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了解市场>浮躁的国内创业(一)

浮躁的国内创业(一)

详细内容

上个月在北京参加了一场Apple举办的基础教育应用的闭门会议,会议最终,我个人总结了一些从事儿童早教App团队的几个特点:首先,几乎大家家里都有个宝宝;第二,不少人出于教育或者服务的心态来做这些事,第三,大家都体会到这是一个长期且辛苦的行业。

  因为我们从事移动平台上的数字出版,这个行业还在产业的最前端,因此在会议之前,不少VC前来找我们了解目前发展的情况。其中有些评论我一直记得很清楚,某些VC明确的跟我们提到,如果他想投资1000万,他会找一个快速回收且报酬率比较丰厚的项目与产业,因为他们是VC,所以我也没有多做解释。

  最近正好看了《IT时代周刊》上面的一篇文章《领先型公司模式值得仿效与提倡》,作者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RosabethMossKanter),被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50位女性之一。顺着这个话题我找到了这个作者的一本书《公司的王道:商业精神的未来读本》(原文书名为SuperCorp),作者一再强调的观点是领先型公司模式绝不是“不切实际的社会改革主义”,而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是战略、创新、员工授权和领导力的新模式,它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世界进步。对于领先型公司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个超越一切的共同因素,即强烈的宗旨和价值观。

  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欧美国家慢了数十年,同时这十几年来基本每年都是跳跃式的成长,一年当十年用。在这种超高速的发展环境中,很自然的多数人想到的是如何的创造出最高的利益,如何避免被同业超赶,被上下游企业整并,因此整个环境可以说相当的浮躁,身在其中就很难有过多的思考以及反应时间,而在这个氛围里面也很难做长期的打算,更别说建立什么企业的价值观及宗旨,有的话也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一些公司期望做到却永远望尘莫及的期许。

  也许其中有些企业会在赚到钱之後,透过公益或者回馈的方式对于一些偏远山区或者清贫的家庭、幼童做些救助或者支助,但这些更可能是在他们因为企业或者少数人的利益之下,牺牲了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做的一些补偿,这样的行为预期说是回馈社会,不如说是让他们更心安理的每天睡得着觉而已,更甚至只是要博取一个更好的名声,或者出于某种目的。

  总之,在这个大环境的前提之下,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真正的领先型公司模式,而是一场又一场的资本操作,首先提出一个运营模式,开始拿投资,建立规模,再拿更多的投资建立更大的规模,?备上市,套现离场,而后就不断的重?。之前看了一个各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寿命对比,在欧洲以及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而在中国只有2.9年,相差了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