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25年靠什么引领(一)
详细内容
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新型产业究竟如何发展,产业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国家经济的整体布局中应该得到合理调控,这是改革中深层结构性的问题,不是枝枝节节。
近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青岛市附近的田横岛上谢幕,其核心议题是“十一五”规划及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战略。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在会上表示,“十一五”规划是入世以后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虽然“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一个非赢利的松散型学术沙龙,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给改革开放前25年划上了一个句号,给后25年的发展定新调子。所以有人称这是“献国策”的“群英会”。
深层问题又被忽视
在这次会上,专家们献的国策大致有:通过温和调整使经济减速;增长周期适当下滑一点;走国际化道路,确保运用市场手段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国外资源;以市场化的手段进一步改革处于垄断地位的资源部门;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和资源使用效率落后;油价涨幅过快将直接降低我国企业的利润,应予以高度重视;劳动投入的回报与支出不对等。
看得出,经济学家仍然一如既往关注市场、价格、利润,偶尔还有分配不公。中国前25年的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就仅仅是市场、价格、利润,偶尔还有分配不公吗?
不久前有位专家曾口吐惊雷:北京跑800万辆小汽车没问题。而现在北京才200多万辆的车流量,就已让交通时时处在严重阻塞的状态中。那800万辆是什么概念?把北京五环内建筑推平了,全堆满车!目前,国外汽车厂家一窝蜂跑到中国投资建厂,莫非他们钱多没地方扔了?除了利用投资赚取利润,西方人还打着“消费主义”的旗帜在转嫁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成本。
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新型产业究竟如何发展,产业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国家经济的整体布局中应该得到合理调控。这是改革中深层结构性的问题,不是枝枝节节。因此,有学者主张对消费予以调整,这主要是从福利角度出发,认为在现实消费计量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并不能增强人们的福利,而只是抵消了环境变化对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的度量人们从消费中获得的福利,应该将这部分消费支出予以扣除,这部分支出就是与环境有关的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