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计算机系大学生包200亩地养猪(一)
详细内容
2009年2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生耿羲与8个大学生同伴,筹集了百万资金在浦口区石桥镇盘下了一个养猪场,开始了不同寻常的创业之路。在这一年里,耿羲受到了众多媒体及南京市多个部门的关注,成为众人皆知的“大学生创业明星”。耿羲的创业路是否一帆风顺,在光鲜的荣誉背后,他又有着怎样的艰辛和无奈?晨报“代表委员视察车”首站,南京市政协委员、建邺团区委书记高峰即前往浦口区石桥镇,关注这个1986年出生的大学生的创业历程。
计算机系大学生包200亩地养猪
在浦口区石桥镇,询问耿羲的名字,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会直接给指路,“就是那个开养猪场的大学生吧!”在当地人眼中,一个大学生开了个200亩面积的养猪场,实在是一个天大的新闻。
耿羲的公司就在一条水泥马路边上,门口的一块匾上写着“南京菁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公司大门,一条200多米长的水泥路通向办公室和厂房,“原本是条泥路,一下雨就泥泞,村里为我们着想,投了10万块钱修了这条水泥路。”耿羲告诉记者。
走过办公区,便是一汪湖泊,养猪场在湖边的亭子后面。“之前,有一个老板在这里养鸡,我几乎是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一眼望去全部是绿色。”耿羲说,这一眼,他已经作了决定。
耿羲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的毕业生,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之初,他的选择是在一家环保公司当副总经理。2009年初,一名叫陈志斌的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上世纪70年代的南大毕业生陈志斌,所学专业是生物化学。此前,一直在南通办养猪场的陈老师遭遇了拆迁,在南京,他遇到了正想从事养殖事业的耿羲,两人一拍即合。
“当时也想过,学计算机的去养猪算不算不务正业,但我也去环保公司、电信部门上过班,最终发现按部就班的生活不适合我,我更适合去创业。”耿羲告诉记者,计算机知识为他的创业提供了不少便利,“现在公司的文档整理、搞网站等都是我自己做。”
最终,在父母和同学的支持下,耿羲又结识了8个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朋友,最终以118万元的转让费盘下了养殖场。当年2月,南京菁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注册,耿羲担任公司法人兼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