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成功故事(一)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成功故事(一)

详细内容

【大学生创业故事】大学生返乡创业越来越受重视。进城回乡一直是困扰大学生比较重要问题。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典型故事。

  进城?还是回乡?面对今年并不太好的就业形势,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在廊坊永清县,一个由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农家院",红红火火的经营现状,也许能给大学毕业生们在就业创业上以新的启示。

  从电大毕业到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付出,李春明在永清县杨家营村开的“大丰收”农家院以浓浓的农家“味道”令不少城里人流连忘返。

  李春明,廊坊永清县杨家营村人,2000年廊坊电大毕业。先前在廊坊、北京从事设计工作,2004年终究还是选择回乡,目前办了个次接待能力200多人的“大丰收”农家院,经营得十分红火。

  从电大毕业到回家乡自主创业,李春明的4年在城市里工作的经历催生萌发了他回乡创业的梦想。

  “2004年,我在北京家具设计公司工作,那时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元吧,还不错。”李春明说,当年从廊坊电大毕业之后,就业形势也好,在廊坊、北京奋斗了4年,虽然收入还说得过去,但心里还是觉得尽管自己努力工作,但那事业不是自己的。

  一天,李春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刘老根》,突然觉得那里边的无公害蔬菜什么的跟老家很像,一下子,他的心里豁然开朗了。他回家考察了老家那刚刚有的七八家农家游院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在自己老家做“龙泉山庄”一样的餐饮、住宿、采摘旅游项目。随即,他辞了职。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付出,李春明在永清县杨家营村开的“大丰收”农家院已是小有名气了。今年春节,在还未进院的地方就已经整齐的排放着各种豪华轿车了,李春明则正忙前忙后地接待着各地游客,脸上笑开了花。

  说起生意的红火,李春明说语中透着喜悦,“去年欧美大使馆的人也来过。”农家院在旅游的高峰时,日接待量在200人次以上,日均收益超过5000元。“每逢节假日,客人根本容纳不下,我正准备扩建呢。

  记者了解到,这个农家院吸引的多是北京的自驾车游客。他们冲着农家院来的目的,一是品尝地道的农家饭。当地招待客人的“二八席”(八盘、八碗,盛茶、扣肉、方子、条子、丸子、咯吱、灌肠等)。另外,就是体味纯正的乡土情。这里,冬天的装饰是玉米、夏天则是丝瓜、苦瓜等绿色植物―――到处都是浓郁的农家味道。

  旅游局乡村游现状乡村游渐风行专业人才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