发育的状况、药物用量多少以及疗程的长短等来综合分析,供孕妇及家属参考。
误区:孕后生病不能服西药,但中药是完全安全的
其实许多中药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和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服用中药不当也会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有些中药已被证实对胎儿有害。所以,孕妇还是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能量补充
误区:营养多总比少强,孩子体重大好带
孕妇营养过剩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肥胖,不仅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危险,还可能导致巨大儿发生,增加难产的可能,容易出现产伤。而且巨大儿生后容易出现低血糖、低血钙,成年后容易患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怀孕1~3月体重约增1~2公斤,4~6个月时约增4~5公斤,7~10个月时约增5~6公斤,整个孕期约增10~12公斤。
误区:蛋白质多多益善
怀孕期间为供应胎儿、胎盘、子宫、乳房的发育及母亲本身血流的变化,蛋白质的摄取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孕妇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还盲目补充蛋白质粉。过多的蛋白质摄取后,容易转换成脂肪从而造成肥胖;另外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和排出也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专家建议成人每日蛋白质摄取量是50~60克,怀孕中后期应每日增加15~20克,其中至少一半的蛋白质来自动物性蛋白,如牛奶、蛋、肉、动物的内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