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包装进口出口>聚氯乙烯反倾销胜诉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

聚氯乙烯反倾销胜诉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

详细内容

商务部于9月29日发布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四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PVC)作出最终裁定。在商务部的建议之下,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被调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进口经营者自2003年9月29日起,进口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四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应依据终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反倾销税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有关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自2003年9月29日起5年。氯碱化工和沧州化工都发布公告,表示此裁定将对公司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此次聚氯乙烯反倾销调查案是由氯碱化工、沧州化工、北京化二、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沽化工厂等5家企业,代表中国聚氯乙烯产业于2002年3月1日向原外经贸部提出申诉的。是时,国外聚氯乙烯企业通过降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使国内聚氯乙烯价格大幅下跌,中国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严重危及了中国聚氯乙烯产业的发展。
  2003年5月12日,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四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反倾销初裁,认定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倾销幅度为10%-115%,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要求各公司依据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倾销幅度向中国海关提供相应的现金保证金。
  氯碱企业饱受倾销之苦
  虽然在2002年,我国化工行业整体走出低谷、效益回升,但氯碱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43%,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60%。氯碱企业业绩下滑主要是聚氯乙烯产品价格下降太快引起的,2002年初,聚氯乙烯最低销售价格曾跌至5000元/吨以下,全年平均销售价5755元/吨,是所有合成树脂中最低的。
  证据表明,在调查期内来自涉案国家和地区的聚氯乙烯进口量占中国进口总量的比例一直高达80%,且进口数量增长很快,2001年比2002年增长了31.27%,大大超过中国市场消费量的增长、同类产品产能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同时,由于涉案国家和地区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质量相当,竞争程度较高,其出口价格的不断降低直接抑制了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造成大陆产业在产能、产量、销售量增长的情况下,库存增加,销售收入下降,企业现金流量情况恶化,投资收益和税前利润大幅下降,中国大陆产业全面亏损,对大陆相关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
  裁决结果中短期影响大
  从具体加征比例看,除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部分企业外,其余国家(地区)的聚氯乙烯企业再通过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已无可能,国内聚氯乙烯市场供求格局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2002年,国内共进口聚氯乙烯原粉170.1万吨,五大进口国(地区)按进口量排列为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俄罗斯、韩国、美国,约占总进口量的82%。
  涉案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聚氯乙烯企业均为乙烯法生产工艺,在中国市场的定位除俄罗斯外均属于高档聚氯乙烯原料,其中,日、韩、美和台湾地区的聚氯乙烯原料的市场定位和中国大陆的几家乙烯企业基本相同,目标客户以薄膜、型材、片材等聚氯乙烯制品行业为主。而俄罗斯产聚氯乙烯目标客户主要为中低档的聚氯乙烯制品企业,且1300型号比例较高,市场定位和中国大陆内为数众多的电石法聚氯乙烯厂家重叠。
  另外,由于聚氯乙烯反倾销立案已经一年有余,国外被起诉企业已根据可能出现的市场格局变化,调整了相应的市场战略,比如日本聚苯乙烯企业已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了国内市场的核心客户,加大了其他市场的聚氯乙烯出口比例,加大氯乙烯单体(VCM)出口比例,以回避聚氯乙烯反倾销初裁的市场冲击。
  因此,实施反倾销临时措施后,高档聚氯乙烯原料市场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普通塑料市场受影响相对小些。另外,聚氯乙烯进口量会受到一定约束,价格将会因加征关税而抬高,因此,中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是积极的,但随着东南亚地区进口量的增加和国内装置的陆续投产,此现状缓解时间将不会太长,长期来看影响力则有限。
  聚氯乙烯价格不会暴涨 
  即使按照最低倾销幅度10%加征关税,聚氯乙烯平均售价也将能提高10%以上。
  但是,指望聚氯乙烯价格大幅上涨是不现实的,主要原因是:此次反倾销仅影响占进口量30%的产品,数量有限。在对进口聚氯乙烯反倾销立案调查之后,聚氯乙烯价格先达到6500元/吨以上,而后逐渐回落。自2002年底起,受货源供应紧张和成本增加的影响,价格比最低时上涨40。进入2003年,价格上涨,市场总体即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2003年3月,市场价格为7000元/吨,最高达到7300元-7500元/吨。但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近期原油价格的下滑带来了石化产品价格的下降,乙烯原料价格已经从610美元/吨跌至目前的290美元/吨,跌幅达50%,聚氯乙烯价格也开始大幅下挫。
  而且自今年以来,国内聚氯乙烯增产幅度较大。2003年1月-3月,产量达960千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各氯碱企业的扩建装置建成投产,2003年国内聚氯乙烯产量增加50万-60万吨已成定局,其中,中高档产能将增加24万吨。
  目前,硬质聚氯乙烯制品市场需求基本正常,软质聚氯乙烯需求疲软,总体上,2003年,聚氯乙烯消费量与2002年基本持平,产量增幅大于消费增幅。聚氯乙烯制成品企业均处于亏损和微利状态,制品需求增速减缓,这将最终制约原料价格的上升空间。
  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将会有所改善如按终裁最低加征10%的反倾销税,能够刺激聚氯乙烯价格平均上涨5%-10%。那么,对于聚氯乙烯产量大而公司总股本相对较小的公司业绩将会有明显影响。氯碱化工表示,此最终裁定对公司生产经营有积极影响。沧州化工则表示,该项措施的出台将有效的保护中国大陆聚氯乙烯产业的发展,避免聚氯乙烯产业再遭受实质损害。公司作为5家申请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为年产29万吨,该项措施的实施预计将有力地促进公司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事实上,在原外经贸部决定进行立案调查,以及商务部在今年4月作出初裁之后,对4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已经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促进作用。根据4家上市公司2003年半年度报告,北京化二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2%;沧州化工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39%;氯碱化工增幅更为惊人,达到了107.73%;锦化氯碱去年上半年亏损7481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已减亏5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