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上学期生物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
详细内容
青岛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
高 三 生 物 2015.10
命题人:王颖海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9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请考生答题前先看清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或说明。)
1.试题全部都答到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等填写到答题卡上,(两张答题卡的都要填写),在准考证号填涂区域填涂学生考号(用黑色中性笔填号,用2B铅笔涂号)。
3.第I卷客观题(选择题),请将每小题选出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 第II卷主观题(非选择题)作答时,请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答题(每题的答题区域以方框为界),答在试卷和规定区域外均不得分。不允许用修正液。如果因为涂改造成答题区域不足书写答题内容(也即涂改后剩下的方框无法书写完答题内容),则可以重新更换答卷,但由此损失的时间不予弥补。
5.不得在答题卡上书写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必须保持答题卡的卷面整洁、平整,不得揉、搓或折叠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分 60分)
1.某男孩的基因型为XAYA,正常情况下,其A基因不可能来自 ( )
A.外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
2.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物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行为
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
3.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的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银狐体色白斑对灰色为显性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4.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 )
A.8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一种植物――青蒿进行研究发现,控制其株高的有4对等位基因,且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dd的青蒿高为10 cm,基因型为AABBDD的青蒿高为26 cm。如果已知亲代青蒿高是10 cm和26 cm,则F1的表现型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 )
A.12 cm、6种 B.18 cm、6种 C.12 cm、9种 D.18 cm、9种
6.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7.果蝇的X、Y染色体(如右下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
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
F1截毛(♀)∶刚毛(♂)=1∶1
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8.下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B.Ⅲ-2基因型为AAXbY
C.若Ⅱ-5与一正常的女性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
D.若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8
9.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10.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所有DNA的两条链都被15N标记),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有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
A.2小时 B.4小时 C.1.6小时 D.1小时
11.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②两个过程的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③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 ④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⑤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高能磷酸键提供能量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12.如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子上含有A、G、C、U四种碱基
B.甲分子上有m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n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中有m+n-1个肽键
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D.丙的合成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13.一般认为,艾滋病病毒最可能产生的变异是( )
A.环境改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
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倍增
15.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16.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随机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相差不大
B.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
C.该病不符合孟德尔遗传且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
D.患病家系中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17.假设家鼠的毛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基因型为AaBb个体与AaBb个体交配,子代中出现黑色家鼠∶浅黄色家鼠∶白化家鼠=9∶6∶1,则子代的浅黄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1/16 B.3/16 C.1/8 D.1/3
18.苏格兰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系谱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V形耳尖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由Ⅲ2的表现型可推断Ⅲ1为杂合子
C.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Ⅰ1
D.Ⅲ2与Ⅲ5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3/4
19.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20.右图表示某生物的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图中由①②③组成的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对于任意双链DNA而言,(A+C)/(T+G)=K在每条链都成立
21.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处为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D.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22.下列有关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S型细菌DNA和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只存在表面光滑的菌落
B.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C.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都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3.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⑩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一的③中A占23%,U占25%,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
C.图二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⑬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图三中在动植物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⑨⑩⑪⑫⑬过程
24.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带有3H标记
25.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③
26.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D.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27.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B.雌∶雄=1∶2 C.雌∶雄=3∶1D.雌∶雄=4∶1
28.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人类某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D和d表示。Dd为中度患者,dd为高度患者。如图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A、a表示相关基因)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Ⅰ1的基因型为AaDd,Ⅰ2的基因型为AaDD
B.Ⅱ9的基因型为aaDD
C.Ⅱ7与Ⅱ8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6
D.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18
29.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
A.18%、26% B.28%、22% C.26%、18% D.44%、8%
30.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图2中①过程发生差错
C.图2中①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D.图2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第II卷(非选择题,每空1分,总分30分)
31.(8分)玉米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现有3个纯合玉米品种:1个高株(高)、2个矮株(矮甲和矮乙)。用这3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组合F1F2
第1组:矮甲×高高3高∶1矮
第2组:矮乙×高高3高∶1矮
第3组:矮甲×矮乙高9高∶7矮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株高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1)玉米的株高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2)亲本矮甲和矮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玉米植株中矮株的基因型有 种。
(3)如果用矮甲和矮乙杂交得到的F1与矮乙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 。
(4)第3组F2中高株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让其全部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株玉米与矮株玉米的比例为 。
32.(9分)遗传性胰腺炎是一种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患遗传性胰腺炎和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遗传系谱图。
(1)如果遗传性胰腺炎致病基因用A表示,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Ⅲ-1基因型为 。
(2)Ⅲ-2与Ⅲ-3婚配后,准备生育后代。
①如果胎儿是男孩,则他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为 ;进一步确定此男孩携带哪种致病基因,可采用 方法。
②Ⅲ-3产前检查时,对从羊水分离到胎儿脱落的细胞进行系列分析,确定胎儿的基因型为aaXbXbY。胎儿性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原因是 (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
(3)如果Ⅲ-1与Ⅲ-4婚配,建议他们生 (填“男孩”或“女孩”),原因是 。
(4)确定遗传性胰腺炎的遗传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下列序号),研究发病率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下列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33.(8分)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结合酶基因abl位于9号染色体上,表达量极低,不会诱发癌变。在慢性骨髓瘤病人细胞中,该基因却被转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与bcr基因相融合。发生重组后基因内部结构不受影响,但表达量大为提高,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发生癌变。下图一表示这种细胞癌变的机理,图二表示基因表达的某一环节,据图回答:
(1)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据图一分析,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其调控机制主要发生在[ ] 过程。
(2)细胞癌变的病理很复杂,图示癌变原因,从变异的类型看属于 。
(3)图二表示图一中的[ ] 过程,其场所是[ ] 。
(4)分析图二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连接甲硫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 。
(5)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有损失的原因是 。
34.(5分)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 (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 (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右图。
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P“平衡致死系”果蝇(♀)×待检野生型果蝇(♂)
F1 选出卷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 ?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青岛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2015.10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D 2. B 3. B 4. B 5.D 6. C 7. B 8. C 9. B 10. C 11. D 12.B 13. C
14. A 15. A 16. D 17. D 18. C 19. D 20. C 21. D 22. C 23. D 24. D
25. D 26. A 27. D 28. C 29. B 30.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31.(8分)(1)2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AAbb(aaBB) aaBB(AAbb) 5 (3)高∶矮=1∶1
(4)AABB∶AABb∶AaBB∶AaBb=1∶2∶2∶4 高株∶矮株=4∶5
32. (9分)(1)aaXBY (2)①1/8 基因诊断 ②母亲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携带b基因的X染色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3)女孩 生女孩不患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或患病的几率非常低 (4)④ ①
33. (8分)(1)特定时刻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③]转录 (2)染色体变异 (3)[④]翻译 [⑦]核糖体 (4)GUC -CO-NH- (5)终止密码没有对应的氨基酸
34. (5分)(1)不相同 不遵循 (2)降低 (3)卷翅∶野生=2∶1
卷翅∶野生∶新性状=8∶3∶1