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高考语文试题>2012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调研试题(有答案)

2012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调研试题(有答案)

详细内容

东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第三备课小组
2011.10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押解/解数 绯闻/蜚声 噤声/情不自禁
B.炮烙/炮制 回溯/朔风 沮丧/含英咀华
C.单薄/薄暮 赎罪/渎职 赝品/义愤填膺
D.伺候/伺机 诠释/栓住 箴言/三缄其口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
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 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 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学生对社会认识不深,把学生作为诱抢的对象,在校学生要提高防范意识。
B.中国渔政311船入列使用后,将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南中沙的护航护渔、北部湾联合监管和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这次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被否决,是从反垄断的角度进行的一次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涉及贸易保护或是限制外资的问题。
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任何意欲走向清明的权利,必然以透明为首要条件。
②惟其如此,监督的社会化才是可能的,任何人和机构都不能超越于社会监督之上才是可能的。
③也就是说,真正的公开是面向全社会的。
④如同官员应公开其财产一样,政府应当公开其财政收支与预算。
⑤信息公开是政治透明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透明的必然表现。
⑥这种公开,不只是形成一种“内部透明化”状态,而且要形成一种“透明社会化”的状态。
A.①④⑤⑥②③ B. ⑤①②③⑥④ C. ⑤①④⑥③② D.①④⑥③②⑤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本大题7小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咐于,玄宗赐其名。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思明退屯永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思明又曰:“俟克陕州,终斩此贼。”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俯首不应。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朝义引军还,挚、叔冀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裹其尸,橐①驼负归洛阳。 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节选自 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橐:tuó,通“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卫伯玉逆击 反 B.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 到达
C.悦等劝朝义执挚 逮捕 D.悦等恐众心未壹 统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无宠于思明 ②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
B.①则以其谋告之 ②以?裹其尸
C.①皆为陕兵所败 ②立朝清为太子
D.①左右颇泄其谋 ②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谦谨”的一项是(3分)
①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②朝义俯首不应 ③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④不惊圣人乎 ⑤畏曹将军,不敢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史思明扬言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史思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史思明。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10.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 (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 。(李白《蜀道难》)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现代文阅读(社科类)(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扁平时代的写作
韩少功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他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但谈得不够多和不够深的是文化,其中包括文学。“民主化”的文学是否可能?如果说“民主化”意味着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那么这一前景是否值得万众欢呼?或者是否仅仅值得欢呼?
这当然是更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的占比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能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坐大。一些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的这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复民众良知,是真理的脱颖而出;有些潮流泯灭民众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道横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那么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可能缺氧。一种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难以避免。
一个“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特点。特别是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敬畏感随着上帝一同消失。叛逆比服从更流行,权利比责任更动心,无论左右翼都造**成癖,在获得解构主义一番学术装备后更是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深度和无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翁再世,他们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狮子,是暗燃而不是火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显示,高达47%左右的公众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时值二十一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权,但为什么从这时起人类倒变得如此犹疑不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茫然无计,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疑、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向。
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
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是的,在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化”这样一个词,在人类几百年来钟情于“自由”一词以后,在有效教化与宽幅自由互为条件的奇诡历史之中。
(摘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A.《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随着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以及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的同时到来而发生着深刻改变。
B.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因此,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
C.如果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受,冷门偏僻、艰险高难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容易被冷落。
D.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叛逆,无论左右翼都造**成癖,以至发展到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E.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的相关数据说明,在扁平时代,人类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处于死机状态。
13.下列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民主化”可能意味着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被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取代。
B.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作品在数量上没有优势,并且影响力下降。ks5u
C.容易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D.拥有文化自由选择权,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14.根据文意,解释“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的含义。(4分)
15.根据文意,概述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
四、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24.2%的人表示“非常多”。55.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70.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10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70.6%的人选择“10年以下”,其中37.0%的人选择“5年以下”。
“北漂”5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 与管理系教师张磊 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现在GDP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 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66.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 ”,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8.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三)“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ks5u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张磊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间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张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11-09内容有删改)
16.“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分)

17.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


18.根据文本,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6分)


五、语言运用(本大题2小题,共10分。)ks5u
19.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4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20.仿照下面句子,续写后面的句子。(6分)
人当如兰,幽谷长风,宁静致远; , ,
; , , 。

六.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思悟网”论坛,主题:关于“未知”。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成“已知 ”!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东山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2分)
1.D (D.伺候cì/伺机sì,诠释quán/栓住shuān ,箴言zhēn/三缄其口jiān;A.押解jiè/解数xiè,绯闻/蜚声fēi,噤声jìn/情不自禁jīn;B.炮烙/炮制páo,回溯sù/朔风shuò,沮丧/含英咀华jǔ;C.单薄/薄暮bó,赎罪shú/渎职dú,赝品yàn/义愤填膺yīng)
2.A( 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C江河日下: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不合语境)
3.D(A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应为“抓住……弱点”;B 搭配不当,应为“负起……责任”或“承担……工作”;C介词赘余,去掉“在 ……中”;)
4.C(论述文段的中心话题是“信息公开(政治透明)的意义”。分两个层次,⑤①为第一层,④⑥③②为第二层,其中,⑤①提示了文段观点,④指明“信息公开的内容”,⑥③进一步解说,指明实质,②指出其结果和意义。)

二、(36分)
5.A(逆:迎接)
6.D(代词,他的。A前者:表被动;后者:引出动作或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到”;B前者:把;
后者:用;C前者:表被动;后者:动词,做。)
7.B(谦谨,恭顺谨慎,解答时要围绕题干史朝义“谦谨”这一关键性语句从文中选出与之相关
的信息。其中,句①是因为史思明扬言攻破陕州后要斩史朝义,史朝义为此担忧。句⑤的前文交待了是驿站值宿的卫兵惧怕曹将军,不敢动手,与史朝义无关。)
8.C(“左右指示之”,史思明身边的人向骆悦指出了史思明的去向。文中并未提及下属向史思明
报告。)
9.(1)戊戌 / 命朝义筑三隅城 / 欲贮军粮 / 期一日毕 / 朝义筑毕 / 未泥 / 思明至 / 诟怒
之 / 令左右立马监泥 /斯须而毕。(每错、漏两个扣1分)
(2)①史思明生性多疑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微不合(他的)意,动不动就被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已。(小、动)(3分)
②您假如不允许的话,我们现在就归附李氏,(那么)您也不能保全了。(苟、全)(3分)
参考翻译:
史思明,是宁夷州突厥族人,起初名为咐于,(后来)玄宗赐他名。史思明生性多疑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微不合他的意,动不动就被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已。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经常跟随史思明带兵,(为人)非常恭谦谨慎,爱惜士兵,将士们大多都归心于他。史朝义不被史思明宠爱,史思明偏爱小儿子史朝清,派他镇守范阳,时常想杀掉史朝义,立史朝清做太子,史思明的随从对他的打算略有泄露。史思明击败李光弼后,想乘胜向西入关,便派遣史朝义率兵作为前锋,从北道袭击陕城,史思明率大军从南道紧随他进攻。三月甲午,史朝义军到达礓子岭,卫伯玉迎击,打败朝义。史朝义数次进攻,均被陕兵打败。史思明退兵驻守永宁,认为史朝义临阵胆怯,史思明说:“史朝义终究不能成就我的大事!”想要按军法斩杀史朝义及诸位将领。戊戌(十三日),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修筑三隅城,打算贮存军粮,限期一天修完。史朝义修筑完毕,尚未抹泥,史思明来到,大肆怒骂史朝义,命令随从骑在站立不动的马上监督抹泥,片刻之间完成。史思明又说:“等攻克陕州,终究要杀掉这个家伙。”史朝义十分忧虑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史思明在鹿桥驿,命令心腹曹将军率军值夜守卫。这时史朝义在旅馆住宿,他的部将骆悦、蔡文景劝史朝义说:“我们与您已经死到临头了!自古以来就有废立君王之事,请您召见曹将军,共商大事。”史朝义低着头,没有回答。骆悦等人又说:“您假如不允许的话,我们现在就归附李氏,(那么)您也不能保全了。”史朝义哭着说:“诸位好好处理这件事,不要惊吓我父亲!”骆悦等人就命令许叔冀的儿子许季常去召见曹将军,他来到后,就将他们的计划告诉了他。曹将军知道诸位将领都心怀怨恨,害怕殃及自已,不敢违抗。当晚,骆悦等人率领史朝义的士兵三百人,全付武装来到驿站,值宿的卫兵觉得奇怪,(但)他们惧怕曹将军,不敢动手。骆悦等人带兵闯入史思明的卧室,正好史思明上厕所了,于是问他身边的人,没等他们回答,骆悦已经杀掉了好几个人,史思明身边的人指出了他的去向。史思明听到情况有变,跳墙来到马厩里,自己准备骑马逃跑,骆悦的侍从周子俊发箭射史思明,射中手臂,史思明坠落马下,于是他们抓住了他。史思明问道:“作乱的是谁?”骆悦回答说:“奉怀王史朝义的命令。”史思明说:“早晨我说话失口,应该得到这样的下场。但是这样杀我太早了,为什么不等到我攻克长安呢!如今大业不能完成了。”骆悦等人将史思明押送到柳泉驿,囚禁他,然后回去报告史朝义说:“大事已经完成。”史朝义说:“没有惊吓我父亲吧?”骆悦回答说:“没有。”当时周挚、许叔冀率领后军驻扎在福昌,骆悦等人派许季常前去通告此事,周挚惊倒在地。史朝义率领军队回来,周挚,许叔冀出来迎接,骆悦等人劝史朝义拿下周挚,将他杀掉。军队到达柳泉,骆悦等人害怕众心不一,于是勒杀史思明,用毡毯裹尸,用骆驼运回洛阳。朝义即皇帝位,改年号显圣。

10.参考答案:
(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围(2分)(或: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2)衬托或对比(2分), 暮春之时,夜阑人静,村中黄莺、巢里燕子都不飞鸣,只有杜鹃常在月夜悲鸣,以无声衬有声,(1分)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愁绪。(1分)
附:赏析
这首词当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以后,作者在四川时所作。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作者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作者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11.(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17分)
12.【答案】B、E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B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③段,此项判断属于“强加因果”,“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是“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的原因。
E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⑦段,“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却处于死机状态”推断有误,把“或然” 当成了“必然”。原文表述为:“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A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①段,C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④段,D项的命题点出自第⑤段。选项的意思是由文中相关的表述转换而来,转换符合文意。
13.【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本题考查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
A项的表述是非颠倒。原文的表述是“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
B选项命题点均出自第③段,C选项命题点均出自第⑥段,D选项命题点均出自第⑦、⑩段,对原文内容的转换符合文意。
14.(4分)
【参考答案】大量庸质与恶质作品(“粗品”“低端文化产能”)败坏(妨害、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情趣(兴趣、享受、习惯等),优秀作品的影响力大打折扣。(相关意思即可,不必拘泥于答案。)
【评分要求】前后2句,一句2分,后一句能将“良药”解释为“优秀作品”即可得1分。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解释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
15.(4分)
【参考答案】①扁平时代的写作缺乏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无方向、无深度,无高度。或答为“扁平时代的写作众声喧沸、多数为王、易破难立。”②扁平时代的写作需要启动、确定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重建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答成“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也可。
【评分要求】两个要点,一个要点2分。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四、(15分)
16.①地方领导想出政绩。②地方政府想搞创收。③城市规划极为短视。④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在营造城市形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每点1分,答对四点给5分)
17.(1)引用不同人(包括专家)的说法,能全面真实(作用)反映建筑频繁拆迁造成的危害,具有说服力(或权威性,或增强阅读兴趣、可读性)。(2分)
(2)采用列数据统计的方法,能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作用)反映频繁拆迁造成的影响的总体情况,更具有说服力。(2分)
18.(1)保留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2)改造旧建筑,使其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3)新建筑应考虑投资和增值作用,还应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4)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应该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给满为止)


五、(10分)
19.“草根文化”的特性:
①社会性;②平民性:③动态性(或可变性);④两面性(答“非主流性”)(每点1分)

20.人当如梅,笑迎霜雪,傲骨不折;人当如松,壮志凌云,清春常在。
人当如水,清澈透明,滋润万物;人当如竹,刚强正直,高风亮节;
人当如草,坚韧不拔,迎风而立;人当如莲,高雅纯洁,清廉正直。

六、(60分)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