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大学生创业>校园最后一公里成就大学生月入5万(一)

校园最后一公里成就大学生月入5万(一)

详细内容

  锁定聚集在80万平方米土地上的4万师生和教职员工,抓住崛起的物流商机,成都理工大学的4位创业大学生瞄准“校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空间,建起校园生活物流平台,用“服务到门”的贴心物流赚取每月5万元的收入,积攒校园内的人生第一桶金。

  是难题

  学校每天的快件收取量有几千单,但快递配送到学校都只在大门口等人自提,因为“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收件人常常错过取包裹的第一时间。

  是商机

  建立以代收和代发快递的校园物流平台,由平台统一代收快递公司送来的校园内的快件,最后这些快递送件上门。

  电瓶车的后座和脚踏板上塞着行李,李鑫宇被稳稳夹在中间,他缓缓将车停靠在成都理工大学生活物流平台服务点(以下简称物流平台)外,跟跑出来接行李的伙伴说,“寄行李的。”

  忙碌的大学生李鑫宇做的不只是快递员的体力活儿,他和三个师兄凭借“物流平台创业项目”,摘得第七届成都市青年创业大赛桂冠,还拿到了“中国创业榜样”全国训练营的入学通知书。他们的“校园物流”服务,每月营业额达到了5万元。

  电马儿变快递车

  一周时间快递处理件翻5倍

  李鑫宇是成都理工大学大三的学生。许久以前,快递公司忽视的“校园最后一公里”就吸引了李鑫宇和师兄胡金磊、黄长春、王露四人的目光,“学校每天的快件收取量有几千单,但快递配送到学校都只在大门口等人自提,”胡金磊说,收件人为此常错过第一时间取包裹。

  在校团委的支持下,2013年10月,以代收和代发快递的物流平台进入学校市场,“统一代收校园内的快件,最后负责送到收件人手上。”黄长春说:“第一天只有一家快递公司把包裹给我们,就20多单。”但完成第一批包裹配送后,物流平台的客源就打开了。某快递公司的派件员余平说,“以前为了二三十个包裹,要在学校门口等几个小时,现在几分钟就交托了。”快递公司盘算过,向物流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省下派件员的时间占领更多市场,划得来。一周后,物流平台每天处理的快件量就涨到了100多单。

  “快递员”变送餐员 一天时间派送外卖200份

  物流平台的“顾客”送了胡金磊等人一个暖暖的名字―物流贴心男,“我们免费上门派送包裹代收快件,大家觉得贴心。”讨巧的服务把快递代收和代发做上路后,平台业务扩充到了校园餐饮和生活物资配送,“跟周边的商家合作,”胡金磊说,一笔配送订单向商家收取1元的配送费,买家不多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