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力工作总结>2005年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

2005年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

详细内容


2005年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

及2006年重点工作

一、2005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面推广应用网络版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

经过三年多的开发、测试和试用,由中电联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主持开发的《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已经完成,具备了推广条件。在该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省根据中电联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的安排,积极主动地承担了其中的部分测试和试用工作,特别是多次承担了《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的开发测试和试用工作,均按照要求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中电联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的多次表扬。2005年,我省在地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应用了《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经过一年来的试运行,多次和开发厂家沟通协调,对系统进行了多次完善升级,目前程序运行基本正常,但还需要有关开发厂家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部分细节方面作进一步完善。

(二)加大检查力度,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005年8月23日-28日,组织四个综合检查组对公司所属**个供电公司和超高压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重点检查数据的准确、真实、完整等方面,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反馈。

11月25日召开了全省电力可靠性专责人员会议。通报了当前可靠性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对可靠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并特别进一步强调了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

(三)进一步扩大电力可靠性统计范围。

2005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用户数达到了43510户,比2004年增加了12.8%。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统计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达到19786公里,110kV及以上变压器达到849台,110kV及以上断路器达到2676台,110kV及以上母线达到916段,做到了当月投产的设备下一月即可纳入可靠性统计范围。

(四)成功举办我省第一次电力可靠性知识竞赛。

9月22-23日,***集团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知识竞赛在***成功举行。本次知识竞赛分理论笔试和现场竟答两部分。竞赛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程规定》、《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下发的实施细则、电力可靠性管理代码、集团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制度等。通过举行知识竞赛,各供电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了技术练兵的目的。

(五)组织编制《***电力可靠性规划编制导则》。

为指导我省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2000年初组织编写了《2000-2003年**电力城网用户供电可靠性规划》。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该规划的编制对生产实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使今后电力可靠性规划编制工作更有完整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2005年组织力量编制了《***电力可靠性规划编制导则》,目前已完成了初稿。

(六)大力推进电网建设改造,完善电网结构。

在前几年城网建设改造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我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继续大力开展了城网建设改造工作,累计投资10.4亿元。这批城网项目的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了城网结构和提高了城网技术装备水平,为提高城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各电压等级电网网架结构大大增强,各城网220kV变电站基本实现环网结构或“C”性结构,城区内的110(35)kV变电站基本实现双电源双主变运行,基本实现了城网满足“N-1”安全可靠供电准则的要求。

(2)电网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电网建设改造中,积极采用具有可靠性高、免检修、少维护、小型化、无油化等特点的新技术新设备,例如GIS组合电器、SF6和真空断路器、中置式开关柜、综合自动化等技术含量高的设备;改造淘汰全部老旧设备。220kV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班;10kV开关100%实现无油化;城区10kV线路100%实现手拉手供电并实现多分段;十七地市配网自动化100%得到应用;III类污秽区35kV及以上线路直线串100%更换为合成绝缘子。同时,在城区范围内,全省10kV线路绝缘化率达到了63%,电缆化率达到32%。

(七)积极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提高城网科技含量。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现代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综合应用。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实施,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科技含量、自动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中压配电网运行状态达到真正的可控在控,实现故障的自动判断、隔离和非故障段的自动恢复送电,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配电网的营业管理水平。目前全省**供电公司全部实施了配网自动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实现配网自动化功能的10kV线路已经达到了611条,占全省市中心+市区+城镇10kV公用配电线路的32 TEXT-INDENT: 36.15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八)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推动带电作业的开展。

到2005年底,全省17供电公司全部配备了带电作业车和流动发电车,全省有带电作业车共26台,带电作业人员238名,流动发电车41台。2005年全省累计开展带电作业4914次,比2004年增加1072次;减少停电时户数176142,比2004年增加53045,按全省43510户计算,每年每户平均少停电4.05小时,提高供电可靠性0.0462%。其中,**局开展次数最多,达到1078次,**698次。2005年累计使用流动发电车686次,累计发电1005988kWH,平均每次使用发电1466kWH。

2005年带电作业、发电车使用情况统计

单位

带电作业情况

发电车使用情况

带电作业车数量

带电作业人员数量

带电作业次数

减少停电时户数

发电车数量

发电车使用次数

发电量(kWH)

**

2

10

519

31140

5

150

450000

**

2

19

488

17879

1

24

62652

**

1

6

111

6660

1

48

20990

**

2

13

103

3249

7

47

8450

**

4

103

1425

25650

6

42

18000

**

1

13

293

7325

1

30

37500

**

2

14

415

16600

5

35

72600

**

3

10

362

3216

2

53

108000

**

1

6

50

1545

1

10

3600

**

1

4

353

9880

1

54

47200

**

1

2

26

654

1

24

28800

**

1

6

115

21280

1

32

38400

**

1

7

217

14300

1

15

14175

**

1

5

205

505

1

1

2500

**

1

7

30

943

1

12

9665

**

1

5

96

11500

4

86

68000

**

1

8

106

3816

2

23

15456

总计

26

238

4914

176142

41

686

1005988

二、电力可靠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可靠性管理作为适合现代化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体现了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应用实践表明,电力可靠性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确实是一种切实可行、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

多年来,集团公司在可靠性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和作法,如提出了综合停电计划管理、临时停电一支笔审批、先算后停,推动了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的开展,全面开展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极大地推动了电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准确、真实、完整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生命,是可靠性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的保证。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受排名的影响,各单位的可靠性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单位对可靠性管理认识不够全面。对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部分单位只注重指标的高低和排名、只注重分解指标责任,不注重相关配套措施和改进过程,对指标反映出的管理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出现了为指标排名而上报数据的现象。

二是部分单位存在比较严重的数据不真实问题。2005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各项指标同2004年同期相比,均大幅提高。为保证数据的准确、真实、完整,虽然生技部作了很大努力,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数据指标虚报、漏报现象普遍存在,已不能如实反映各单位的实际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停电事件填报不全面,停电事件该填的不填;

(2)停电事件停电时间填报不准确,停电时间故意少填;

(3)停电事件定性不准确,明明有工作却填成受累停运备用。

三是2005年我省已在地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应用了《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今后要继续做好县级供电企业网络版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