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整合的插曲 管理权上收与利益平衡(一)
详细内容
中国股市的“一泻千里”似乎势不可挡。2005年5月30日,上证指数跌至1060点,再创7年来的新低。6月2日,上证综指再度逼近千点整数关口:1008点。
然而,对于中石化而言,股市的跌宕起伏不会动摇其“将整合进行到底”的决心。
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成为了第一批进行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公司。
6月2日,就在中国证监会发布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即将启动这一通知的第二天,谁将成为第二批试点改革的对象就成为了业界各方揣测的热点,网上也一度推出了猜测名单,中石化的子公司扬子石化被赫然列入其中。
对于旗下资产的整合,中石化一向对外宣称:“对上市公司的整合没有时间表”。然而,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推行,无疑将对中石化的整合进程产生影响。
此外,在进行资产整合的同时,中石化亦着手调整业务的组合,资产整合可预见的难题,自然也将给业务整合增添了不可避免的难度。
麻烦?
中石化为什么要对子公司进行资产整合?这是一个早就回答过的问题。
2000年10月,中石化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三地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曾向海外投资者承诺,将按照国际股市规则改造和运作公司,保证其独立性,规避关联交易和系统内的同业竞争,同时也承诺将对下属的上市公司进行整合。
2002年,中石化以“净壳出让”的方式完成了对湖北兴化的资产整合。自此,中石化重组旗下子公司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2004年12月,中石化对H股上市子公司北京燕化(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整合正式启动。这一次,中石化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北京飞天的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3.80港元/股价格向北京燕化的流通股股东支付合并现金对价,总计约38.40亿港元。同时,北京飞天向中石化发行新注册股本,完成吸收合并。而中石化在注销北京飞天后,则可以最终将原北京燕化的业务完全融入燕山石化分公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