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有机化合物30
详细内容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⑵蛋白质功能、氨基酸结构、肽链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三节的内容,包括蛋白质功能、氨基酸结构、肽链的形成等。在学习了无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的种类与功能之后,使学生对细胞的分子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本节内容是第三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学习了本节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分子组成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如第二章中细胞膜的成分,第三章中细胞的代谢以及必修2的相关内容等。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学习,学生对蛋白质的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初高中知识的链接。而关于氨基酸的结构,肽链的形成是比较抽象,单凭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肽链的形成过程,并自制氨基酸模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脱水缩合后形成肽链的过程,加深理解,并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蛋白质的功能并解释功能多样性的原因。②描述氨基酸的结构特点,通式和种类。③说明肽键和多肽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①学会运用模型的方法完成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②学会综合运用、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目标:①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②确立了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辨证观点。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查阅资料,归纳蛋白质的功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氨基酸形成肽链的过程,解释氨基酸的个数,肽键的个数以及失去水分子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通过模型的摆放解释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从而理解功能的多样性。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氨基酸模型(氨基、羧基、不同的R基)、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蛋白质的资料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⑵蛋白质功能、氨基酸结构、肽链的形成氨基酸的元素组成,结构通式和特点脱水缩合的过程氨基酸个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三者的关系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创设情景】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蛋白质的图片,如肉类、鸡蛋、蚕丝、人红细胞、食物消化所需的酶、免疫中的抗体等在课堂上展示。【提问】通过观察图片,查阅了资料,并经过大家的讨论,请各组代表回答蛋白质的功能。【小结】蛋白质的功能多样,1. 是结构物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 具有催化作用,如参加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酶。3.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血红蛋白)4. 有些蛋白质其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5. 有些蛋白质由免疫功能。(抗体)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蛋白质。【讲述】前面学过的糖类和脂质都是由基本单位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那么蛋白质也一样。请大家结合课本找出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并通过相应的模型,总结它的通式。教师通过准备的R基举例4种氨基酸,并在黑板上演示。【小结】氨基酸的通式是同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连着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另外两个键连着氢和R基,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大约有20种。【提问】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由数百数千个氨基酸连接而成,那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现在我举例4种,这4个氨基酸是如何连在一起?请大家先观察氨基酸的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再通过模型连接。【课件演示】动画整体演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讲述】经过大家的亲手操作,基本上知道了这其中的奥秘,下面请同学说一下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教师在学生的指示下完成黑板上的4个氨基酸的连接,并通过学生的评价确定其正确。【课件演示】动画分布演示二肽、三肽以至多肽的形成过程。【提问】从刚才的演示和同学们的亲手连接,大家讨论:1、在形成这个4肽的过程中形成了几个肽键、失去了几个水分子?2、氨基酸个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三者的关系?【课件演示】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 【课件演示】资料:胰岛素的相关知识、空间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