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大学生“抱团”创业 月“淘”20万元(一)
详细内容
谈及未来,他们准备毕业后开公司,希望进驻更多的电商平台
不久前的“双12”,河南科技大学大四学生金涛和他的两个合作伙伴网上用一天时间卖了近300件货物,销售额近6万元。2年多的时间,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现在的“最强3人团队”,从最初的月营业额1万元到现在的月营业额20万元,金涛成功摸索出了一条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之路。
说起河南科技大学的淘宝社,学生们几乎人人皆知,但提起淘宝社的创办人金涛,很多人却不知道。金涛不仅创办了河科大的 “神社团”淘宝社,还与另外两名合作伙伴马铭智与张伟林开网店,月销售额20万左右。
12月16日,在金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金涛三人的创业基地―位于校外的一套3居室。
记者注意到,这套3室1厅的套房,被分成仓库、卧室、工作室三部分。客厅与一间卧室堆满了货物,剩余的两间卧室用来休息与工作。“工作室安了5台电脑,电脑时刻都需要人盯,为此,马铭智与张伟林就在工作室打了地铺。”金涛说。
刚刚过去的“双12”“恶战”,让金涛和他的伙伴们感到些许疲惫,但谈起创业,金涛精神饱满、侃侃而谈。
金涛、马铭智、张伟林都是河科大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四学生,早在大二时,他们就开始尝试开网店做生意。
谈及淘宝社的创建初衷时,金涛表示源于一次外出交流的启发。去年夏天,金涛代表学校参加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对他“刺激”很大。参加此次活动的大学生中,大多数开有网店,其中有些甚至注册有公司,而且与他的小打小闹不同,不少人所开网店都很成功,月营业额10万很正常。“别的大学生为什么能做的那么成功呢?”回校后,金涛主动联系老师、同学,开始张罗创建大学生淘宝社。
去年11月底,淘宝社正式成立,社员120名,金涛任淘宝社第一任社长,开始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
淘宝社成立一个月后,内部运营体系已基本成熟。
每个团队都有自己专属的淘宝店,生意最火时,马铭智的淘宝店月收入过万元。“虽然赚的多少不一样,但大多数社员都能挣够自己的生活费,这在当时已是很成功的了。”马铭智说。
但个人“独自作战”却有很大的局限性。“个人开网店,不仅上不了规模,而且也没有全天看店的精力。”金涛告诉记者,当时马铭智、张伟林也有这样的困扰。今年4月20日,经过商议,金涛、马铭智、张伟林三人最终决定一起合作创业,创业地点暂定在金涛的宿舍。“我们将各自拥有的店铺合并在一起,在保证网店销量的同时,等级与排名也上升了。”金涛说,起初三人共拥有8家淘宝店,主要做鞋子与服装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