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宋明理学学案
详细内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学习过程]一、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2)儒、佛、道到唐宋时,已经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倾向;(3)韩愈、李翱复兴儒学(4)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二、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理学含义: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阅读与思考】材料:“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根据材料理解什么是“理”?
2、程朱理学(1)代表:“二程”即 、 ,集大成者是 (2)主张①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的核心是 。② 朱熹,思想主张:a、 :理先于气;b、 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强调个人学习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以达到“仁”的最高境界c 社会政治理论:“理”在人间表现为 ,儒家拥有 的天然权力,正君心。D、认识论:格物致知(格的含义: )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四书: 3、心学(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代思想家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1) 特点: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禅宗思想。(2) 主张:① 宣扬 ,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一种主观唯心论② 提出 ,认为“良知”是人的善性,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三、理学的影响: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料3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材料4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5 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怎样评价理学?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日后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相同点
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不同点
本体论
“理”是世界本原
“心即理也”
体验方法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学习)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反省)
哲学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练习巩固:1、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仁”与万物俱生 C.“理气论”“心性论” D.封建的伦理道德2、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4、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5、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6、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的人是A.程颢 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7、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回答:
(1) 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2)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程朱理学有没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与思考】既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程颐、程颢,朱熹 天理 仁 南宋 修养论 三纲五常 干预政治 研究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A D D D C C(1)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
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不可违背。(2)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
(3)有,如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
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