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卷(附答案)
详细内容
江西省吉安县中、泰和中学、遂川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案卷的密封线内填写好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
3.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都要写在答案卷相应的题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有两个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歆享(xīng) 嬗变(shàn)坍圮(pǐ) 弱不禁(jīn)风
B.铜臭(xiù)思量(liáng)愤懑(mèn) 色厉内荏(něn)
C.不妨(fáng)偌大(ruò)摒弃(bìng)以儆效尤(jìng)
D.傀儡(kuǐ)谙习(ān)襁褓(qiǎng) 不见经传(chu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201O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棵粒无收,2000万同胞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
B.因为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系统开发商各行其事,自行设计教育资源和管理信息的格式,致使各系统之间共同之处甚少,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C.简单并可预料的故事情节、眼花撩乱的视觉效果、很少需要用字幕的单字对白,成为好莱坞影片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D.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首相布朗为使用“不恭言辞”形容一位女性选民而道歉,他的不恭言辞之所以被曝光,是由于他说话时忘了关掉麦克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应试教育训练出来的被动思维方式,年复一年地销蚀着学生正在成长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造力。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很,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凸起的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可是没有任何作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D.明明什么也没赠送,却打着买一送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比比皆是,消费者被蒙在鼓里还以为讨了便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中新网10月6日报道,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已经去世, 并在其官方网站登出讣告。
B.红色旅游已经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各地努力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相融合,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涵。
C.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是我国扩大内需尤其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缓解家电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D.根据有关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6.下面对文学名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罗贯中为小说《 三国演义 》写的开篇词。
C.《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D.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崇高原则,为了维护真理可以奋不顾身。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咖啡和茶
人类以咖啡和茶作为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两种植物中均含有咖啡碱,对人体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劳动效率和思维活力等多种作用。
咖啡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全球年消费量为茶叶的3 倍。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原产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早在公元前200O 年,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采摘和种植咖啡了,尔后咖啡就逐渐成了人们的饮料。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一提到咖啡,埃塞俄比亚人总是自豪地说:“咖啡是我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件礼物。”而今南美洲的巴西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国,其咖啡产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干燥的咖啡种子中一般含有l %―2 %的咖啡碱,咖啡的香味主要来自咖啡种子中的香精油和咖啡醇。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已引种栽培。饮用咖啡要讲究科学,早晨在咖啡中添加牛乳,既能提神又可增加营养;下班后喝上一杯,可加速脉搏跳动,消除疲惫,振奋精神;饭后饮上一杯,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但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
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嫩叶经发酵或烘烤焙制而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茶作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约成书于公元前300 年的《尔雅》 一书中,就已有茶叶的记载。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世界各地的栽茶技艺、制茶技术、饮茶习惯等都源于我国。现在,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全世界饮茶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我国人民不但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茶叶品种,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更是不断创新发展。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红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最多,称为完全发酵茶,如产于安徽省祁门的“祁红”。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青茶为半发酵茶,白茶为微发酵茶,黄茶和黑茶为后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新制成的茶叶中含有4 %的咖啡碱,以及茶单宁、维生素、芳香油等。其中茶单宁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凝固,有杀菌之功效。茶叶中的钾、磷、钙等元素,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常饮茶除了可以兴奋中枢神经、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外,对龋齿、癌症、慢性支气管炎、痢疾、肠炎、贫血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节选自李鹏翔《 三大植物饮料》,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喝茶的历史比喝咖啡的历史短得多,现在茶叶的年消费量约为咖啡的三分之一,但世界上饮茶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50%。
B.咖啡和茶都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加速脉膊跳动,降低胆固醇,对龋齿、癌症、肠炎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C.茶和咖啡两者都是人类的重要饮料,对人的身体有一定好处,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好饮茶,不要喝咖啡。
D.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栽茶技艺、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茶叶品种的国家。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B.咖啡和茶都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可以在我国广泛地种植。
C.我国的白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状况接近“碧螺春”,而和“祁红”有较大区别。
D.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成正比,发酵程度越低,维生素含量越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刑讯致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减轻
B.太尉黄琬辟 征召
C.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经常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逮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 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C. 无所知,因破取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
D.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D.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并告诉他这书里的秘方可以用来救曹操的命。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他,就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
12.对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荀?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4分)
译文:_____ _______________
(3)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3分)
译文:_____ 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贺铸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
(1)这是一首咏荷词,“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是作者咏荷 的着力之笔,其中的“幽香”和“红衣脱尽芳心苦”有何寓意?(3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15.诗文默写。 (10分)
(1)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涉江采芙蓉》)
(2)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苏轼《赤壁赋》)
(3)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李白《春夜宴从第桂花园序》)
(5) ,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 )(4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17.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2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2分)
18.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 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8分)
19.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5分)
六、(15分)
20.请认真看下面漫画,之后按要求写作。
要求: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组漫画。
②在最后用一、二句话点明这幅的寓意。
③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繁星。”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
请你仔细品味这句话的意蕴,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2)写议论文或记叙文。(3)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所给名言的寓意。(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吉安县中、泰和中学、遂川中学2012届高三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二、三(3分×12=3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BDABBCADDC
1.B.量liang、荏rěn (A.歆xīn D.传(zhuàn) C.儆jǐng)
2. D(A、棵粒无收―颗粒无收 B、各行其事―各行其是 C、撩乱―缭乱)
3.C(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
4. C(A “并在其官方网站登出讣告。”中的“其”指代不明确;B项谓语残缺,在“向多元化方向”后加“转变”;D项项语序不当,“大家”放在“如果”后面;)
5.A(B项中的“秦山第二核电厂”前面加“――”,去掉引号。C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D项中的冒号去掉。)
6.B、这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文学家杨慎(杨升庵)写的词《临江仙》,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7.B “加速脉膊跳动”错
8.C(A、无“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B、 “可以在我国广泛地种植”错 D、无“叶发酵的程度和维生素含量成正比”)
9、A(“差”应解释为“痊愈”)
10、D(“其”,那,指示代词 / 他,人称代词;A项的“若”,如果;B项的“以”,用,拿; C项的“因”,于是,就。)
11、D(华佗对狱吏说的是医书可以用来救人性命,并没有说可以用来救曹操的命。)
12、C
13、①(华佗)扎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②荀?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③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
14.(1)“幽香”和“红衣脱尽芳心苦”都有拟人化的性质。“幽香”本来是指荷的清香,这里也寓诗人高洁的气节,而“红衣脱尽芳心苦”则寓指诗人寂寞的处境和芳华零落的悲苦心情。(3分)
(2)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分)。以荷花的幽香喻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喻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落得凋零、苦悲的结局。(2分)
感情:坚守不趋时媚俗的高洁品质(1分);对出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1分)
15、(1)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4)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6.A. 作者采用的不是以时空为序,是移步换景的方法;
E作者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并被眼前的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
17.①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2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2分)
18.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2分)
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2分)
喜: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实与虚)(2分)
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景与情)(2分)
19.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1分)同时“姑 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2分)
20.说明部分要求语言简洁、连贯,层次清晰。这幅漫画可以读出了两个层面的寓意:其一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以弱胜强不是神话;第二层含义在于此画教给我们看问题要学会历史地看,一时一地的胜负并不能说明什么,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有其他言之成理的寓意亦可酌情给分。(说明12分,寓意3分)
21、作文按高考标准评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