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白领 大学生回乡当烟农(一)
详细内容
金秋十月,正值收获的季节,济源市大峪镇的大地上飘来缕缕清香,翠绿的烟叶在一座座专业烘烤炉中变成喜人的金黄色,引得烟农喜上眉梢。
在大峪镇的众多烟农中,两位年轻的小伙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中一位叫杨光,今年28岁,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在城里的一家公司过着安逸的白领生活,如今却回到家乡当起农民。一个叫李崇斌,是大峪镇的大学生村官,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是什么吸引杨光辞掉城里优越的工作,到农村去种地?又是什么让李崇斌当起种植烟草的农户?东方今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多年前,杨光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面对毕业时激烈的社会竞争,成绩优异的他顺利在省城找到一份儿工作,从事自己的园林专业,享受都市白领生活。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理成章,可是去年,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故乡,和自己的好友在山上承包了大片土地种植烟草。
这一举动让身边许多朋友都百思不得其解,“生活太过安逸觉得有些虚度光阴,那句‘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时时回荡在耳边。”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杨光想创业的“小九九”蠢蠢欲动。
正当28岁的杨光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踌躇不前时,好友捎来信息,“现在济源市种烟政策可好,是个好机会,咱一块儿干吧。”好友李崇斌是杨光的发小,毕业后考入济源市大峪镇成为大学生村官。
在大峪镇烟办工作的李崇斌,对种烟扶持政策了如指掌,今年政府还鼓励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引导大学生村官成立创业联盟,他很早便有了承包土地种烟的想法。但因为专业知识的匮乏,他决定拉专业院校毕业的好友杨光入伙。
也有创业意愿的杨光便开始了多方打探,他来到相关部门了解了具体情况,济源市烟草办工作人员说:“现在种烟全是人工育苗,对于承包大户不仅有产前扶持,收获后还有产后扶持,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最关键的是还可以免费配备专业的烘烤场。”优厚的政策深深吸引了杨光。
哥俩一不做二不休,在济源市大峪镇承包了100亩土地,从小娇生惯养长大的两人在家从没摸过锄头,一时间也手足无措。烟办便请专家到现场为他们教授种烟知识,还邀请村里的种烟大户进行交流,分享经验。
“现在的工厂化育苗,自己省了很大工夫,从土地深耕到施肥、育苗、植保、烘烤,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杨光说,以前的村民每家只有七八亩土地,每天起早贪黑种烟,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碰上灾难的天气,更是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